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五特色透练10文言句式与翻译(含解析).doc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五特色透练10文言句式与翻译(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五特色透练10文言句式与翻译(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文言句式与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保留词语 鲜卑、纶氏译文答案 鲜卑
2、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迎敌),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李膺)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解析 关键词:蒙,冒着;惮慑,害怕;教授,动词,教授(子弟)。2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保留词语 荀爽、李君译文答案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解析 关键词:谒,拜见;因,趁,趁机;御,两个字的意思依次为驾车,为驾车。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是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
3、召,又升任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转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迎敌),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后(李膺)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拒绝没有接受。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鄙弃。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2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
4、,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 ”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
5、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 ,有删改)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替换词语 治、能、以、豪、党译文答案 (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解析 关键词:治,治理;能,才干;以,凭借;豪,首领;党,部下。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替换词语 诬、冤、退、贫、忧译文答案 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解析 关键词:“诬” “冤” “退” “贫” “忧”均应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双音节词替换。以为,认为;第二个
6、“为” ,替。参考译文先生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是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助你建成它。 ”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
7、风气。3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然而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三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9、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选自明史张学颜传 ,有删改)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关键句式 人未之识也(宾语前置)译文答案 张先生卓越不凡,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解析 关键词:卓荦,卓越;倜傥,卓越不凡;置,放;盘错,复杂环境。 “人未之识也” ,宾语前置,译时应按“人未识之也”的语序翻译。2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关键句式 士马逃故者(定语后置)译文答案 从嘉靖戊午年(发生)大饥荒,逃走死亡的士兵、马匹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解析 关键词:大饥,大饥荒;士,士兵;故,
10、死亡。 “士马逃故者” ,定语后置,译时应按“逃故者士马”的语序翻译。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是肥乡(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三十二年考中进士。辽地巡抚李秋被4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不凡,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 ”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 ”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张学颜)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辽东镇边界长两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
11、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从嘉靖戊午年(发生)大饥荒,逃走死亡的士兵、马匹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四、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 ,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 而听。(节选自弘明集)注 清角之操: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二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二微案五 特色 10 文言 句式 翻译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