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复习重点.pdf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复习重点.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美学原理复习重点 绪论 什 么 是 美学 1.美学 学科 名称 的提 出 1750 年, 德国 哲学 家鲍 姆 加通提 出 Aestheica 。美 学史上 把这 一年 作为 鲍姆 加通正 式提 出美 学学 科概 念的时 间。 2.我国 20 世纪50-60 年 代 的美学 大讨 论, 各派 代表 人物及 主要 观点 20 世纪 50 年代 到 60 年 代 的一场 美学 大讨 论 。 讨 论 问题 : 美 的本 质 , 即 美是 主观的 还是 客观 的。 ( 哲学 的角度 才是 正确 的) 蔡仪 美 是客 观的 (美 是典 型) 吕荧、 高尔 泰美 是主 观的 朱光潜 美是 主客 观的 统
2、一 (美在 意象 ) 李泽厚 美是 客观 性和 社会 性的统 一 缺 陷( 消极 作用 ) 1) 对 朱光 潜的 批判 , 有 很 大的片 面性 : 否 定了 朱光 潜对中 西美 学融 合的 有益 探索, 同时 也全 盘否 定了 西方近 现代 美学 。 2) 把美 学纳 入认 识论 的框 框, 用 的是 “ 主客 二分” 的思维 模式 , 对 中国 美学 的理论 建设 产生 了消 极作 用。 3.美学 的研 究对 象: 美学 的研究 对象 是审 美活 动 审 美活动 是人类 的一项 不可 缺少的 精神文 化活动 ,是 人类的 一种基 本的生 存活 动,是 人性的 一项基 本 的价值 需求 。
3、“ 审美 关系 ” 和“ 审美 经验 ”都 可纳 入到 “ 审美 活动 ”的 设定 中。 4.美学 的学 科性 质 : 1)美学 是一 门人 文科 学 美 学研究 的对象 是人生 活的 世界, 包括人 的意义 世界 和人的 价值世 界,这 里表 现了美 学两个 特点: 美 学与人 生联 系紧 密; 美学 与民族 文化 传统 联系 紧密 。 2)美学 是一 门理 论科 学 美学是 哲学 。 “ 美学 理论 是 哲学的 一个 分支 。 鲍 桑葵 美学 史 美学是 哲学 ,是 理论 ,哲 学思维 。美 学不 是一 般的 审美意 识, 是表 现为 理论 形态的 审美 意识 。 3)美学 是一 门交 叉
4、科 学 美 学与艺 术学、 心理学 、语 言学、 人类学 、神话 学、 社会学 、民俗 学、文 化史 、风俗 史有着 密切的 联 系。 4)美学 是一 门正 在发 展中 的学科 纵观东 西方 的美 学发 展, 我们至 今还 找不 到一 个体 现 21 世纪 时代 精神 的、 体 现文化 大综 合、 真正 称得 上是现 代形 态的 美学 体系 ,美学 体现 还需 要建 设、 创造, 需要 国际 学术 界的 共同努 力。 第一章 美 是 什么 1.柏拉 图对 美的 定义 柏 拉图认 为“美 本身” 是一 种绝对 的美, “这种 美是永 恒,无 始无终 ,不生 不灭 ,不增 不减的 ” 。这 个 “
5、美本 身” 就是 美的 “理 念” , 这种 理念 是客 观的 , 而且先 于现 实世 界中 的美 的东西 而存 在。 美是理 念是 指: 1) 美的 本质 不在 自然 事物 , 而在 理念, 理念 是自 存 自在的 , 因 此是 永远 没有 变异和 发展 的。 事物 的美 是由于 理念 的参 与所 形成 的。 2)理 念因 为其 所包 含的 内 容外延 不同 ,分 成许 多层 次,美 也有 很多 等级 。 3)绝 对美 是美 的本 体, 是 美的最 完全 体现 ,至 美也 是至善 的。 4)美 的东 西之 所以 美的 , 乃是由 于美 本身 。 2.柳宗 元的 命题 的理 解 柳宗元 命题
6、是: “夫 美不 自 美,因 人而 彰。 兰亭 也, 不遭右 军, 则清 湍修 竹, 芜没于 空山 矣。 ” 理 解: 1)美 不是 天生 自在 的, 美 离不开 观赏 者, 而任 何观 赏者都 带有 创造 性。 2)美 并不 是对 任何 人都 是 一样的 。同 一外 物在 不同 人面前 显示 为不 同的 景象 ,具有 不同 的意 蕴。 3) 美带 有历 史性 。 在 不同 的历史 时代 , 不同 的民 族 , 在 不同 的阶 段 , 美 一方 面有共 同性 , 另一 方面 又 有差异 性。 总而言 之, 不存 在一 种实 体化的 、外 在于 人的 “美 ” , “美 ”都 离不 开人 的审
