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及答案解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下列哪种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分数:2.00)A.B.C.D.2.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_。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分数:2.00)A.B.C.D.3.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应选取_作为预测因子。 A.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 B.有特征的评价因子 C.
2、地面浓度占标率大的评价因子 D.毒性较大的评价因子(分数:2.00)A.B.C.D.4.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_。 A.平均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分数:2.00)A.B.C.D.5.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_的叠加影响。 A.最大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分数:2.00)A.B.C.D.6.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_的叠加影响。 A.最小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大值 D.平均
3、值(分数:2.00)A.B.C.D.7.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 SO2的贡献值是 0.1mg/m3,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3。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 S0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 0.2mg/m3,最大值为 0.25mg/m3,最小值为0.18mg/m3,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 S02质量浓度分别是_。 A.0.30mg/m3,0.40mg/m 3 B.0.35mg/m3,0.45mg/m 3 C.0.35mg/m3,0.40mg/m 3 D.0.28mg/m3,0.38mg/m 3(分数:2.00)A.B.C.D.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
4、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_。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分数:2.00)A.B.C.D.9.某拟建项目 S0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
5、值为 0.10mg/m3,现状监测值为0.35mg/m3,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为 0.05mg/m3,则建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_。 A.0.50mg/m3,达标 B.0.50mg/m3,不达标 C.0.40mg/m3,达标 D.0.40mg/m3,不达标(分数:2.00)A.B.C.D.10.某技改项目 N0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 0.05mg/m3,现状监测值为0.10mg/m3,削减污染源计算值为 0.05mg/m3,在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另有一拟新建项目,据环评报告该项目预测小时贡献值为 0.10mg/m3,则技改完成和新建项目完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
6、值和达标情况是_。 A.0.25mg/m3,不达标 B.0.10mg/m3,达标 C.0.20mg/m3,不达标 D.0.20mg/m3,达标(分数:2.00)A.B.C.D.11.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_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A.至少连续二年 B.任意三年 C.至少连续四年 D.至少连续三年(分数:2.00)A.B.C.D.12.大气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_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A.至少连续一年 B.任意一年 C.至少连续二年 D.任意二年(分数:2.00)A.B.C.D.13.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
7、时,应绘制_。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数:2.00)A.B.C.D.14.在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_。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
8、分布图(分数:2.00)A.B.C.D.15.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_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评价范围内 C.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 D.计算点(分数:2.00)A.B.C.D.16.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选取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采用长期气象资料_。 A.逐次计算出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 B.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小时气象条件 C.选取的逆温气象条件 D.选取的静风气象条件(分数:2.00)A.B.C.D.17.以下对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_。 A.化学过
9、程是主要指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析出 B.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C.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D.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分数:2.00)A.B.C.D.18.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优先考虑使用_,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可用_。 A.物理模型法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 C.数学模式法类比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物理模型法(分数:2.00)A.B.C.D.19.对于持久性污染物(连续排放),沉降作用明显
10、的河段适用的水质模式是_。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河流维稳态模式 C.零维模式 D.S-P 模式(分数:2.00)A.B.C.D.20.公式 (分数:2.00)A.B.C.D.21.Streeter-Phelps 模式是研究_。 A.DO 与 BOD 关系 B.DO 与 COD 关系 C.COD 与 BOD 关系 D.BOD 浓度(分数:2.00)A.B.C.D.22.河流横向混合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_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分数:2.00)A.B.C.D.23.河流纵向离散
11、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_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分数:2.00)A.B.C.D.24.河流复氧系数 K2的单独估值方法常用_。 A.实验室测定法 B.经验公式法 C.现场实测法 D.水质数学模型率确定(分数:2.00)A.B.C.D.25.在混合系数采用示踪试验法测定时,如果连续恒定投放,其投放时间应大于_。 A.1.5xm/u B.2.5xm/ub C.1.5xmH/u2 D.0.5xmGH/u2(分数:2.00)A.B.C.D.26.不属于耗氧系数 K1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_。
12、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kol 法 D.经验公式法(分数:2.00)A.B.C.D.27.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 300m3/h,COD Cr:200mg/L,石油类:20mg/L,氰化物:10mg/L,六价铬:6mg/L。污水排入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 5000m3/h,对应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分别为 CODCr:10mg/L,石油类:0.4mg/L,氰化物:0.1mg/L,六价铬:0.03mg/L。则根据 ISE 计算结果,水质参数排序正确的是_。(注:河流执行类水体标准,COD Cr:20mg/L,石油类:0.5mg/L,总氰化物:0.2mg/L,六价铬:0.05mg/L) A.
