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地理新精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3 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2019合肥一模)读某区域地质简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2 题。1影响图中交通线路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源2图中背斜谷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第 1 题,图中交通线和城镇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谷地中。第 2 题,甲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乙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且乙地地形两侧高、中间低,所以是背斜谷;丙地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但丙地海拔较高,不是谷地;丁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答案:1.A 2.B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 1 是某处嶂石
2、岩景观的素描图,示意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 2 中的所示(图例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 35 题。23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A BC D4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C地壳抬升 D冰川侵蚀5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 2 类似的是(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解析:第 3 题,读图 2 可知,最先遭受侵蚀,说明岩性最松软。第 4 题,太行山东侧为半湿润区,降水较多,结合图分析,该陡崖形成的外力作用应以流水侵蚀为主。第5 题,华山陡崖为断层所致,为地垒;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峡湾地貌为冰川地貌;海蚀崖为海蚀地
3、貌。答案:3.C 4.A 5.B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 。读图完成 67题。6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7下图中由至的地形剖面图(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是( )解析:第 6 题,根据题干“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并结合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的特点,可推断水流缓慢,河道曲折,没有山谷、断层的影响;河流的蛇曲形态主要是流水侧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地貌。第 7 题,内蒙古高原的平均海拔为 1 0001 3500 m,且该地河流深度不会有几百米;图中河流处是凹岸,是侵蚀河岸,河岸较陡,处是凸岸,是沉积河岸
4、,有沉积物。答案:6.C 7.B(2019天津河西区一模)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 89 题。8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 8 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
5、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 9 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答案:8.D 9.B(2019佛山模拟)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为 19882014 年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某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图(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 1012 题。410该河段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9891991
6、年 B19952000 年C20072009 年 D20112013 年11该河段河道宽窄的变化,说明了( )A地转偏向力起主导作用B该河段河流落差大C右岸常年淤积,左岸常年侵蚀D该河段河流含沙量与流量变化大122001 年前后,河道宽度变化的幅度有显著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流域降水年变率小 B全球气候逐渐变暖C上游流域植被遭受破坏 D上游水库投入运行解析:第 10 题,河流侧向侵蚀会使河道变宽,图示 19891991 年间折线数值为正值且数值最大,则主要表现为侵蚀,故该时段该河道变宽幅度最大。第 11 题,河流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是导致河道宽窄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河流含沙量与流
7、量大小又决定了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强弱。第 12 题,图示 2001 年前后,河岸侵蚀和淤积变化幅度都明显变小,可能是上游水库运行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量变化减小的缘故。答案:10.A 11.D 12.D(2019炎德英才大联考)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 30 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 1315 题。13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C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0 高考 地理 精准 一轮 复习 第四 地表 形态 塑造 13 山地 形成 河流 地貌 发育 课后 达标 检测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