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1.(2分 )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析: 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 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 。 答案: C 2.(2分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 下列 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 ) A.自行车车轴装有滚珠轴承 B.运动鞋底表面刻有花纹 C.在自行车车
2、轮的齿轮处加注机油 D.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轮 解析: A、自行车车轴装有滚珠轴承,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 故 A不合题意; B、运动鞋底表面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故 B符合题意; C、在自行车车轮的齿轮处加注机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 C不合题意; D、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 故 D不合题意 。 答案: B 3.(2分 )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 下列叙述是事实或推论的是 ( ) 在气体扩散实验中,
3、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 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 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 A. 是事实, 是推论 B. 是事实, 是推论 C. 是事实, 是推论 D. 是事实, 是推论 解析: 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 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这是实验事实; 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这是实验事实;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实验推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这是实验推论 。 答案: A 4.(2分 )在探究实践创新大
4、赛中,小明同学展示了他的 “ 液体压强演示仪 ” ,其主要部件是一根两端开口且用橡皮膜扎紧的玻璃管 (如图 ),将此装置放于水中,通过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变化,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 如图描述的几种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所以应该是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 A错误; B、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且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 B正确; C、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液体对两侧橡皮膜有向内的压强,所以右侧橡皮膜应该向左凹,故 C错误; D、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 D错误
5、; 答案: B 5.(2分 )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解析: 由于甲车司机的背部 受到挤压,故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
6、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 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到乙车上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可能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 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 。 综上分析:故只有 B正确 。 答案: B 6.(2分 )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进气门开启,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B、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
7、是压缩冲程,不符合题意; C、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符合题意; D、排气门开启,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不符合题意 。 答案: C 7.(2分 )小红梳 理反思了 “ 磁场和磁感线 ” 相关知识,她归纳整理如下,其中正确的有(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磁感线是磁体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曲线 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 。 A. B. C. D. 解析: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故 正确;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象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8、故 错误;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说法错误,故 错误;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故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球南极附近发出回到北极附近,故 正确; 故正确的是 。 答案: A 8.(2分 )踮脚是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 (如图 ),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脚后跟是支点,是省力杠杆 B.脚后跟是支点,是费力杠杆 C.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省力杠杆 D.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是费力杠杆 解析: 如图所示,踮脚时,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是支点,小腿肌肉
9、对脚的拉力向上,从图中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 答案: C 9.(2分 )“ 五 一 ” 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 “ 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 ” 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 “ 飞鸟 ” 和 “ 游鱼 ”( )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解析: 看到的水中的鸟是空中的鸟以水面为反射面在水中形成的虚像 。 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 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 。 其光路图如下图所示:由于它是折射
10、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虚像 。 答案: B 10.(2分 )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通电螺线管 M端放有一小磁针,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电螺线管 M端为 S 极 B.小磁针 N极指向水平向右 C.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 b端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D.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 b端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 解析: A、电流从螺线 管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据安培定则可知,此时电磁铁的 M端是 N极,N端是 S极,故 A错误; B、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静止时,左端是 N极,右端是 S极,即小磁针 N极
11、指向水平向左 。 故 B错误; C、 D、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 P向 b端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故电磁铁的磁性变弱 。 故C错误、 D正确 。 答案: D 11.(2分 )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解析: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首要的问题是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拿一个远视镜给 “ 眼睛 ” 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蜡烛烛焰的像实际上在光屏后; 拿走远视镜则烛焰的
12、像变得模糊,原因是烛焰清晰的像在光屏的后面,可以用增大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或增大蜡烛距离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目的 。 答案: C 12.(2分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解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 L与滑动变阻器 R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通过 L的电流,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 BD 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 L的电流不变,
13、即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 A错误、 C 正确 。 答案: C 13.(2分 )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 测量牛奶的密度 鉴别金 戒指的真伪 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 A. B. C. D. 解析: 测量牛奶的密度:需要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完成 。 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 。 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总质量,
14、就无法得出它的长度,不能完成实验 。 鉴别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可以完成实验 。 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先用天平测量 50 个大头针的质量,求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的总质量,求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可以完成 。 答案: C 14.(2分 )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 “ 快速降温 ”和 “ 快速升温 ” 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 100 的开水降温至 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 55 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 “55 杯
15、 ” 。“55 杯 ” 的工作原理是 (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解析: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晶体物质被熔化,此过程晶体物质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55 以下时,此时晶体物质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 。 答案: A 15.(2分 )如图是小明家的部分电路,他将电饭煲
16、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水壶突然停止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水壶仍不能工作,用试电笔分别测试插座的左、右孔,氖管均发光 。 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 ) A.电热水壶所在电路的 b、 c间断路 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电路的 c、 d间导线断路 D.电路的 a、 b间导线断路 解析: 电灯仍正常工作,说明不是保险丝烧坏了,没有发生短路,而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说明火线有电,而零线开路了,且是在 c、 d之间开路,故C正确 。 答案: C 二、填空题 16.(3分 )核能的释放有 和 两种方式,太阳能的产生是通过 方式 。 解析:
17、 1938年,物理学家用中子轰击铀,使铀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 大量的能量,这种原子核反应叫做重核裂变,核裂变是目前利用核能的主要形式;后来,物理学家又发现了轻核在一定条件下能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同时也能放出大量的能量,这种反应称为轻核聚变;两种核反应都可产生很大的能量; 在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给我们带来光和热 。 答案: 核裂变;核聚变;核聚变 。 17.(3分 )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 3m 长的斜面,把 120kg的重物提高 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若实际用力为 500
18、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 (g 取 10N/kg)。 解析: (1)斜面很光滑,故利用功的原理得,人做的有用功等于用斜面所做的功: W 有 =Gh=mgh=120kg 10N/kg 1m=1200J; Fs=mgh=1200J, 解得: F= =400N; (2)人所做的总功: W 总 =Fs=500N 3m=15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 100%= 100%=80%; (3)W 总 =W 有 +W 额 即: Fs=Gh+fs 所以 f= = =100N; 答案: (1)人做有用功为 1200J; (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80%; (3)摩擦力为 100N。 18.
19、(3分 )甲、乙两只电炉标有 “220V 500W” 和 “220V 1000W” 字样,把它们串联在 220V的电路中 。 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产生热量较多的是 (选填 “ 甲 ” 或 “ 乙 ”) 。 串联时甲电炉消耗的电功率与并联时甲电炉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 解析: (1)由 P= 得,电炉的电阻 R= , 因为甲、乙两只电炉的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 P 甲 P 乙 , 所以甲、乙两只电炉的电阻: R 甲 R 乙 , 又因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即通过甲、乙两只电炉的电流: I 甲 =I 乙 , 根据 Q=I2Rt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Q
20、 甲 Q 乙 ,故串联时产生热量较大的是甲; 将它们并联在 220V电路上, 根据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 U 甲 =U 乙 =220V, 则两电炉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 P 甲 =500W; P 乙 =1000W, 根据 Q=W=P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 Q 甲 Q 乙 ,故并联时产生热量较大的是乙; (2)甲电炉的电阻为 R 甲 = = =96.8 ,乙电炉的电阻为 R 乙 = =48.4 , 串联在 220V电路中甲消耗的实际功率为: P 实甲 =I 实 2R 甲 =( )2 R 甲 =( )2 96.8= W; 当甲电炉并联在 220V 电路中, P 实甲 =P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东省 烟台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