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 T 5003-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
《MH T 5003-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H T 5003-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UDC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P MH/T5003-2004 民用机场 航站楼离港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departure system engineering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 2004-03-03 发布 2004-05-01 实施 中国民用 航空总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 行业 标准 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 工程 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departure system engineering of civil airport terminal building MH
2、/T5003-2004 主编部门 :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施行日期 :2004 年 5 月 1 日 2004 北京 关于发布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等八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民航机发200457 号 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航空运输(通用)企业,各机场,各设计、施工、监理、 咨询单位: 为了适应民用机场建设发展需要,保证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设计质量,由总局机场司组织编写的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民用机场航站
3、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 时钟、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民用机场航站楼广播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民用机场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已经民航总局审定。现批准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03-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09-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航班信息显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5-2004)、民用机场航站楼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7-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 MH/T5018-2004)、 民用机场航站楼 时钟系统工
4、程设计规范(编号MH/T5019-2004 )、 民 用 机 场 航 站 楼 广 播 系 统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 编 号MH/T5020-2004)和 民用机场航站楼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编号MH/T5021-2004)等八项规范为推荐性民用航空业标准,自 2004 年 5 月 1 日起实行。 上述八项标准由民航总局机场司负责管理,由中航机场设备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民 航 总 局 二 0 0 四年三月三日 抄送: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前 言 本 规 范 是 根 据 民 航 总 局 基 函 1 9 9 8 0 5 6 号文- 关于委托 编 制 民 用 机 场 航 站 楼 弱 电 系 统
5、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和 民 用机 场 航 站 楼 弱 电 系 统 工 程 施 工 验 收 规 范 的 函 而 编 制 。 本 规范共分 4 章,1 个 附 录 。 本 规 范 由 中 国 民 用 航 空 总 局 机 场 司 负 责 管 理 ,由 中 航 机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负 责 解 释 。 地 址 : 北 京 市 朝 阳 区 北 四 环 东 路111 号 , 邮 编 : 1 0 0 1 0 1, 电 话 :( 0 1 0) 6 4 9 6 5 11 9。 由 于 本 规 范 为 初 次 编 制 , 规 范 中 错 漏 在 所 难 免 。 同 时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迅
6、猛 发 展 , 规 范 中 不 适 之 处 将 会 不 断 增 加 。 希望 各 有 关 单 位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 注 意 总 结 经 验 , 并 将 意 见 寄 往中 航 机 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 以 供 修 订 时 参 考 。 主编单位: 中 航 机 场 设 备 有 限 公 司 主要起草人: 赫 良 目 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3 一般规定 (3 ) 4 系统设计 (4 ) 4 系统规模的确定( 4) 4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网络设计 () 系统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 系统技术要求() 电源、接地和防护() 离港系统中央控制室及电源设备间的环境
