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二)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二)及答案解析.doc(3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资料分析(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资料分析/B(总题数:0,分数:0.00)二、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8.00)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字显示,2009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3643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96%。增速比上年提高 0.47 个百分点。下图为 2009 年全国各个行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分布图。(分数:8.00)(1).2008 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约为_。 A.5.5% B.6.4% C.11.4% D.11.6%(分数:2.00)A.B.C.D.(2).2009 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2、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_。 A.11.9% B.12.5% C.13.3% D.14.3%(分数:2.00)A.B.C.D.(3).在 2009 年电力消费中,用电量最多的行业所用的电量约是用电量最少的行业的_倍。 A.1.3 B.5.9 C.6.8 D.28.5(分数:2.00)A.B.C.D.(4).下列关于 2008 年、2009 年用电量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 A.2008 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约为 34382.8 亿千瓦时 B.在 2009 年各行业用电量中,第三产业用电量所占比重约为 10.8% C.2009 年,第一产业的用电量虽然最少,但其年增长速度却是用电量最大
3、行业增幅的 1.9 倍左右 D.2008 年,第二产业的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75%(分数:2.00)A.B.C.D.三、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6.00)2007 年 4 月 18 日,中国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掌握了时速200 千米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在既有线大量开行时速 200250 千米动车组,同时开行 50006500 吨重载货物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六次大面积提速,中国既有铁路时速 120 千米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 2.2 万千米,其中时速 160 千米及以上线路 1.6 万千米
4、,时速 200 千米及以上线路 6227 千米,时速 250 千米线路1019 千米,开行时速 200250 千米动车组后,主要中心城市间的旅行时间比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前压缩一半以上。 B几个主要城市间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运行时间及其与第一次大提速前运行时间的比较/B运行区段 第六次大提速动车组运行时间 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压缩北京上海北京汉口北京青岛北京哈尔滨上海南昌上海长沙9 小时 59 分8 小时 22 分5 小时 37 分7 小时 50 分5 小时 08 分7 小时 30 分7 小时 33 分8 小时 20 分7 小时 04 分9 小时 12 分10 小时 41 分15 小时 20 分(分数:
5、6.00)(1).上述运行区段中,在第一次大提速前,列车运行时间最为接近的两个区段是_。 A.“北京上海”和“北京汉口” B.“北京汉口”和“北京哈尔滨” C.“上海南昌”和“北京汉口” D.“北京上海”和“北京哈尔滨”(分数:2.00)A.B.C.D.(2).根据材料,在我国既有铁路时速 120 千米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中,铁路时速 200 千米及以上线路所占的比重约为_。 A.23.6% B.28.3% C.32.9% D.72.7%(分数:2.00)A.B.C.D.(3).第六次大提速后,上海到南昌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约比第一次大提速前压缩了_。 A.32.5% B.52% C.67.5%
6、 D.200%(分数:2.00)A.B.C.D.四、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8.00)(分数:8.00)(1).该单位共有职工_名。 A.25 B.45 C.50 D.55(分数:2.00)A.B.C.D.(2).该单位小于 37 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_。 A.40% B.48% C.52% D.60%(分数:2.00)A.B.C.D.(3).该单位职工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与人数最少的年龄段的人数之和占总人数的_。 A.12% B.20% C.24% D.28%(分数:2.00)A.B.C.D.(4).如果 45 岁的职工有 3 名,那么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职工有_
7、名。 A.11 B.14 C.17 D.19(分数:2.00)A.B.C.D.五、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8.00)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10 年 16 月,我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3063 件,同比增长 31.7%;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为 1010 件,同比增长 32.0%;向日本特许厅提交发明专利申请 506 件,同比增长 16.9%。而同期美、欧、日三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分别为 4.2%、1.3%和-3.0%。2010 年 16 月,来华的发明专利申请中,美国为 12803 件,同比增长 15.6%;欧洲为 14263 件
8、,同比增长 11.3%;日本为 16587 件,同比增长 4.0%。(分数:8.00)(1).2010 年上半年,美、欧、日来华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中,美国所占的比重约为_。 A.29.3% B.32.7% C.38.0% D.50.5%(分数:2.00)A.B.C.D.(2).2010 年上半年,美、欧、日来华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是同期我国向其提交总量的_倍左右。 A.4 B.9.5 C.14 D.33(分数:2.00)A.B.C.D.(3).2010 年上半年我国向美、欧、日三局申请发明专利的总量为_,同比增长速度约为_。 A.4579 15% B.4579 30% C.3524 15% D.
