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 1.(2分 )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许多成果,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以下关于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不正确的是 ( ) A.奥斯特:通过实验揭示了磁与电之间的联系 B.帕斯卡:研究总结出密闭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C.欧姆:研究并总结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D.阿伏加德罗:研究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解析: A、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最早发现这一规律的是奥斯特,他也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联系的科学家 。 故 A正确; B、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 这一规律最早是帕
2、斯卡发现的,被后人命名为帕斯卡定律 。 故 B正确; C、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这一规律最早是欧姆发现的,被后人命名为欧姆定律 。 故 C正确; D、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转动的电子组成 。 最早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是汤姆生 。 故 D错误 。 答案: D 2.(2分 )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 s t图像 如图所示 。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 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 2s内和后 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 6s 内的平均
3、速度为 2.5m/s 解析: A、由 s t图像 可知,当 t=6s时,路程 s=15m,即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故 A正确; B、由 s t图像 可知,在 2 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 2s内静止,故 B正确; C、物体在前 2s内运动的路程为 5m,后 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 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根据 v= 可知,则物体在前 2s内和后 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不正确; D、物体在 6s内的平均速度: v= = =2.5m/s,故 D正确 。 答案: C 3.(2分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
4、,吸热的是 ( ) A.秋天房顶上结霜 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C.冰棒冒出 “ 白气 ”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解析: A、秋天房顶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需要放热 。 故 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筑成工件,由液态凝固成为固态,此过程需要放热 。 故 B不符合题意; C、冰棍冒出的 “ 白气 ”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需要放热 。 故 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热,故 D符合题意 。 答案: D 4.(2分 )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匀速转弯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只受重
5、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向上运动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解析: A、匀速转弯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 A正确;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向上运动,例如向上扔出的篮球,只受重力作用,但由于惯性仍然向上运动,故 B错误; C、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一定是相反的,所以三要素不可能都相同,故 C错误;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故 D错误 。 答案: A 5.(2分 )下列 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 A. 手影 B. 透镜成像 C. 筷
6、子变 “ 弯 ” D. 彩虹 解析: A、实验探究的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正确; B、实验探究的是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B错误; C、实验探究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变 “ 弯 ” 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正确; D、实验探究的是光通过三棱镜时的色散现象,彩虹属于光的色散,故 D正确 。 答案: B 6.(2分 )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 O点转动,重物通过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 。 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 ( ) A.l1 B.l2 C.l3 D.l4 解析: 由图
7、可知,动力为拉动杠杆的力,动力作用在滑轮与杠杆之间的拉绳上,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故 l2为动力臂 。 答案: B 7.(2分 )小可对生活中的几种物理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 A.投入水中的石块下沉,说明下沉的石块不受浮力 B.离平面镜越近,看到的像越大,说明像的大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有关 C.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明焦耳定律不适用于导线 D.放在条形磁体周围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不再指南北方向,说明条形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解析: A、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故 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与
8、距离镜面的远近无关,故 B错误; C、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根据焦耳定律 Q=I2Rt,是由于导线的电阻小的缘故,故 C错误; D、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可以通过其周围的小磁针指向的变化体现出来,因为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小磁针原来能指南北也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 故 D 正确 。 答案: D 8.(2分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灯泡串联 B.开关只能控制灯 L1 C.电流表测的是灯泡 L1的电流 D.电流方向从电流表到开关 解析: A、由图可知,两灯泡并列连接,因此两个灯泡并联,故 A错误; BD、电流从电源
9、正极流出,再到开关,然后分为两条路径,一条从电流表到灯 L1,另一条经过灯 L2;汇合后回到负极,则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故 BD错误; C、电流表 A串联在 L1支路上,测通过灯泡 L1的电流,故 C正确 。 答案: C 9.(2分 )家庭用电吹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选择开关,实现吹冷风或吹热风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 如图中的四种电吹风电路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 2、 3时,电路为电动机的简单电路,电吹风吹冷风;当触点接触 1、 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故 A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
10、触 1、 2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 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 1、 2或 2、 3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当电路无法实现电动机单独工作,即无法吹冷风,故 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当触点接触 1、 2时,电动机和电热丝同时工作,电吹风吹热风;当触点接触 2、 3时,电路为电热丝的简单电路,电动机不工作,不能吹出热风,故 D不符合题意 。 答案: A 10.(2分 )小可对如图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是热机 。 根据燃料所装
11、位置,热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其中内燃机根据燃烧的燃料种类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 故 A正确; B、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 。 故 B错误; C、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能量多少会发生变化,内能的改变属于能量转化的一种,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 故 C正确; D、核能作为新能源,是能源利用的一个方面,目前人类利用核能有两种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 。 故 D正确 。 答案: B 二、 填空题 11.(2分 )同学们对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 “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 ” ,评
12、论: 。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评论: 。 解析: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 。 答案: 错误;错误 。 12.(2分 )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 。界面上方为 (选填 “ 空气 ” 或 “ 透明物质 ” );反射角 = 。 解析: 由图可知,上面的两条线在同一种介质内,故应该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故入射角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