7、要求() 附录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附:条文说明() 总 则 为加强对民用机场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设计工作的管理,健全标准规范体系,使航站楼的设计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民用机场航站楼旅客离港控制系统的规划及设计。 旅客离港控制系统的规划及设计,应与民航机场航站楼的地位、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符合民用机场及航空公司生产运行流程。 民用机场航站楼旅客离港控制系统工程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及相关待业现行的标准及规范。 术语和符号 登机牌打印机 行李牌打印机 中国民航计算机中心 时间值机时间 离港控制系统 登机口阅读器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8、路由器 值机办理乘客登机手续 一般规定 机场旅客离港控制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可靠; 开放性强、稳定性强; 易于扩充。 系统的外界通信链路必须至少有条路由。 产品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产品的选择应符合中有关标准,产品性能适应我国离港系统的要求。 系统设计 系统规模的确定 确定系统规模:系统规模可根据机场航站楼值机数、登机口规模及功能确定离港系统系统的规模。 根据投资确定采用主机方式,或主机本地备份方式前端设备采用直联方式或本地局域网形式。 系统功能设计 旅客离港控制系统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旅客信息显示功能; 航班控制; 飞机描述及座位处理; 航班关闭; 登机控制; 配载平衡
9、; 统备份。 主机系统主要用于放置离港系统通信处理机、本地备份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络设等。 主机房根据业务需要,宜具备下列功能: 通过通信处理机下载当日或次日的离港信息; 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将本航站与离港主机远端集线器或其它通信机相连; 提供本地离港备份功能; 负责奔地局域网的管理监控; 与航站楼内其它系统的接口。 值机控制室宜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航班控制功能如航班座位数限制、设置省略航班、设置航班管理人员、航班初始化等; 飞机描述及座位处理功能。 系统的网络设计 4 3 1 采用基于本地局域网结构的系统一般可借助于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完成网络的搭接,有关线路衰减要求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10、4 3 2 网络设备距最远的柜台 工作站距离应符合综合布线设计要求。 4 3 3 离港主机的连接应采用双路由连接。 4 3 4 当传输距离较远、信号衰减大大增加时,宜采用光缆传输方式; 光缆的选择应满足衰减、带宽、温度特性、物理特性、防潮等要求;光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路由应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 应于其它弱电系统采用统一网络及布线; 尽量沿弱电系统专用的金属桥架或线槽敷设。埋入墙内和敷设在吊顶内的穿线管可采用镀锌电线管,埋入地面或楼板的穿线管,应采用镀锌钢管; 改建或改造工程,管线暗敷有困难时,可采取明敷方式; 管路通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时,应进行特殊处理。 系统主机和值
11、机控制室 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机房和值机控制室宜尽量 ; 设在与值机柜台同层的区域 值机控制室要设在值机柜台附近的地方; 基于本地局域网的离港系统,主机房最好靠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机房; 应采用架空的防静电地板,其架空高度不低于 150mm; 主机房的建筑面积与设备容量有关,可视系统的规模和设备的多少而定。单一般不应小于 30 ; 主机房应设有火灾报警装置及消防系统。消防系统应采用气体消防; 主机房的环境温度宜为 20 1,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75; 主机房包括卫星系统设备,与卫星天线的距离应小于 60米。 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旅客的行李牌可采用条形码技术,条形码应符合 L
12、ATA标准。 对于本地局域网方式的工作站应采用图形化工作介面,介面应满足中 /英文显示。 系统应支持多种操作平台。 系统应具有安全和防病毒措施,采用国际推广的有效的防病毒系统。 系统应留有扩充余地,易方便地挂接新增终端。 系统应具有接收和发送业务电报的功能。 系统可方便地对其终端进行设置、删除、修改、等各种授权。 系统采用全兼容终端设备,保证终端设备的互换通用。 系统应具有以后升级的能力。 4 510 值机可具有以下三种 工作方式的一种或几种: 1 在机场任何一个值机柜台上,可以办理任何一个航班的乘机手续; 2 可以在一个或几个柜台上,同时办理一个航班的值机手续; 3 一个柜台可以同时办理几个
13、指定航班的值机手续。 4 5 11 系统应能够方便地设置保密级别及工作范围代码,对不同人员有不同的授权。 4 5 12 旅客的登机牌或行李牌损坏后, 终端应用重复打印的功能。 46 电源、接地和保护 46 1 民用机场航站楼离港系统属计算机信息系统,其防雷与接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站楼强、弱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应统筹规划,协调设计,有条件时应同步进行。 46 2 离港系统的防雷与接地主要是防止由于雷击航站楼防雷装置,使共用接地系统 电位升高对离港系统的 反击、雷电感应及操作过电压等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和雷电波侵入对系统离港工作和系统信息设备造成干扰和破坏。 46 3 离港系统在进行防雷与接地时,
14、应认真了解航站楼强电共用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设计、离港系统的规模和具体消息设备的要求,以便作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避免盲目性。 46 4 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磁场强度,离港系统中央控制室应做成空间电磁屏蔽结构,即将其构成空间 的钢筋混凝土顶板、钢筋混凝土墙、柱和钢筋混凝土地板内的钢筋就近连通,构成法力第笼,形成空间屏蔽结构,并与共用接地装置连接。 46 5 引进、引出离港系统 中央控制室的电气线缆宜选择屏蔽线缆,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和引进、引出离港系统中央控制室处做等电位连接,当子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外层屏蔽按前述要求处理。 46 6 为减少雷电感应的电位差,沿离港系统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H 5003 2004 民用 机场 航站 楼离港 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