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
《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502-2006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DB36备案号: 19095-200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 5022006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2006-06-28 发布 2006-08-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 5022006 I 前 言 江西是毛竹分布的中心产区,是我国毛竹重点培育基地。随着竹胶板、竹凉席、竹地板等竹材加工业的发展,毛竹大径级竹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定向培育大径级毛竹林已是当务之急。为使我省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经营轨道,满足市场对大径级毛竹材的需求,特制定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省宜丰
2、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聪荣、谢利玉、廖光庐、彭德忠。 DB36/T 5022006 1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培育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结构指标、生长量指标、适宜的立地条件及培育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面积1.0hm2以上的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的培育。 2 术语 2.1 大径级毛竹 胸径11.0cm以上的毛竹称大径级毛竹。胸径指离地面高度130cm处竹秆的直径。 2.2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平均胸径11.0cm以上、林分结构及生长量指标符合本标准要求、以获取大径级竹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毛竹林称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2.3 毛竹林立地级 立地条件按其对毛
3、竹生长的适宜程度区分为若干等级,称毛竹林立地级。本标准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立地级可用于培育大径级毛竹材用林。 2.3.1 立地级 位于低山山谷台地或山麓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100cm以上。 2.3.2 立地级 位于低山中、下部或高丘下部。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较丰富,土层厚80cm以上。 2.3.3 立地级 位于低山上部或高丘中部。土壤较疏松、潮湿,腐殖质中等,土层厚60cm以上。 2.3.4 立地级 位于高丘上部或低丘下部。土壤较松、较干,腐殖质量少,土层厚50cm以上。 2.3.5 立地级 位于低丘上部、顶部。土壤坚实、干燥、粘重,腐殖质贫乏,土层厚50cm以下。
4、 2.4 毛竹林结构 指与毛竹林生长量关系密切的林分结构因子的数量组合。 2.4.1 树种组成 指竹林建群树种的数量组成。用其树冠投影面积之比值的十分数表示。 DB36/T 5022006 2 2.4.2 立竹度 指单位面积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 2.4.3 立竹分布均匀度( E) 指竹林立竹分布均匀程度,用单位面积立竹平均株数与其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即: nnE= 式中: n竹林单位面积平均株数,=minmn11; n 竹林单位面积平均株数的标准差, ()=minnnm1211 ; m 单位面积样地或样方的数量; n样地( 样方) 内立竹株数。 E5 的竹林为均匀竹林,3 E5
5、的竹林为较均匀竹林, E3 的竹林为不均匀竹林。 2.4.4 立竹大小 指立竹个体的大小,用立竹胸径表示,单位为“cm”;竹林立竹大小则以单位面积上立竹平均胸径表示。 2.4.5 立竹整齐度( U ) 指竹林中立竹个体大小差异的程度,用竹林平均胸径与其标准差的比值表示。即: dDU= 式中: D竹林平均胸径; d 竹林平均胸径的标准差, ()=nidDDn121 ; n毛竹调查株数。 U 7 的竹林为整齐竹林,5 U 7 的竹林为一般整齐竹林, U 5 的竹林为不整齐竹林。 2.4.6 立竹年龄 指单株立竹存活的时间,用“年”或“度”(2年为1度)表示。 2.4.7 年龄组成 用各年(度)立竹
