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718-201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及编制说明.pdf
《Q GDW 718-201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及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718-2012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及编制说明.pdf(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29.240备案号: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718 2012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Requirementsofrotating clampspacer2012-04-28发布 2012-04-28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GDWQ / GDW 718 2012IIQ / GDW 718 2012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型号及结构型式 15 一般要求 36 试验分类 47 试验方法 58 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 11编制说明 13Q / GDW 718 2012II前 言本标准为满足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工作的需要,规范输电线路用
2、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质量和技术要求,全面提高利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进行舞动治理水平。本标准为国内首次制定的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企业标准。 参照 DL/T 1098 2009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标准中关于产品技术性能要求、 试验内容和试验方法的规定,以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行业标准及规范作参考,借鉴现阶段应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进行舞动治理的经验编写的。本标准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试验方法、 标志、 包装和命名规则。本标准的编写格式依据 GB/T1.1 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3、并解释。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宽军、 牛海军、 孙娜、 刘彬、 刘臻、 刘胜春、 齐翼。本标准首次发布。Q / GDW 718 20121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用线夹回转式阻尼间隔棒。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1 六角螺母 C 级( GB/T41 2000, ISO4034: 1999, EQV
4、)GB/T93 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93 1987, DIN137, EQV)GB/T95 平垫圈 C 级( GB/T95 2002, ISO7091: 2000, EQV)GB/T1173 铸造铝合金( GB/T1173 1995, ASTM B26: 1992, NEQ)GB/T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4 2008, IEC61284: 1997, MOD)GB/T2317.2 电力金具 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317.2 2008, IEC61284: 1997, MOD)GB/T2317.4 电力金具试验方法 第 4 部分: 验收规则GB/T20
5、878 不锈钢、 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份DL/T683 电力金具新产品型号命名办法DL/T764.1 电力金具专用紧固件 六角头带销孔螺栓DL/T1098 间隔棒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固定线夹 fixedclamp限制导线顺线方向和扭转方向运动的线夹。3.2回转线夹 rotatingclamp限制导线顺线方向运动,但允许导线扭转方向运动的线夹。3.3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rotating clampspacer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是使一相 /极导线中的子导线保持一定的相对间隔位置的金具,由本体、 固定线夹、回转线夹组成。 其特点是部分线夹可自由(或在一定角度
6、范围内)转动,其余线夹不能自由转动。 转动线夹可以改变导线的覆冰形状,从而改变了覆冰导线的空气动力特性,具有间隔棒和防舞器的双重作用。4 型号及结构型式4.1 型号命名参照 DL/T683 电力金具新产品型号命名方法,具体命名如下。Q / GDW 718 201224.2 型号标记的组成间隔棒类别: Z 阻尼型 G 刚性 R 柔性例 1. FJZH4 450/400A表示为线夹回转式阻尼型间隔棒, 4 分裂,子导线间隔距离 450mm,适用子导线标称截面 400mm2,防晕等级普级。注 1:防晕性能等级说明A 普级:海拔 1000m 及以下的 500kV 或 500kV(含 400kV)架空输
7、电线路,含海拔 4000m 及以下 330kV 架空线路;B 中级:海拔 1000m 及以下的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含海拔 1000m 4000m500kV 或 500kV(含 400kV)架空输电线路;C 高级:海拔 1500m 及以下的 1000kV 或 800kV(含 660kV)架空输电线路,含海拔 1000m4000m750kV 架空输电线路;D 特级:海拔 1500m 4000m的 1000kV或 800kV(含 66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4.3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我国输电线路主要采用的是二、 四、 六、 八分裂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其基本结构型式见图 1
8、所示。图中字母: L 子导线间隔距离。a) 双分裂回转式间隔棒b) 分裂回转式间隔棒图 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示意图 ( 一 )L回转线夹本体固定线夹回转线夹本体固定线夹LQ / GDW 718 20123c) 六分裂回转式间隔棒d) 八分裂回转式间隔棒图 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结构型式示意图 ( 二 )5 一般要求5.1 设计5.1.1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以下简称间隔棒)应保持子导线间距。5.1.2 回转线夹与固定线夹的重量相同。5.1.3 在承受安装、 维修和运行(包括短路)机械载荷的条件下,任何部件不得损坏或出现永久性变形。5.1.4 短路时,应防止子导线发生鞭击。 短路电流消失后,
9、子导线应恢复设计间距。5.1.5 为保障安装方便和安全,在打开间隔棒线夹时,线夹上的螺栓等各部件不应分离。5.1.6 在拆除或重新安装时,不得损伤导线和间隔棒。5.1.7 在整个设计寿命期间,间隔棒应保持其正常的技术性能。5.1.8 在运行条件下,应避免对导线的损伤。5.1.9 运行中各部件不得松动。5.1.10 在运行中间隔棒的回转线夹的回转功能应灵活、 有效、 安全、 可靠。 保证在扭转力矩小于 0.03N.m时,回转线夹可转动。5.1.11 在运行条件下,应满足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的要求。5.2 材料LL固定线夹本体回转线夹本体回转线夹固定线夹Q / GDW 718 201245.2.1 间
10、隔棒的本体和线夹应采用铝合金制造,应符合 GB/T1173 的要求。5.2.2 螺母应符合 GB/T41 的要求。5.2.3 垫圈应符合 GB/T95 的要求。5.2.4 弹簧垫圈应符合 GB/T93 的要求。5.2.5 六角头螺栓应符合 DL/T764.1 的要求。5.2.6 合成橡胶应符合 DL/T1098 的要求。5.2.7 回转线夹的回转接触部位宜采用耐磨、 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整体制造,不锈钢应采用 C 含量小于 0.08、 Si 含量小于 1、 P 含量小于 0.045、 S 含量小于 0.030、 Cr 含量不小于 18、 Ni 含量不小于 8的牌号。 例如: 06Cr19Ni10
11、。 不锈钢材料应符合 GB/T20878 的要求。5.3 外观及尺寸公差5.3.1 图样上应注明间隔棒质量、 主要尺寸及允许公差。5.3.2 回转线夹的回转角度不小于 75 度。5.3.3 回转线夹每个回转轨道(回转线夹转动时,相互接触部位称为回转轨道)直径的公差应小于 0.2mm,接触面粗糙度应小于 R6.3,同轴度应小于 0.2 mm。 回转轨道间隙范围 1.5 2.0mm。5.3.4 外观和尺寸检查按 GB/T2314 的有关规定执行。6 试验分类6.1 型式试验6.1.1 概述型式试验的目的是确认间隔棒设计性能,通常在新产品试制定型时进行一次,当设计、 材料或工艺更改后需重新进行。6.
