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三节物质的制备学案(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三节物质的制备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三节物质的制备学案(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物质的制备考点(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知考情 明学法气体的制备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命题角度较为固定,基本为常见气体的制备及注意事项,难度一般牢记教材中典型气体 H2、O 2、Cl 2、NH 3等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分析气体制备流程中的仪器选择、易误操作等基本问题考法感悟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1)(2016江苏高考)用图装置制取氨气( )(2)(2015四川高考)用图装置除去氯气中的 HCl 气体( )(3)(2014江苏高考)实验室用图装置制取氯气( )(4)(2014福建高考)用图装置可除去尾气中的 SO2气体( )(5)(2012江苏高
2、考)用图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 CO2气体( )答案:(1) (2) (3) (4) (5)2(2017全国卷)实验室用 H2还原 WO3制备金属 W 的装置如图所示(Zn 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依次盛装 KMnO4溶液、浓 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 K,再停止加热2D装置 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解析:选 B 制得的氢气中含有 H2S、O 2、HCl、H 2O 等杂质,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氯化氢生成氯气,所以应先
3、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同时除去氯化氢(易溶于水),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硫化氢,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试剂盛放顺序依次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A 项错误;若在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氢气较纯,可以加热管式炉,B 项正确;类似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C 项错误;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且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故不能用装置 Q 制备氯气,D 项错误。必备知能1气体制备套装中装置选择的思路(1)气体的发生“套装”和收集“套装”气体 反应原理 发
4、生装置 收集装量2KMnO 4 K2MnO4MnO 2O 22KClO 3 2KCl3O 2= = = = =MnO2 AO22H 2O2MnO2 2H2OO 2 BD 或 EH2 ZnH 2SO4=ZnSO4H 2 B D 或 FCO2 CaCO32HCl= =CaCl2CO 2H 2O B D 或 ECl2 MnO24HCl(浓) MnCl2Cl 22H 2O C D 或 ENH3 Ca(OH)22NH 4Cl CaCl22NH 32H 2O A FSO2 Na2SO3H 2SO4(浓)= =Na2SO4H 2OSO 2 B E(2)净化“套装”3液态干燥剂 固态干燥剂 固体,加热装置常见
5、干燥剂浓硫酸(酸性、强氧化性)无水氯化钙(中性)碱石灰(碱性)除杂试剂(Cu、CuO、Mg)可干燥的气体H2、O 2、Cl 2、SO2、CO 2、CO、CH 4、N 2H2、O 2、Cl 2、SO2、CO、CO2、CH 4H2、O 2、N 2、CH4、NH 3可除去 O2、H2、CO、N 2不可干燥的气体NH3、HBr、HI、H 2S 等 NH3Cl2、SO 2、CO2、NO 2、HCl 等(3)防堵塞“套装”分类 装置简图 原理及使用方法液封式若装置通畅,导气管内外的液面相等;若装置不通畅、堵塞,则装置中的压强会增大,压迫液体沿导气管上升恒压式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与烧瓶内的压强相同,保证漏斗中
6、液体顺利流出防阻式 将棉花置于导管口,防止固体粉末或糊状物进入导管(4)尾气的处理“套装”通常有毒和有污染的尾气必须适当处理。常用仪器有:吸收溶解度较小的尾气(如 Cl2、SO 2等)用图 A 装置。吸收溶解度较大的尾气(如 HCl、NH 3等)用图 B 或 C 装置。CO、NO 等气体可用点燃或收集于塑料袋(气球)中的方法除去,如图 D 或 E。注意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有些气体可用4不同的反应原理来制备,要注意选择不同的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进行分析选择,对于易溶于水的气体除用排空气法收集外,还可用排其他液体法
7、,如 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2气体发生装置的创新(1)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创新装置的优点:能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使用范围: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反应不需要加热,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这些装置能制取的气体有 H2(Zn稀 H2SO4)、CO 2(CaCO3稀盐酸)、H 2S(FeS稀 H2SO4)。(2)“固(液)液 气体”装置的创新 图 1 的改进优点是能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图 2 的改进优点是使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相等,便于液体流下。(3)“块状固体液体 气体”装置的创新大试管中的小试管中盛有液体反应物,起液封的作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这样设计可
8、节约试剂3.排液集气装置的创新从 a 管进气 b 管出水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如 H2、O 2等。若将广口瓶中的液体更换,还可以收集以下气体:5(1)饱和食盐水收集 Cl2。(2)饱和 NaHCO3溶液收集 CO2。(3)饱和 NaHS 溶液收集 H2S。(4)四氯化碳收集 HCl 或 NH3。集训冲关1用下面的试剂与反应装置制备气体,能满足“随开随制、随关随停”要求的是( )选项 试剂 反应装置A 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B 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C 浓硝酸与铜片D 锌粒与稀硫酸解析:选 D 使用该反应装置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备 CO2时,碳酸钠易溶于水,反应无法停止,A 项不符合题意;二氧
9、化锰是粉末无法被阻隔在有孔塑料板上,反应不能停止,B 项不符合题意;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不能使用长颈漏斗,应该用分液漏斗盛放与滴加,C 项不符合题意;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 H2时,若关闭弹簧夹,试管内气压增大,可把稀硫酸压回长颈漏斗而使稀硫酸与锌粒脱离,从而使反应停止,D 项符合题意。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A 浓氨水 CaO NH3 H2O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2 H2OD
10、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解析:选 B 收集 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A 项错误;Cu 与稀 HNO3反应生成 NO,C 项错误;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Cl2需要加热,D 项错误。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净化和收集装置。若依据反应 H2C2O4COCO 2H 2O 制取 CO,则合理的装置组合为( )= = = = =浓 硫 酸 6A BC D解析:选 D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作为制取装置;除去 CO2可选用或装置,要收集 CO 只能用装置,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或。4气体制备实验的“两大要求”:(1)加热操作要求使用可燃性气体(如 H2、CO、CH 4等),先