6、株数占竹林总株数的百分数表示。 2.5 疏笋 DB36/T 5022006 3 指人为地淘汰一部分春笋,以保证留养一定数量的春笋长成具有较高质量的新竹。 2.6 号竹 指在竹秆上用号竹笔进行标记。 2.7 竹林生长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或每度)新竹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2.8 竹林采伐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每年(或每度)所采伐的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2.9 竹林蓄积量 指单位面积竹林现存立竹竹秆重量或株数,单位为“t/hm2”或“株/hm2”。 3 结构指标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结构因子指标见表1。 表1 立地级 树种组成 “9 竹
7、 1 木”或“ 10 竹+ 木” 8 竹 2 木 7竹 3 木 立竹度( 株hm2) 27003600 平均胸径(cm) 12.0 11.5 11.0 年龄组成 13 度竹各占 30%,4 度竹占 10% 分布均匀度 5 4 3 大小整齐度 7 6 5 a 现有毛竹林培育46年后达到上述指标。 b 新造毛竹林1012年后达到上述指标。 4 生长量指标 大径级毛竹材用林每度竹材生长量指标见表2。 表2 立 地 级 重量( t/hm2度) 24 21 18 生长量指标 株数( 株/hm2度) 800 700 600 a 竹笋等副产品产量指标暂不作规定。 b 竹子(竹杆)的重量与株数之间的换算参见式
8、。 5104.1878.56425305541001.98.20163+=TRTDNTRTW 式中: W 竹材重量(鲜重),单位为“kg”; T 当地年平均气温,单位为“”; R当地年降水量,单位为“mm”; DB36/T 5022006 4 N 毛竹株数,单位为“根”; D胸径,单位为“cm ”。 5 现有竹林培育技术 5.1 林分选择原则 a) 海拔 300m800m,坡度小于 25 ,立地级; b) 竹林长势较好,立竹度 2250 株/hm2以上、平均胸径 9cm以上的现有毛竹纯林或立竹占 70以上的竹木混交林; c) 连片经营面积 1.0hm2以上。 5.2 林分结构调整 5.2.1
9、树种组成调整 立地级竹林以经营纯林为主;、立地级竹林以经营竹木混交林为主,按竹林结构因子中的树种组成指标调整树种组成。 5.2.2 径级结构调整 合理采挖和保护竹笋,选留健壮的大径级活立竹,清除不健康竹,逐年伐除小径级竹和生长不良的立竹,并注意立竹分布均匀,达到表1中的平均胸径指标。 5.2.3 年龄结构调整 留养12度幼壮龄竹,砍伐4度以上老竹及部分3度竹,林缘、林中立竹稀疏处的4度竹应适当保留,逐步调整竹林年龄结构,达到表1中年龄结构指标。 5.3 竹林生长条件改善 5.3.1 劈山 隔年劈山1次,67月份进行。第二次劈山后,视林内杂灌情况确定是否劈山。 劈山应将竹林内影响毛竹生长的杂草、
10、灌木,病虫、枯死、雪压、风倒竹,部分小径竹和5度以上的老竹进行砍除,保留一定数量呈星状混交的窄冠、深根型乔木树种,使其树冠投影面积占10%30%。 5.3.2 垦复 竹林第一次劈山后,当年进行一次深挖垦复;之后隔56年再进行一次垦复。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坡度较小(通常20度以下)的竹林,可采取全面垦复;坡度较大(大于20度)的竹林,沿等高线进行环山带状垦复,带宽及间距均为3左右,隔带轮流垦复。 5.3.3 施肥 a) 肥料种类:有机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等。 b) 施肥时间:每年 12 次。在毛竹孕笋期(910 月)或出笋前 1 个月(23 月)进行。 c) 施肥用量:每年每公顷含氮量 40kg
11、50kg、含磷量 15kg20kg、含钾量 20kg30kg。 d) 施肥方式:可采取穴施、蔸施或沟施等方式。 5.3.4 疏笋 a) 疏笋对象:达不到成竹胸径因子指标的小笋、歪笋、分布过密的笋、病虫害笋等。 b) 疏笋强度:疏笋总株数控制在 50%范围内。 c) 疏笋次数:出笋期间每 23 天及时疏笋 1 次。 5.3.5 护笋养竹 a)立地级竹林,不挖冬笋;、立地级竹林,挖部分浅鞭的冬笋;禁止寻鞭、清鞭挖冬笋。 b)护养健壮春笋成竹,选留数量按不同立地级竹林结构指标确定。 c)35 月竹笋和幼竹生长期,防止牲畜和野兽危害竹笋和幼竹。 d)风倒、雪压危害较重地区的竹林,应培育竹木混交林;同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T5022006 大径级 毛竹 材用林 培育 技术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