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夯基提能卷 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一、选择题(共 10 个小题,每题 2 分)12019广西河池高级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
2、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B、C 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 正确。22019河南洛阳联考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 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aj 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 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a、c、f 生活在同一个区域,没
3、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着生殖隔离,A 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aj 不是一个种群,B 错误;如果 fj 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可能因为自然选择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C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D 错误。3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检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 DNA 分子中 a、b、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 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 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C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生物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基因在
4、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答案:C解析:a 是一个基因,其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 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内部,B2错误;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所以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 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而起始密码子在 mRNA 上,D 错误。42019辽宁凌源初考假设 a、B 为玉米的优良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AABB、aabb 两个品种,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育种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5、A属于诱变育种,可以定向突变出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B属于杂交育种,每代中所有个体都需要连续自交C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D属于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答案:D解析: 射线能诱发基因突变,所以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突变出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A 错误;过程是杂交育种,每代中基因型为 aaB_的个体需要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B 错误;过程为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 错误;过程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 正确。5
6、2019湖南株洲检测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与黑色素合成有关的疾病,该病患者的虹膜、毛发及皮肤呈现白色症状。OCA1 与 OCA2 均为隐性突变造成的。OCA1 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OCA2 型患者症状略轻,OCA2 型患者 P 蛋白缺乏的黑色素细胞中 pH 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其发病根本原因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类型 染色体 原因OCA1 11 号 酪氨酸酶基因突变OCA2 15 号 P 基因突变AOCA 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特点B图中代两个体都是杂合子,后代患病概率为34COCA2 型患者症状略轻,原因很可能是 pH 异常,酪氨酸酶活性降低DOCA 两种突
7、变类型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OCA 两种突变发生于不同的染色体上,而不是同一基因突变成不同的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而不是不定向性,A 错误;OCA 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隐性基因控制,图中代两个体都含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且两个体的隐性纯合基因不同,若3同时含有一对不同的显性纯合基因,则后代均不患病,B 错误;OCA2 型患者 P 蛋白缺乏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含量正常,但 pH 异常,推测致病原因是 pH 异常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C 正确;OCA1 型患者酪氨酸酶基因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 错误
8、。62018天津卷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 XY,雌株为 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使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A 正确;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也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B 正确;据题分析,芦笋雄株(XY)的花粉(X 和 Y)形成的幼苗有两种,分别是 X 和 Y,二者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植株
9、乙和丙可表示为 XX 和 YY,故杂交后形成的丁为 XY,C 错误;甲是用离体的体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其形成过程只发生了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丁的培育过程涉及花粉的离体培养,花粉经减数分裂产生,故丁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D 正确。72016全国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解析:根据哈迪温伯格定律,设基因
10、A 的频率为 p,基因 a 的频率为 q,则基因频率p q1,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p2、2 pq、 q2。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结合前述内容,发病率为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q2,A 错误;发病率为 AA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p22 pq,B 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相同,女性的发病率为p22 pq,C 错误;因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故男性的发病率等于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正确。82019湖南长沙模拟下图为自然界形成普通小麦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1、 )A甲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甲的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所以甲高度不4育B甲成为丙过程中,细胞中核 DNA 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C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 1 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理论上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第 2 年即可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D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 12 套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一个来自一粒小麦,一个来自山羊草,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甲高度不育,A 正确;甲成为丙的过程中,需要低温处理,细胞核中 DNA 分子数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数目都发生了加倍,B 正确;
12、如果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 1 年时间,且所有的有性杂交都从播种开始,从一粒小麦和山羊草开始,由图可知,需要在第 2 年可产生普通小麦的种子,需要在第 3 年才能产生普通小麦的植株,C 错误;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此时含有 42 条染色体,每套遗传信息即一个染色体组是 7 条染色体,普通小麦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可有 84 条染色体,最多含有 12 套遗传信息,D 正确。92019江西南昌二中、临川一中联考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 基因位于号常染色体上。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减数分裂时,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
13、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三体的产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常的无眼果蝇与有眼果蝇杂交,子代均为有眼C三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两两相同D三体果蝇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确定答案:B解析:三体的产生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A 正确;正常的无眼果蝇 ee 与有眼果蝇(EE 或 Ee)杂交,子代可能为有眼 Ee,也可能为无眼 ee,B 错误;根据题意及减数分裂过程可知,三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两两相同,C正确;用正常的无眼果蝇 ee 与三体果蝇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测定后者的基因型,D 正确。102019山西太原模拟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
14、等位基因 A 和 a,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都是 50%,一段时间后若 a 的基因频率变为 9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可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B此时该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 5%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D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基因频率改变,说明生物发生进化,环境可能发生变化,A 正确;一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和为 1,a 为 95%,所以 A 为 5%,B 正确;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 错误;通过自然选择,a 的基因频率提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 题,每题 15
15、分)112019陕西宝鸡质检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请回答:5(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增加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_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_。(3)用电离辐射促使螺旋蛆蝇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原因是_,所以需要诱变处理较长时间后才能达到目的。(4)在对螺旋蛆蝇某一种群进行的调
16、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_。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 (4)没有 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解析:(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17、逐渐形成抗药性新类型,因此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2)由图二可知,A 可突变成 a1、a 2、a 3,说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 与 a1、a 2、a 3互为等位基因,它们为复等位基因;A 可突变成 a1,a 1也可突变成 A,说明突变具有可逆性等。(3)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所以采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消灭螺旋蛆蝇,所需时间较长。(4)根据题意分析,第一年,AA、Aa、aa 分别占 10%、20%、70%,则 A的基因频率为 10% 20%20%,a 的基因频率为 80%;第二年,AA、Aa、aa 分别占124%、
18、32%、64%,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4% 32%20%,a 的基因频率为 80%。可见种群的基12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生物没有进化。122015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计划 变异 育种 进化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