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单元质量检测(四)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均之二策(权衡)秦贪,负其强(倚仗) 引赵使者蔺相如(牵引)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虞常果引张胜(招供) 陵降,不敢求武(访求)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 如惠语以让单于(礼让) 治威严,整法度(治理)A BC D解析:选 A 引:延请;当:判处;让:责备。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解析:选 C C 项,两
2、个“以”均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A 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B 项,指示代词,这/第一人称代词,我;D 项,动词,成为/介词,被。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匈奴与汉和亲D公车特征拜郎中解析:选 C C 项,古今意义都是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通过结亲建立友好关系” 。A 项, “指示”古义为“指给看” ,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B 项, “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
3、员” ;D 项, “特征”古义为“特地征召” ,今义为“可以作为人或事情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毕礼而归之 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 宜皆降之 何久自苦如此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2见项王A BC D解析:选 A “膏”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B、C、D 三项与题干中的“膏”均为使动用法,A 项中的为意动用法。5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连辟公府不就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 B 例句与 B 项都是被动句式;A 项是定语后置句;C 项是判断句;D 项是宾语前置句。6下列各句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汉朝史学家,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其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其史学著作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 220 年),囊括东汉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历史。C司马迁
5、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被称为史学“双璧” , “四史”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 、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 、东晋陈寿的三国志 。D张衡,东汉人,字平子,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他的灵宪属历法书籍,诗歌有四愁诗等。解析:选 C 陈寿是西晋时期人。二、阅读能力训练(49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13 分)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
6、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3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
7、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
8、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C决负约不偿城 决:决定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解析:选 C C 项,决:必定。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A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其势必不敢留君 王必无人C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毕礼而归之 且秦强而赵弱解析:选 B A 项,介词,凭借/介词,拿;B 项,副词,一定;C 项,介词,趁机/介词,通过,经由;D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
9、列。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在献璧后,蔺相如采取了三次有步骤的行动:取璧、保璧、归璧。这些行动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使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其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4B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先写其动作, “持” “却” “倚” ,显示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动作迅速,快而不慌,退而有意;“怒发上冲冠” ,更使其怒不可遏的神态跃然纸上。C蔺相如痛斥秦王不守诺言、背信弃义, “相视而嘻”形容秦王与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他们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D在“完璧归赵”的欺诈和反欺诈斗争中,突
10、出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勇敢及不畏强暴。在“完璧归赵”后,秦、赵两国的矛盾得以暂时缓和,蔺相如与廉颇的矛盾也得以缓解。解析:选 D D 项, “蔺相如与廉颇的矛盾也得以缓解”错,选段中并没有交代二者的矛盾;再者,蔺相如加官,逐渐引起了廉颇的不满。因此“蔺相如加官”为蔺相如和廉颇两人的矛盾加剧埋下了种子。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4 分)译文: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 分)译文: 参考答案:(1)大王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很傲慢,拿到了璧,递给妃嫔们传看,来戏弄我。(2)我确实怕被大