12、1.2 型式试验项目间隔棒型式试验项目见表 1。 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也可以进行其它项目的试验。表 1 间隔棒试验项目表阻尼间隔棒序号 项 目 名 称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 例行试验1 外观检查 2 尺寸、 材质、 重量检查 3 热镀锌试验 4机械强度试验4.1 线夹强度试验4.2 线夹顺线握力试验4.3 线夹扭握力试验4.4 线夹水平拉压强度试验4.5 线夹垂直拉、 压强度试验4.6 间隔棒向心力试验4.7 回转线夹转动疲劳试验4.8 回转线夹转动灵活性试验5振动疲劳试验5.1 垂直振动疲劳试验(微风)5.2 扭转振动疲劳试验(舞动)5.3 水平振动疲劳试验(次档距振荡)5.4 顺线振动疲劳试验Q
13、 / GDW 718 20125表 1(续)阻尼间隔棒序号 项 目 名 称型式试验 抽样试验 例行试验6间隔棒 分裂导线系统振动性能试验6.1 微风振动性能评估6.2 次档距振荡对数衰减率试验7电气试验7.1 *电晕试验7.2 无电线干扰试验8弹性元件性能试验8.1 橡胶元件性能试验 注 1: *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需进行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注 2: 必须检测的项目; 由买供双方协商同意检测的项目。6.2 抽样试验6.2.1 抽样试验项目间隔棒抽样试验项目见表 1。试件应从供货批量中随机取样,需方有权抽取试样。6.2.2 抽样试验接受判据抽样方法和验收按 GB/T2317.4 执行
14、,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6.3 例行试验6.3.1 概述例行试验为非破坏性试验,应在每一件产品上进行。 目的是检验间隔棒外观、 尺寸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6.3.2 例行试验项目和接受判据整批供货间隔棒需进行例行试验,试验项目见表 1。7 试验方法7.1 外观检查间隔棒生产工艺、 形状、 锌层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应与本标准和图纸要求相符。7.2 尺寸、 材料和质量检验尺寸应保证间隔棒尺寸在图纸规定范围内。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整套间隔棒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7.3 热镀锌试验热镀锌试验按 DL/T768.7 的规定执行。7.4 机械性能试验7.4.1 试件数量型式试验件数量十二套和抽样试验试件数量三套。
15、7.4.2 线夹强度试验在线夹(线夹包含固定线夹和回转线夹,简称线夹)内安装一根与导线等径的钢棒,在紧固件(如螺栓或销钉)的中心线上施加压力(见图 2)至设计参数或需方要求值,记录线夹强度。 线夹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Q / GDW 718 201267.4.3 线夹顺线握力试验a) 将线夹按要求的紧固力矩安装在受张导线上。 导线张力一般取 25 RTS( RTS 导线额定拉断力),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顺导线方向对线夹施加压力(见图 3)至规定的顺线握力值 2.5kN,恒定 1min。 继续增大拉力直至滑移,记下握力值;b) 滑移的判别:超过以下值为滑移,有橡胶垫的线夹 2.5mm,试验通过
16、。图 2 线夹强度试验图 图 3 间隔棒顺线握力试验7.4.4 线夹扭握力矩试验a) 本试验只针对固定线夹;b) 将线夹按要求的紧固力矩安装在受张导线上。 导线张力一般取 25 RTS,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对线夹施加扭转力矩(见图 4)至规定的扭握力矩值 40Nm,恒定 1min。 继续增大扭转力矩直至滑移,记下扭握力矩值;c) 滑移的判别:当转动量达 1 根单丝股径时为滑移。 当扭握力矩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4 间隔棒扭握力试验7.4.5 线夹水平方向拉、 压力试验对一对线夹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压)力(见图 5)至规定值,重冰区为 6kN,非重冰区为 4kN,恒定 1min。 继续加
17、载至 1.2 倍规定值或需方要求值,记录试验结果。 该试验适用于在覆冰地区使用的间隔棒。当拉(压)力强度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5 间隔棒水平方向拉、 压力试验典型示意图Q / GDW 718 201277.4.6 线夹垂直方向拉、 压力试验对一对线夹沿垂直方向施加拉(压)力(见图 6)至规定值,重冰区为 6kN,非重冰区为 4kN,恒定 1min。 继续加载至 1.2 倍规定值或需方要求值,记录试验结果。 该试验适用于在覆冰地区使用的间隔棒。当拉(压)力强度大于要求值时,试验通过。图 6 间隔棒垂直方向拉、 压力试验典型示意图7.4.7 间隔棒向心力试验a) 本试验目的是检验导线短路时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7182012 回转 间隔 技术 条件 编制 说明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