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二)及答案解析.doc
《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二)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100.00)1.在相关分析中,如果两个变量间 Pearson 相关系数 r=0,这表示_。(分数:2.00)A.两个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B.两个变量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C.两个变量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D.两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2.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 0 + 1 X+ 中, 反映的是_。(分数:2.00)A.X 和 Y 的线性关系对 Y 的影响B.由自变量 X 变化引起的因变量 Y 的变化C.X 和 Y 的线性关系对 X 的影响D.除 X 和 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
2、素对 Y 的影响3.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是_。(分数:2.00)A.城镇人口比重B.年底总人口数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4.在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中,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是_。(分数:2.00)A.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定基增长量5.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的区别是_。(分数:2.00)A.适用的时间序列类型不同B.计量单位不同C.基期确定方法不同D.报告期确定方法不同6.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都采用_的思路。(分数:2.00)A.一次平均B.两次平均C.三次平均D.以上答案都不对7.已知某城市商品
3、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2006 年、2007 年、2008 年连续三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1%、6%、9%,这三年该城市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的定基增长速度为_。(分数:2.00)A.(101%106%109%)-1B.1%6%9%C.(1%6%9%)+1D.101%106%109%8.以 2000 年为基期,2008 年和 2009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定基增长速度分别为 14.40%和 14.85%。2009 年对2008 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_。(分数:2.00)A.0.39%B.14.63%C.100.39%D.114.63%9.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_。(
4、分数:2.00)A.算术平均数B.相对数C.总量指标D.几何平均数10.按照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数可以分为_。(分数:2.00)A.基期指数和报告期指数B.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11.拉氏指数把作为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_。(分数:2.00)A.报告期B.基期与报告期水平的平均数C.与基期与报告期无关的水平D.基期12.某百货商场利用指数体系分析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2012 年与 2011 年相比,销售额指数为 121%,销售价格指数为 110%,那么由于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_。(分数:2.00)A.11%B.110%C.111%D.10%
5、13.2010 年与 2009 年相比,某超市 10 种果汁型饮料销售额提高了 28.8%,其中由于价格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 12%。按照指数体系分析方法,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提高了_。(分数:2.00)A.2.4%B.15.0%C.6.8%D.16.8%14.2011 年与 2010 年相比,某单位职工人数增加 10%,工资总额增加 21%,则该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加_。(分数:2.00)A.10%B.11%C.12%D.21%15._能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分数:2.00)A.零售价格指数B.消费价格指数C.股票价格指数D.以上答案均不对16.工人的工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工资与劳
6、动生产率存在_关系。(分数:2.50)A.正相关B.不确定C.不相关D.负相关17.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_。(分数:2.50)A.-r+B.-1r+1C.-1r+1D.0r+118.相关分析研究的是_。(分数:2.50)A.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D.变量间的线性关系19.下列变量间,相关程度最高的是_。(分数:2.50)A.某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私人汽车拥有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2B.某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C.某城市景点游客数量与票价的相关系数为-10.58D.某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920.相关
7、分析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_。(分数:2.50)A.直方图B.散点图C.柱形图D.圆形图21.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 0 + 1 X+,确定 0 、 1 ,的方法是_。(分数:2.50)A.二次平均B.加权平均C.斯特基方法D.最小二乘法22.相关系数等于零表明两个变量_。 A是严格的函数关系 B不存在相关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曲线相关关系 (分数:2.50)A.B.C.D.23.已知某企业的电话机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线性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 1000 部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 元,其中不变成本(即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 6000 元,则成
8、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_。 A B C D (分数:2.50)A.B.C.D.24.测度回归直线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的指标是_。(分数:2.50)A.相关系数B.样本估计量C.决定系数D.投资乘数25.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是_。(分数:2.50)A.累计增长量大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C.累计增长量小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D.以上说法均不对26.“增长 1%的绝对值”反映的是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_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分数:2.50)A.计量单位B.数据类型C.时间D.调查方法27.以 2000 年为基期,我国 2002、