13、CODCr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 B.六价铬石油类氰化物COD Cr C.氰化物石油类COD Cr六价铬 D.石油类六价铬氰化物COD Cr(分数:2.00)A.B.C.D.28.一般废水分_进行预测。 A.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 B.正常排放、不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C.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D.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三阶段(分数:2.00)A.B.C.D.29.上游来水 CODCr(p)=14.5mg/L,Q p=8.7m3/s;污水排放源强 CODCr(h)=58mg/L,Q h=1.0m3/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起始断面的 CODCr浓度是_mg/
14、L。 A.14.5 B.19.0 C.25.0 D.36.3(分数:2.00)A.B.C.D.30.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h=19440m3/d,COD Cr(h)=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m 3/s,COD Cr(p)=12mg/L,u=0.1m/s,K c=0.5L/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 10km 的某断面处,河水中 CODCr浓度是_mg/L。 A.56 B.19.0 C.15.2 D.8.52(分数:2.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3,分数:46.0
15、0)31.大气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电子版)应包括_。 A.气象输入文件 B.地形输入文件 C.程序主控文件 D.预测浓度输出文件 E.气象观测资料文件(分数:2.00)A.B.C.D.E.32.大气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包括评价范围内_。 A.长期气象条件下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出现区域季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E.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小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数:2.00)A.B.C.D.E.33.对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16、。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B.C.D.E.34.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0)A.B.C.D.E.35.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图。 A.污染物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复杂地形的地形示意图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图 D.基本气象分析图 E.污染源点位及环境空气敏感区分布图(分数:2.0
17、0)A.B.C.D.E.36.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D.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B.C.D.E.37.对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表。 A.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 B.污染源调查清单 C.常规气象资料分析表 D.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分析结果 E.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达标分析表(分数:2.00)A.B.C.D.E.38.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_基本附件。 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C.预测模型所有输
18、入文件及输出文件 D.污染源调查清单(分数:2.00)A.B.C.D.39.下列对于河流简化正确的描述是:_。 A.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B.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平直河流 C.江心洲位于充分混合段,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可以按无江心洲对待 D.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 E.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分数:2.00)A.B.C.D.E.40.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应确定下述内容:_。 A.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B.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C.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D.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 E.
19、选择确定预测方法(分数:2.00)A.B.C.D.E.41.S-P 模型可用于预测_。 A.COD B.BOD C.DO D.NH3-N E.非持久性污染物(分数:2.00)A.B.C.D.E.42.多参数优化法一般需要的数据是_。 A.各测点的位置和取样时间 B.各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放浓度 C.水质、水文数据 D.支流的流量及其水质 E.各排放口、河流分段的断面位置(分数:2.00)A.B.C.D.E.43.以下耗氧系数 K1的单独估值方法有_。 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费希尔(Fischer)法 D.多点法 E.kol 法(分数:2.00)A.B.C.D.E.44.零维水质模型的
20、应用条件是_。 A.非持久性污染物 B.河流充分混合段 C.河流为恒定流动 D.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E.持久性污染物(分数:2.00)A.B.C.D.E.45.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有_。 A.水质数学模型率确定 B.现场实测 C.室内模拟实验测定 D.公式计算 E.经验估算(分数:2.00)A.B.C.D.E.46.在使用示踪试验测定法确定混合系数时,所采用的示踪剂应满足如下条件_。 A.使用量少 B.具有在水体中不沉降、不降解、不产生化学反应的特性 C.测定简单准确 D.经济、无害 E.应为无机盐类(分数:2.00)A.B.C.D.E.47.筛选预测水质因子的依据有_。 A.工程分析 B
21、.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 E.项目敏感性(分数:2.00)A.B.C.D.E.48.下列使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是_。 A.需要评价的河段小于河流中达到横向均匀混合的长度 B.需要评价的河段大于河流中达到横向均匀混合的长度(计算得出) C.大中型河流,横向浓度梯度明显 D.非持久性污染物完全混合段 E.持久性污染物完全混合段(分数:2.00)A.B.C.D.E.49.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区域包括_。 A.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 B.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上游区域 C.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D.可能出现
2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E.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分数:2.00)A.B.C.D.E.50.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_属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 A.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B.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湿地 C.地下水可能出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区域 D.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分数:2.00)A.B.C.D.51.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_。 A.数学模型法 B.专业判断法 C.物理模型法 D.类比预测法(分数:2.00)A.B.C.D.52.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_属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数学模型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方法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