11、_,再_,以防止爆炸。制备一些易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物质(如 H2还原 CuO 的实验),反应结束时,应先_,继续通_至试管冷却。(2)实验室装置要求制备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以及水解的物质(如 Al2S3、AlCl 3等),往往在装置的末端_,以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进入。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测定实验中生成 CO2的质量时,在干燥管前连盛有无水CaCl2的 U 形管,在干燥管后再连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前一个的目的是_,后一个的目的是_。答案:(1)用原料气赶走系统内的空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熄灭酒精灯 原料气(2)再接一个干燥装置 干燥 CO2 防止空气中的 CO2和 H2O(g)进入5一
12、套装置可以用于制备多种气体,根据如图“套装”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 SO2气体:A 中盛液体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实验开始后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_。B 装置的作用是_;C 装置的作用是_。E 装置中固体试剂为_。(2)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的 Cl2: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B 装置为除去 Cl2中混有的 HCl,则 B 装置盛装试剂为_,如何改进装置_;C 装置的作用是_。答案:(1)分液漏斗 Na 2SO3H 2SO4(浓)= =Na2SO4SO 2H 2O 防倒吸 干燥SO2气体 碱石灰(2)2KMnO 416HCl(浓)= =2KCl2MnCl
13、25Cl 28H 2O或 KClO36HCl(浓)=KCl 3Cl23H 2O饱和食盐水 导管“长进短出” 干燥 Cl26氢还原法是指在高温下用 H2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金属的方法。该方法制备的产品纯度较高,广泛用于钨、钼、钴、铁、锗的生产。实验室用 Zn 粒(Zn 粒中含少量硫化锌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和稀硫酸反应制 H2,并用 H2还原 MoO2制 Mo的装置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的 H2中所含的杂质为_(写化学式),若用焦性没食子酸、浓硫酸、NaOH 溶液分别除去上述杂质,的顺序为_。(2)装置玻璃仪器的名称为_,用酒精喷灯加热时,该玻璃仪器中
14、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反应结束时的操作为_。(4)该套装置在实验安全上存在的缺陷是_。解析:(1)由“Zn 粒中含少量硫化锌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可知,制备的 H2中含有的杂质为 H2S、O 2、H 2O,除去杂质气体的装置顺序为或8。(2)装置中的玻璃仪器为硬质玻璃管,其中发生的反应为 H2还原 MoO2。(3)为防止还原生成的 Mo 在冷却时被装置右侧进入的空气氧化,应该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氢气,待 Mo 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关闭活塞 K)。(4)硬质玻璃管右侧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 H2,需要点燃或收集才能消除实验安全隐患。答案:(1)H 2S、H 2
15、O、O 2 (或)(2)硬质玻璃管 MoO 22H 2 Mo2H 2O= = = = =高 温 (3)先熄灭酒精喷灯,待还原产物 Mo 冷却后,再关闭活塞 K(4)中硬质玻璃管右端导出的气体中含有未反应的 H2,需要点燃或收集考点(二) 有机物的制备知考情 明学法高考题型一般为非选择题,利用有机物的性质来考查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常涉及有机物的熔点、溶解度及反应原理方面的内容,物质虽然陌生,但性质都是相通的掌握常见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掌握有机物的通性通法,同时结合化学实验的知识综合解答考法感悟1(2014全国卷)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
16、、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 3 ) 沸点/ 水中溶解性异戊醇 88 0.812 3 131 微溶乙酸 60 1.0492 118 溶乙酸异戊酯 130 0.867 0 142 难溶实验步骤:在 A 中加入 4.4 g 异戊醇、6.0 g 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 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回答下列问题:9(1)仪器 B 的名称是_。(2)
17、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4的目的是_。(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_(填标号)。a30% b40% c60% d90%(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
18、验的产率偏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解析: (1)仪器 B 为球形冷凝管。(2)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作催化剂的硫酸和过量的乙酸,接下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进一步除去残留的少量乙酸,第二次水洗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洗涤、分液后有机层密度小,在上面,密度大的水层在下面,需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然后将有机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 项正确。(4)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的乙酸,能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从而提高乙酸异戊酯的产率。(5)加入少量无水 MgSO4能除去有机层中的少量水,起到干燥作用。(6)蒸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需和蒸馏烧瓶支管口在同一高度,而
19、c 中不应该用球形冷凝管,球10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 b 正确。(7)根据题中化学方程式及所给各物质的量,可知实验中异戊醇完全反应,理论上应生成乙酸异戊酯 6.5 g,实验中实际生成乙酸异戊酯 3.9 g,故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 100%60%。(8)若从 130 便开始收集馏分,则收集得到的是3.9 g6.5 g乙酸异戊酯和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的混合物,导致所测出的实验产率偏高。答案:(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乙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
20、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2(2017江苏高考)1溴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沸点为 71 ,密度为1.36 gcm3 。实验室制备少量 1溴丙烷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 1:在仪器 A 中加入搅拌磁子、12 g 正丙醇及 20 mL 水,冰水冷却下缓慢加入 28 mL 浓 H2SO4;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加入 24 g NaBr。步骤 2:如图所示搭建实验装置,缓慢加热,直到无油状物馏出为止。步骤 3: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相。步骤 4:将分出的有机相转入分液漏斗,依次用 12 mL H2O、12 mL 5% Na2CO3溶液和12 mL H2O 洗涤,分液,得粗产品,进一步提纯得 1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第十 三节 物质 制备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