7、美 活动。 3.马祖 道一 的话 的理 解“ 心不自 心, 因色 故有 ” 。 马祖道 一 “凡 所见 色, 皆 是见心 , 心不 自心 , 因 色 故有” 。 也 就是 说色 不是 单 独存在 的 , 对 应于 心, 才 显 现出色 。心不是 单独的存 在,对 应于色, 才显现出 心的存 在。这两 个是互为 依存, 互 为显现 的。梅花 的 显现, 是因 为本 心, 本心 的显现 ,是 因为 梅花 。这 是禅宗 的智 慧, 也是 禅宗 对中国 美学 的贡 献。 “ 心”照 亮美的 光源。 这个 “心” 不是实 体性的 ,而 是最空 灵的, 正是在 这个 空灵的 “心” 上,宇 宙 万化如 其
8、本 然地 得到 显现 和敞亮 。美 是对 实体 性的 自我的 超越 ,不 存在 一种 实体化 、纯 粹主 观的 “美 ” 。 5.对“ 美在 意象 ”的 理解 最早提 出意 象的 是南 北朝 时期的 刘勰 , 在 文 心雕 龙 神 思 的 “ 独照 之 匠 , 窥意象 而运 斤, ” 提 出 “ 意 象” 范 畴。 在 中国 的传 统美 学看来 , 意 象就 是美 的本 体, 意 象也 是艺 术的 本体, 也就是 情景 交融 。 “情 ” “景 ” 统 一是 审美 意象 的基 本结 构。 朱 光潜 说: “美 感的 世 界纯粹 是意 象世 界。 ” 宗 白 华说: “主 观的 生命 情调 与
9、客 观的自 然景 象交 融互 渗, 成就一 个 鸢 飞鱼 跃, 活泼 玲珑, 渊然 而深 的灵 境。 ” 这就是 美。 意象的 分析 1)审 美意 象的 性质 A、审 美意 象是 一个 完整 的 、充满 意蕴 、充 满情 趣的 感性世 界, 也就 是情 景交 融。 B、审 美意 象在 审美 活动 中 产生。 C、意 象世 界显 现一 个真 实 的世界 ,即 人与 万物 一体 的生活 世界 。 D、审 美意 象给 人一 种审 美 的愉悦 。 2)审 美意 象的 意蕴 ,是 以 情感性 质的 形式 所揭 示的 世界的 意义 。 3)与 美对 立的 概念 美的反 面, 就是 遏制 或消 解审美 意象
10、 的生 成, 遏制 或消解 美感 (审 美体 验) 的产生 。 美 和不 美的 界限, 艺术与 非艺 术的 界限 就在 于能不 能生 成审 美意 象, 就在于 王夫 子所 说的 ,能 不能“ 兴” (产 生美 感) 6.如何 理解 审美 意象 只存 在于审 美活 动中 审 美意象 不是一 个既成 的、 实体化 的存在 ,而是 在审 美活动 的过程 中生成 的, 意象世 界不能 脱离审 美 活动而 存在 ,美 只能 存在 于美感 活动 中, 这就 是美 和美感 的统 一。 意 象是一 个意向 性产物 ,意 象的统 一性以 及作为 这种 统一性 的内在 基础的 意蕴 ,都依 赖于意 向性行 为 的
11、生发 机制 审美 活动 。 世界 万物 由于 人的 意识 而被照 亮, 被唤 醒, 从 而 构成 一 个充 满意 蕴的 意象 世界。 意象世 界是 不能 脱离 审美 活动而 存在 的。 美只 能存 在于美 感活 动中 。 7.如何 理解 真善 美只 能在 审美活 动中 实现 “美” 是一 个情 景交 融的 意象世 界, 这个 意象 世界 照亮一 个有 意味 、 有 情趣 的生活 世界 (人 生) , 这 是 存在的 本来 面貌 , 即 “ 真” , 但这 个真 实存 在的 “ 真” , 而不 是逻 辑的 “ 真” 。 这 就是 “ 美” 和 “真” 的统 一。 这个意 象世 界没 有直 接的
12、功利的 功效 , 所 以没 有直 接功利 的 “ 善” 。 但 在美 感 中, 当 意象 世界 照亮 我们 这个 有 情趣、 有意味的 人生(存 在的本 来面貌) 时,就会 给予我 们一种爱 的体验, 感恩的 体验,它 会激励我 们 去 追求自 身的高尚 情操,激 励我们 去提升自 身的人生 境界。 这是“美 ”与“善 ”的统 一,当然 ,这个善 不 是 狭隘的、 直接功 利的“善 ” ,而 是在精 神领域提 升人 生境界的 “善 ” 。这就 是真 善美的统 一,但 这个统一 只能在 审美 活动 中实 现。 真:美 是自 然, 体现 一个 真实的 世界 。 善 :意 象世 界激励 我们 向善
