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四)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四)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二十四)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综合检测(二十四)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社会的剧烈变动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选 C 公元前 6 世纪至前 3 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当时中国的学者和思想家试
2、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达到天下太平,故 C 项正确;统治者政策的引导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故 B 项表述错误;D 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故 D 项排除。2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张( )A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B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C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D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解析:选 A 由材料“
3、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 “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 ,说明孔子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 B 项,选择 A 项;材料不能体现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排除 C 项;材料主要涉及礼的方面,无关仁,排除 D 项。3孟子将“仁政”的实现寄托于君主对于“仁心”的扩充上,而这种扩充的程度决定了“仁政”实现的程度。据此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 )A有违孔子人性理论 B脱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C弱化尊卑等级秩序 D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解析:选 B 材料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寄托于君主,而君主考虑的是富国强兵以适应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孟子的“仁政”思想显然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实际,故 B 项
4、正确;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人性论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仁政”思想实践,并不是说明等级秩序的弱化,故 C 项错误;儒家思想强调等级观念,并不是颠覆了传统的君臣关系,故 D 项错误。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2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孟子在齐国遭受到排斥 B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解析:选 D “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说明齐宣王重视孟子, “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更说
5、明齐宣王重视孟子,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提高,故选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2019皖南八校联考)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解析:选 B 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人为中心,故 B 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 ,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 ,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
6、( )A “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 “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解析:选 A 材料认为法家思想有利于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 ,故 A 项正确;“顺乎民情”是先王之道,法家主张“霸道” ,故 B 项错误;法家措施旨在统一,保障民众生活只是手段,故 C 项错误;法家并非否定“先王之道” ,故 D 项错误。7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 ;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C人的主体意
7、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解析:选 C 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以及韩非子、墨子等人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都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唯物思想的初步形成,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信息,B 项错误。材料反映在对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思想家们的主张存在相似的地方,但不能说是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D 项错误。38 “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 “灾
8、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统治秩序解析:选 D 通过题干可知, “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意即统治阶级借助了宗教思想而稳定了统治秩序,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题干均未涉及,排除。9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 ;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解析:选 A 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
9、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可以得出这种变化是儒学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严厉要求,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10(2019岳阳模拟)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 “德主刑辅” 、 “大德而小刑”解析:选 D 根据“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综合 检测 十四 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 独尊 儒术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