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
《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 间 : 120分 钟 满 分 : 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2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食品安全方面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专家认为,日本政界右翼人士一直努力淡化二战战败的概念,其否认侵略历史的观念可谓盘根错节,必须予以法理上的分析和针锋相对的批驳。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但不赞一词,反而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
2、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翘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该公司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A BC D解析:选 D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使用正确。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用正确。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此处不合语境。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翘足而待:指很快就能实现。此处望文生义。乐
3、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施舍。使用正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朱自清背影里的浦口车站所在的小镇将被打造成一座“民国风情特色小镇” ,小镇周边 3 平方公里将围绕以车站建筑为中心来打造,计划 2020 年建成。B日前,郁达夫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全本首次发现并出版,首次填补了郁达夫手稿出版的空白,给学界提供了研究郁达夫创作的宝贵材料。C新学期一开始,天台县平桥镇的学校就组织学生们参观抗日烈士陆蠡的故居,让学生们感受一份不一样的爱国主义教育。D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解析:
4、选 C A 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 ;B 项,不合逻辑,删去第二个“首次” ;D 项,主语残缺,在“已经”前加上“慈善事业”作主语。23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了。D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解析:选 B B 项与题干例句均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A、C、D 三项都为比喻手法。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
5、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地繁华无意间闯入我的心,我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的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一连好几天,_,望它们于无声中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这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看它们我站在阳台上看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来越无声美丽如醇香,越来越香浓A BC D解析:选 B 第一空:“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是状语前置,紧承上文“树天天在,花年年开” ,强调了这些“近在咫尺的美” 。第二空:“看它们”与后文“望它们”衔接紧凑,语意
6、连贯。第三空应强调“悄然无声” 。二、阅读能力训练(48 分)(一)课内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11 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7、。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3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
8、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5这三段文字分别写到了哪三种景况?请简要概括。(3 分)答: 参考答案: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也可以概括为秋晨图,秋槐图,秋蝉图等)6作者为什么要“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赏秋?谈谈你的看法。(4 分)答: 参考答案:为了感受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会故都秋的原始、质朴而浓烈之美。同时也能约略看出作者当时生活的拮据。7选文第 2 自然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突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加点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4 分)答: 参考答案:(1)写出故都的秋“清” “静”的景色,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之情。(2)“这些深沉的地方”指的是
9、作者“细腻” “清闲” “落寞”的感受。(二)拓展阅读(3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 ,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 ”,具有划时代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 ,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 “文章”上升为“文学” ,则又
10、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4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 ,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 ,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 ,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 “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
11、实” ,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 ,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 。在这里, “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 ,是“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 ,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
12、 ,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 ,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 ,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 ,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有删改)8下列对“现代散文”的有关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是作家心灵的真实流露,它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更能体现作家的个性。
13、B现代散文以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形式上实现了大的变革,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C现代散文大大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使散文这种文体获得了思想的大解放而走向辉煌。D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的发现,使现代散文不再只是“代圣贤立言”的文章。解析:选 B 张冠李戴, “从而和世界文学同步对接”是由于散文在内容上对“自我”的发现。5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既要建立在作家的生活基础之上,又要写出作家的情感、精神。B现实生活是作家营造精神家园的基石,散文应该真实地表现这种生活,而不能矫情、虚构。C散文的用意是表现出人的精神感悟和情感世界,并以此打
14、动人,所以写实并不是散文的真正目的。D杂文和随笔着力于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艺术散文则着力于表现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解析:选 D 曲解文意,艺术散文观照的是“人类自身”而不只是作家自身的情感世界。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现代散文由于对“自我”的肯定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先秦之后的古代散文却完全淹没了自我,是没有“心”的应时之作。B郁达夫认为,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的“自叙传” ,因而他的散文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C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这样的文章虚实结合,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D现代散文之所以广受读者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
15、些作家能依据“纪实性”原则,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感情。解析:选 D A 项,主观臆断,由原文“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和“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可知,中国古代散文也有“自我”存在;B 项,过于绝对,“都是其生活的真实再现,没有虚构和想象的成分”错;C 项,以偏概全, “只有以开掘人性、净化心灵为要务的散文才会深沉动人”错,在“人与社会”关系上着力的散文一样可以动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14 分)成都的春天刘大杰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
16、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6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棵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成都的春天,恐怕
17、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
18、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单元 质量 检测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