9、3524 30%(分数:2.00)A.B.C.D.(4).下列关于我国知识产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 A.2010 年上半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是欧洲专利局的 3 倍多 B.目前我国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C.目前,在向发达国家申请发明专利的过程中,我国向日本的申请量相对最少,其增长速度也相对最慢 D.2010 年上半年,欧洲来华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是我国向其提交数量的 33 倍(分数:2.00)A.B.C.D.六、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3,分数:20.00)社会性别是一个能够影响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状况的重要变量
10、,其对公民参与的信息来源、参与动机以及参与频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下面以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和山西等六省为个案,从量化层面考察了社会性别对于我国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影响。调查的时间跨度为 2004 年 8 月至2006 年 9 月。共发出问卷 1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1384 份。公民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公共政策信息,对于公民的参与动机、参与努力和参与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问卷设计了“你了解国家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的问题。该问题为单选,具体回答情况见表。 B社会性别与公民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第一渠道/B性别 国内电视 国内广播 国内报纸 国内杂志 互联网 会议文件 街谈巷议
11、 外媒男 536 23 159 5 66 24 22 1% 64.1 2.8 19.0 0.6 7.9 2.9 2.6 0.1女 363 13 80 12 55 7 14 4% 66.2 2.4 14.6 2.2 10 1.3 2.6 0.7请根据表回答下面各题。(分数:8.00)(1).从表中可以看出,公民获取政策信息的主渠道有三个,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是_。 A.国内电视、国内报纸、互联网 B.国内报纸、国内电视、互联网 C.互联网、国内电视、国内报纸 D.国内报纸、互联网、国内电视(分数:2.00)A.B.C.D.(2).从以上三大渠道获取政策信息的人数合计占总人数的比例是_。 A.91
12、.03% B.90.88% C.90.97% D.91.3%(分数:2.00)A.B.C.D.(3).如果样本人数相等,则选择“国内报纸”“会议文件”作为接受政策信息第一渠道的男性公民人数分别是女性公民人数的_。 A.1.2 倍、2.2 倍 B.1.3 倍、1.5 倍 C.3.7 倍、1.3 倍 D.1.3 倍、2.2 倍(分数:2.00)A.B.C.D.(4).以上数据能说明的是_。 A.男、女公民在选择接受政策信息的渠道方面没有明显不同的偏好 B.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报纸”“各种会议及文件”获取政策信息 C.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利用“国内杂志”“互联网”获取政策信息 D.男性比女性更
13、倾向于利用外国或港澳台媒体获取政策信息(分数:2.00)A.B.C.D.为了解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本研究设计了“如果你有过参与政策制定的想法或行为,其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该问题为多项选择,备选答案有六项,依次为:“基于从众行为”“出于个人兴趣”“由于个人利益”“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基于公民权利”“出于公民责任心”。六项备选答案的排列顺序是基于其同政治制度的关系。在选项中,“出于公民责任心”和“出于维护公共利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共有 1974 人次对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作出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 1169 人次,女性公民 805 人次。统计结果见表。 B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机/B性别
14、 公民责任 公民权利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个人兴趣 从众行为男 393 296 218 134 93 35% 33.6 25.3 18.7 11.5 8.0 3女 251 208 113 123 84 26% 31.2 25.8 14.0 15.3 10.4 3.2总 644 504 331 257 177 61% 32.6 25.5 16.7 13.0 9.0 3.1请根据表回答下面各题。(分数:8.00)(1).女性公民在“公民责任、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三个高选择率项上选择人次占女性总选择人次的_。 A.71.1% B.77.5% C.74.9% D.75.1%(分数:2.00)A.B.C
15、.D.(2).从表看出,在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两个选项上,女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男性;在公民责任、公共利益两个选项上,男性选择人次比例高于女性。这说明_。 A.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感性化 B.女性在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动机上比男性更加理性化 C.与男性相比,女性参与动机呈现出高公共性的特征 D.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频次问题(分数:2.00)A.B.C.D.(3).以下理解有误的是_。 A.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B.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C.参与动机与政治制度的关系越紧密,越
