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19届高考生物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天津市河东区2019届高考生物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东区2019届高考生物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天津市河东区 2019 届高考生物一模考试试卷(含解析)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B. 蔗糖、淀粉、维生素等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性激素的合成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出,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再从高尔基体
2、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膜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排出细胞。胞内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详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A 错误;蔗糖和淀粉属于糖类,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B 错误;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线粒体为合成过程提供能量,而高尔基体不参与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C 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
3、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各正常细胞中,因此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D。2.叶肉细胞产生 O2和消耗 O2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内膜 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基质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2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 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2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 ATP 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 2被 C5固定形成C3,C 3在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详解】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与 O2,因此产生 O2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因此,本题答案选 B。3.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
5、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B.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2、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膜结构。3、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详解】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A 错误;摩尔根利用了果蝇作为遗
6、传实验的材料,在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 正确;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氧的同位素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观察释放的 O2的放射性情况,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A。4.下图是草原上食草动物对于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3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 为放牧量的最适点B. 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C. 该草场的最大容纳量在 b 点D. 没有食草动物的草
7、地比有食草动物的草地物质循环快【答案】D【解析】【分析】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详解】通过图示分析看出 a 点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草场有机物积累强度最大,故 a 点为放牧量的最适点,A 正确;通过曲线图看出,放牧量低于 b 点时,有食草动物的刺激比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更强,放牧量超过 b 点时,净光合作用弱于无食草动物水平,因此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B 正确;b 点时,有食草动物刺激与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相
8、等,结合 B 选项分析可知,b 点是草场最大容纳量,C 正确;食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D。5.SV40 病毒是一种感染猴细胞的病毒,其基因组 DNA 可以在寄主细胞中编码种大 T 抗原,用免疫荧光反应,可以定位大 T 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此抗原中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NLS),下表显示出 NLS 的作用。(Pro Lys Arg Val Thr 分别代表 4 种氨基酸)NLS 野生型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荧光在核内NLS 突变型 Pro-Pro-Thr-Lys-Ly
9、s-Arg-Lys-Val 荧光在细胞质中4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NLS 可以引导 T 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B.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 NLS 的基因发生了突变C. 大 T 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寄主细胞的细胞核内发生D. 免疫荧光反应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 或 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10、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详解】由题干信息“NLS 是大 T 抗原蛋白上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荧光可以定位大 T 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 ,结合表格看出,NLS 野生型的大 T 抗原蛋白在细胞核内存在,NLS 突变型的大 T 抗原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推测 NLS 可以引导 T 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A 正确;NLS 野生型和 NLS 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中第三位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变,说明 DNA 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 NLS 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 正确;大 T 抗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包含转录和
11、翻译,其中翻译过程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不在细胞核内发生,C 错误;用相应的抗体与大 T 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免疫荧光反应,此方法称为抗原抗体杂交,D 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 C。6.科学家在一个名为 Squal lusa lburnoides(二倍体)的鱼种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 ,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 A、B、C 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5A. 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B. 图中的二倍体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形成的C. 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2、不可能完全相同D. 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DNA 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
13、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详解】图示中无核的卵细胞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过不正常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二倍体生物甲,A 正确;二倍体的鱼产生了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经过了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开,进入同一个细胞中) ,B 错误;如果 C 途径中的两个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且不考虑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则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 错误;DNA
14、 是遗传物质,甲乙丙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父方,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A。67.如图 A、B 分别是某真核细胞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的过程及 T 蛋白、M 蛋白转运至B 结构过程与 A 结构密切相关,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B 结构是_(填细胞器),其中的 b 结构与 a 结构相比,在成分与功能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b 结构_。(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发生在_期,此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_(填最主要的两种物质)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3)从图中判断,M 蛋白最有可能与_生理过程密切相关。(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 T 蛋白明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河东区 2019 高考 生物 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