9、2003 年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定基发展速度分别是 137.4%、164.3%,则2003 年与 2002 年相比的环比速度是_。(分数:2.50)A.16.4%B.19.6%C.26.9%D.119.6%28.增长量是_。(分数:2.50)A.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B.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和C.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D.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29.逐期增长量是_。(分数:2.50)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C.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D.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30.根据基期的不同确定
10、方法,可以把增长量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分数:2.50)A.环比增长量B.定基增长量C.累计增长量D.平均增长量31.某行业 2005 年至 2008 年的职工数量(万人/年底数)分别为:1000、1200、1600、1400,则该行业2005 年至 2008 年平均每年职工人数为_万人。(分数:2.50)A.1300B.1325C.1333D.137532.增长速度的计算为_。(分数:2.50)A.序列发展水平之差B.序列发展水平之比C.绝对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之比D.绝对增长量同基期水平相比33.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称为_。(分数:2.50)A.变量B.发展水平C.增长量D.发展
11、速度34.下列指标中,应采用算术平均方法计算平均数的是_。(分数:2.50)A.企业年销售收入B.男女性别比C.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发展速度D.人口增长率35.平均增长量是时间序列中_的序时平均数。(分数:2.50)A.累计增长量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C.逐期增长量D.报告期发展水平36.某企业 20002006 年销售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 27.6%,这期间相应的年平均发展速度是_。(分数:2.50)A.4.6%B.17.6%C.127.6%D.72.4%37.环比发展速度等于_。(分数:2.50)A.逐期增长量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B.累计增长量与最初水平
12、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D.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38.累计增长量是_。(分数:2.50)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C.时间序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D.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39.统计对事物进行动态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编制_。(分数:2.50)A.指数B.回归方程C.频数分布表D.时间序列40.在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_。(分数:2.50)A.必须为月B.必须为年C.相同D.必须为日41.已知某人最近三年的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为 3%、4%、7%,那么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_。(分数:2.50
13、)A.9%B.4.65%C.8.98%D.10%42.某公司 A 产品的销售额 2009 年比 2004 年增长 53.5%,2008 年比 2004 年增长 40.2%,则 2009 年比2008 年增长_。(分数:2.50)A.9.5%B.13.3%C.33.09%D.15.9%4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环比发展速度_。(分数:2.00)A.连乘积B.连乘积减去 100%C.相加之和D.连乘积再开口次方44.已知某地区 2002200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_。(分数:0.50)A.4%6
14、%9%10%B.(4%6%9%10%)+1C.(104%106%109%110%)-1D.104%106%109%110%经济基础知识-统计(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4,分数:100.00)1.在相关分析中,如果两个变量间 Pearson 相关系数 r=0,这表示_。(分数:2.00)A.两个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B.两个变量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C.两个变量间存在中度相关关系D.两个变量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解析:解析 Pearson 相关系数只适用于线性相关关系的判断,因此 r=0 只表示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不说明变量之
15、间没有任何关系,比如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2.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 0 + 1 X+ 中, 反映的是_。(分数:2.00)A.X 和 Y 的线性关系对 Y 的影响B.由自变量 X 变化引起的因变量 Y 的变化C.X 和 Y 的线性关系对 X 的影响D.除 X 和 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 Y 的影响 解析:解析 模型中, 0 和 1 为模型的参数; 0 + 1 X 映了由于自变 X 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变量 Y 的线性变化;误差项 是个随机变量,表示除 X 和 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 Y 的影响,是不能由 X 和 Y 的线性关系所解释的 Y 的变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
16、相对数指标的是_。(分数:2.00)A.城镇人口比重 B.年底总人口数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解析:解析 年底总人口数属于时间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时期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属于平均指标,而城镇人口比重属于相对数指标。4.在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中,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是_。(分数:2.00)A.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D.定基增长量解析:解析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差。累计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之差。5.逐期增长量与累积增长量的区别是_。(分数:2.00)A.适用的时间序列类型不同B.计量单位不同C.基期确定
17、方法不同 D.报告期确定方法不同解析:解析 增长量是指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逐期增长量以前一期水平为基期,累计增长量以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为基期。6.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都采用_的思路。(分数:2.00)A.一次平均B.两次平均 C.三次平均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解析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思想都是“两次平均”。7.已知某城市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 2006 年、2007 年、2008 年连续三年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 1%、6%、9%,这三年该城市商品住宅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基础知识 统计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