11、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回赵国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7 分)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超拜选右佥都御史代之。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忧归,再起,仍故职。四十年擢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条上封疆极弊十五事,多从其请。以居庸岔道却敌功,进兵部右侍郎。明年五月,古北口守将遣哨卒出塞,朵颜卫掠其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赏,副总兵胡镇执之,并缚其党十余人。通汉子惧,拥所执哨卒至墙下,请易其父。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自是诸子迭为质,半岁而代
12、。选驰疏以闻,自诩方略。选及巡抚徐绅等俱受赏。十月丁卯,辛爱与把都儿等大举自墙子岭、磨刀峪溃墙入犯,京师戒严。帝大惊,谕5阁臣徐阶曰:“朕东见火光,此贼去京不远,其令兵部谕诸军并力剿逐。 ”明日,选以寇东遁闻,为将士祈赏。帝疑,以问阶。对曰:“寇营尚在平谷,选等往通州矣,谓追杀者,妄也。 ”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膑、溱战殁,镇力战得脱。寇留内地八日不退。给事中李瑜遂劾选、绅与副使卢镒,参将冯诏、胡粲,游击严瞻等,俱逮下诏狱。又二日,寇始北去,京师解严。初,谍者言寇将窥墙子岭,部檄严待之,而三卫为寇导者绐选赴潘家口。寇已入,选、绅惧得罪,
13、径趋都城,屯东直门外,旋还通州。及遣镇等御,又不胜。内侍家蓟西者,哗言通汉父子实召寇。帝入其言,益怒。法司坐选、绅、诏守备不设律斩,镒等戍。帝谕锦衣朱希孝坐以纵通汉勾贼罪,复下选诏狱。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刑部如帝指论选死。即戮于市,枭其首示边,妻子流二千里。绅论死系狱,诏及镒等戍边。帝虽怒选甚,但欲诛其身,法司乃并坐其妻子。隆庆初,始释还。(节选自明史杨选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B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
14、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C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D帝衔之/寇稍东/大掠三河/顺义/围诸将/傅津等于郑官屯选遣副将/胡镇偕总兵官孙膑/游击赵溱击之解析:选 A “三河” “顺义”为地名,都是“掠”的宾语, “掠”后不应断开,排除B 项。 “围于郑官屯”是状语后置句,语意独立,应该断开。排除 C、D 两项。故选 A项。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
15、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丧。具体说来,此人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C丁卯,丁卯年是干支历里干支经年的其中之一。干支纪年使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当六十干支轮回一次时又称之为一甲子。D阁臣,明、清大学士的别称。大学士入阁办事,故称。自朱元璋废中书省、罢宰相,到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并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替代宰相制的政治机构。6解析:选 B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错,应为“朝廷官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选是
16、嘉靖时期的进士。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在巡抚朱笈被逮捕后,被破格提拔,代替朱笈。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B杨选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时,逐条上奏封疆极弊十五事,皇上多采纳他的意见。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C嘉靖四十一年副总兵胡镇将通汉及其同党十多人捉住,杨选以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作为释放通汉的条件。从这时起通汉的诸个儿子轮流作为人质,杨选和巡抚徐绅等人都因此受到赏赐。D皇帝因听信传言治杨选、徐绅、冯诏守备不设之罪,杨选不承认。皇帝虽然特别恼恨杨选,但只想诛他本人,法司则连带问他妻子儿女的罪。隆庆年初,他的妻子儿女才被释放回家。解析:选 A “独当大任,遂解大同之围”错,应为“与侍郎
17、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其围”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通汉者,辛爱妻义父也,选欲以牵制辛爱,要其子入质,乃遣还父。(4 分)译文: (2)选不承,止承质通汉父子事,且言事已上闻。希孝录其语上。(4 分)译文: 参考答案:(1)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才遣送回他的父亲。(“质”1 分,判断句式 1 分,省略句 1 分,大意 1 分)(2)杨选不承认,只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并说这件事已经报告皇帝知道。朱希孝记录他的话呈给皇帝。(“承” “止” “质”各 1 分,大意 1 分)参考译文:杨选,字以公,是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
18、(1544)考中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升任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杨选越级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7他。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因父丧回家,第二次被起用,仍然任原职。嘉靖四十年(1561)朝廷提升他为总督蓟、辽副都御史。他逐条上奏封疆存在的十五条弊端,皇上多听从他的请求。因居庸岔道退却敌人有功,进升兵部右侍郎。第二年五月,古北口守将派遣哨兵出塞,朵颜卫抓住其中四人。部长通汉叩关索要赏赐,副总兵胡镇将他捉住,并将他的同党十多人捆缚起来。通汉的儿子恐惧,带被抓住的哨兵到墙下,请求交换他的父亲。通汉是辛爱妻子的义父,杨选想用他来牵制辛爱,要求通汉的儿子来做人质,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单元 质量 检测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