13、。 第二章 美 感 是体 验 活 动 1.美感 不是 认识 ,美 感是 体验 审 美体验 的出发 点是与 人生 紧密相 连;其 本身特 性是 直接、 当下的 经验; 其思 维模式 是瞬间 的直觉 , 得到的 是整 体性 ;其 追求 目标是 创造 了充 满意 蕴的 感性世 界。 认识的 出发 点 是 脱离 人和 世界; 其本 身特 性是 脱离 直接性 , 抽 象的 概念 世界 ; 其思 维模 式是 逻辑 思维, 对事物 整体 进行 分割 ;其 追求目 标是 追求 一个 抽象 的概念 体系 。 2.移情 学说 19 世 纪 , 德 国美 学家 菲舍 尔提出 移情 的概 念 , 移 情 学说的 主要
14、 代表 人物 为立 普斯。 “ 移情 说 ” 从 心理 学 的 角度出 发,认为 人的美感 是一种 心理错觉 ,一种在 客观事 物中看到 自我的错 觉。它 认为,产 生美感的 根 本 原因在于 “移情 ” 。 所 谓“ 移情” ,就是 我们的情 感“ 外射”到 事物身 上去,使 感情变成 事物的 属性,达 到物我 同一 的境 界。 “ 移情 说” 认 为, 只 有在 这种 境 界中, 人才 会感 到这 种事 物是美 的。 立普 斯的 “ 移 情说” 侧重于 对主 体心 理功 能的 体验, 侧重 “ 我及 物” , 把 主体的 感觉 、 情 感等 提到 了审美 对象 的地 位, 揭示 了美 感
15、中包含 了审美主 体的心理 错觉等 美感心理 规律。但 是立普 斯的“移 情说”是 建立在 唯心主义 基础上的 。 它 的最大 缺陷就是 否定了审 美对象 的客观性 ;在强调 主体因 素的能动 作用时, 忽视了 对客体这 一外部因 素 的分析 。 3.心理 距离 学说 心理距 离说 是由 英国 的爱 德华 布洛 在 20 世 纪提 出 的, 认 为人 在审 美时 应在 心理上 与对 象保 持一 种适 度 的、非 功利的、 非实用的 距离, 这种距离 由于消除 了观赏 者对作品 的实用态 度,而 是美感 有 利于快感 , 因此使 观赏 者对 眼前 事物 产生了 新的 体验 ,若 是主 客体在 心
16、理 距离 上失 距了 ,则不 会获 得美 感。 4.美感 与快 感的 区别 和联 系 A、美 感与 生理 快感 的区 别 美 感是超 实用、 超功利 性的 ,是指 是情景 交融、 物我 同一, 产生的 审美意 象。 是精神 愉悦和 生理快 感 的复合 体。 生理 快感 是满 足实用 要求 ,完 全受 外来 刺激支 配, 没有 审美 意象 。 B、美 感与 生理 快感 的联 系 第一, 美感 往往 是精 神愉 悦和生 理快 感的 复合 体, 视听器 官在 引发 美感 的同 时引起 生理 快感 。 第二, 除了 视听 两种 器官 ,其他 感官 获得 的快 感, 有时可 以渗 透到 美感 ,转 化为
17、美 感或 者加 强快 感。 5.弗洛 依德 的无 意识 理论 美 感的源 泉存在 于无意 识的 领域, 艺术创 造的动 力也 存在于 无意识 之中, 这就 是人的 本能欲 望,也 就 是性欲 。 性欲 要求 得到 满 足, 这就 是 “力 比多 ” 的 愉快原 则 。 但 文明 社会 对 性欲的 满足 有着 种种 限制 , “力 比 多”就会 潜入心的 深层, 成为“潜 意识” 。 “力 比多 ”还有另 外的出路 ,一是 “梦” ,一是“ 白日梦 ” , 还 有就是 “艺 术想 象” 。在 艺 术想象 中, 性欲 经过 隐秘 的隐瞒 和伪 装, 以文 明社 会所能 允许 的形 式表 现出 来,
18、 这 就是 人人 可以 进入 的世 界。在 这个 世界 ,人 的本 能欲望 得到 满足 ,这 就是 美的源 泉。 “俄狄 浦 斯 情结 ”是 性本 能的典 型表 现, 是一 种无 意识的 欲望 。 6.蔡元 培的 “以 美育 代宗 教” “ 以美育 代宗教 ”的思 想贯 穿于蔡 元培先 生一生 。早 在新文 化运动 中,他 就不 只一次 地提出 “以美 育 代宗教 ” , 强调 美育 是一 种 重要的 世界 观教 育。 从教育 的角 度看 , 坚 持了 教育独 立, 建构 了健 全人 格; 从 社会 意义 看, 重 塑 国人信 仰, 实现 思想 启蒙。 从 美感在 最高层次 上的神圣 性,从