16、不容易激发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 D.参与动机接受政治制度的干预越多,越容易引发更多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分数:2.00)A.B.C.D.(4).表数字不能显示_。 A.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公心、出于有利于他人 B.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动机,是出于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C.从主流来说,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机是可靠的 D.出于个人利益、个人兴趣、个人从众行为的选择占有不小的比例(分数:2.00)A.B.C.D.本问卷设计了“在过去的两年中,您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次数是多少”的问题,旨在考察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频次,了解社会性别对参与次数的影响。该问题为单项选择问题
17、,备选答案有六项:零次、12 次、3 次、4 次、5次、6 次以上。共有 1383 人进行了回答,其中,男性公民 835 人,女性公民548 人。答案选择情况见表。 B社会性别与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B性别 零次 12 3 4 5 6男 559 175 49 25 7 20% 66.9 21.0 5.9 3.0 0.8 2.4女 449 69 12 15 1 2% 81.9 12.6 2.2 2.7 0.2 0.4总 1008 244 61 40 8 22% 72.9 17.6 4.4 2.9 0.6 1.6请根据表回答下面各题。(分数:4.00)(1).通过表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_。 A
18、.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差异 B.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影响 C.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具有重要影响 D.不同性别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对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次数不具有重要影响(分数:2.00)A.B.C.D.(2).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多所产生的递减速度较慢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解释是_。 A.女性公民独立的政策诉求更加明晰,实现自身政治价值的理念日益强化,分外珍惜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 B.大多数女性公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不轻易放弃表达政策诉求的努力 C.在参与人数递减
19、时,使得递减现象也处于低组织化状态,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群体参与行为的递减现象 D.低组织化状态对女性公民参与人数的递减速度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分数:2.00)A.B.C.D.七、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分数:10.00)(1).根据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逐年上升 B.“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C.“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 2004 年 D.“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2004 年(分数:2.00)A.B.C.D.(2).2004 年粮食产量比 2003 年提高了几个百分点?_ A.9 B.3.
20、1 C.1 D.-2.1(分数:2.00)A.B.C.D.(3).“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哪一年?_ A.2002 年 B.2003 年 C.2004 年 D.2005 年(分数:2.00)A.B.C.D.(4).2005 年粮食产量比 2001 年增加_。 A.3137 吨 B.3137 万吨 C.5331 万吨 D.442 万吨(分数:2.00)A.B.C.D.(5).根据上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十五”时期粮食产量有所波动 B.2005 年粮食产量增长率比上一年有所下降 C.2003 年粮食产量比 2002 年增加 2636 万吨 D.总体来讲,“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呈上
21、升趋势(分数:2.00)A.B.C.D.八、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1,分数:10.00)(分数:10.00)(1).2000 年至 2005 年间,我国水污染次数最多的一年是_。 A.2000 年 B.2001 年 C.2002 年 D.2003 年(分数:2.00)A.B.C.D.(2).2005 年我国大气污染次数比水污染次数_。 A.多 155 次 B.少 155 次 C.多 184 次 D.少 184 次(分数:2.00)A.B.C.D.(3).十五期间(2001 年至 2005 年)海洋污染事故次数为_。 A.20 次 B.30 次 C.40 次 D.无法判断(分数:
22、2.00)A.B.C.D.(4).从图中不能直接推断出来的是_。 A.2005 年海洋污染次数比 2004 年增长了 70% B.2005 年水污染次数比 2004 年减少了 60% C.水污染在 2002 年造成的损失比 2001 年大 D.2003 年大气污染的次数比 2002 年有所增加(分数:2.00)A.B.C.D.(5).十五期间(2001 年至 2005 年)的最后三年里,污染事故次数的发展趋势与其他两种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不同的是_。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海洋污染 D.无法判断(分数:2.00)A.B.C.D.九、B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面各题(总题数:2,分数:20.0
23、0)2006 年我国进口铜材 109.3 万吨,比上年下降 2.3%,价值 63.6 亿美元,增长45.3%。进口平均价格达 5821 美元/吨。其主要特点有:1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大幅增长,2006 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钢材 90.9 万吨,下降 2.5%,占进口钢材总量的 83.2%;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铜材 10.5 万吨,增长 24.4%,此外,一般贸易进口 7.2 万吨,下降 16.9%。2进口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国货复进口小幅增长。2006 年,大陆自台湾地区进口铜材 38.7 万吨,下降 3.9%;自韩国进口 18.8 万吨,下降 15.3%;自日本进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行政职业能力 测试 资料 分析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