19、美感在最 高层次上 的与宗 教感的相 通与区分 上看, 蔡元培的 “以美育 代 宗教” 有了 一种 新的 阐述 。 人 有一种 超越个 体生命 有限 存在而 追求绝 对和无 限的 精神需 求,而 宗教则 以他 自己的 方式满 足了人 的 这 种超越 的精神追 求。这或 许就是 宗教信仰 的心理根 源。在 社会的某 个阶段, 狭义的 宗教也许 会消亡( 这 是另一 个问 题, 这里 不加 讨论) , 但是 人性 中的 这种 追求永 恒和 绝对 的精 神需 求却永 远不 会消 亡。 除了 宗教 超 越,还 有审美超 越 一 种自由 的、积极 的超越 可以 满足人性 的这种追 求。这 是以“美 育代
20、宗教 ” 的深刻 意义 所在 。 7.美感 的特 性 1) 功利 性。 在 审美 活动 中 , 人们 超越 了对 象的 实在 , 因而 也就 超越 了利 害的 考虑。 这意 味着 美感 是人 和世界 的一 种自 由的 关系 。 2 )直 觉性。 这是美感 的超理 性(超 理性) 的性质 。美 感中包 含有理 性的成 分, 或者说 ,在“ 诗” ( 审 美直觉 )中 渗透 着“ 思” ( 理性) 。 3)创造 性。 美感 的核 心是 生成一 个意 象世 界, 这是 不可重 复的 ,一 次性 的。 4) 超越性 。美感 在物我 同一 的体验 中超越 主客二 分, 从而超 越“自 我”的 有限 性。
21、这 种超越 ,使人 获 得一种 精神 上的 自由 感和 解放感 。这 种超 越使 人回 到万物 一体 的人 生家 园。 5) 愉悦性 。美感 的愉悦 性从 根本上 是由于 美感的 超越 性引起 的。在 美感中 ,人 超越自 我的牢 笼,回 到 万 物一体 的人生家 园,从而 在心灵 深处引发 一种满足 感和幸 福感。这 种满足感 和幸福 感可以和 多种色调 的 情 感反应 结合在一 起,构成 一 种非 常微妙的 复合的精 神愉悦 。这是人 的心灵在 物我交 融的境域 中和整个 宇 宙的共 鸣和 颤动 。 第三章 美 和 美感 的 社 会 性 1.怎样 理解 美和 美感 具有 社会性 美 和美感
22、 具有社 会性, 因为 ,第一 ,审美 主体是 社会 的、历 史的存 在,因 而他 的审美 意识必 然受到 时 代 、民族 、阶级、 社会经济 政治制 度、文化 教养、文 化传统 、风俗习 惯等因素 的影响 ;第二, 任何审美 活 动 都是在 一定的社 会历史环 境中进 行的,因 而必然受 到物质 生产力的 水平、社 会经济 政治状况 、社会文 化 氛围等 因素 的影 响。 2理 解社 会文 化环 境对 审 美活动 的影 响 社 会文化 环境对审 美活动的 影 响, 在每个个 人身上, 集中体 现为审美 趣味和审 美格调 。 审 美趣 味 是一 个人的 审美 偏爱 、 什 么标 准、 审 美理
23、 想的 总和 , 是 一个人 的审 美观 的集 中体 现, 它 制约 着主 体的 审美 行为 , 决定着 审美 主体 的审 美指 向。审 美趣 味既 带有 个体 性的特 征, 又带 有超 个体 性的特 征。 审 美格调 (审美 品 位) 是一 个人的 审美趣 味的整 体表 现。一 个人的 审美趣 味和 审美格 调(品 味)都 是 社 会文化 环境的产 物,都受 到这个 人的家庭 出身、阶 级地位 、文化教 养、社会 职业、 生活方式 、人生经 历 等多方 面的 影响 ,是 在这 个人的 长期 的生 活实 践中 逐渐形 成的 。 3理解 审美风尚 审 美风尚 是一个 社会 在 一定 时期中 流行
24、的 审美趣 味, 它体现 一个时 期社会 上大 多数人 的生活 追求和 生 活方式 ,并 且形 成为 整个 社会的 精神 氛围 。 它有三 个特 点 :1) 影响 面 广, 超 越社 会地 位和 阶层 ;2) 渗透 力和 扩张 力很 强 ;3) 有时 间性 , 是 一个 社会在 较长 的时 期所 显示 的相对 比较 稳定 的审 美风 貌,是 那个 时期 的社 会美 和艺术 美的 时代 特色 。 第四章 自然美 1理 解自 然美 的本 质 自然美 的性 质: 归根 到底 是“美 是什 么” 的问 题 自然美 的性 质: 美是 什么 1) 自 然美 在于 自然 物本 身 的属性 ;2 ) 自 然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学 原理 复习 重点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