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十一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
《(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十一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十一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讲义.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十一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 考试要求 考题列举 考查热度实践的含义和特点a2017 浙江 4 月选考,9(判断)2016 浙江 4 月选考,30(选择)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2018 浙江 4 月选考,27(选择)2017 浙江 11 月选考,28(选择)2015 浙江 10 月选考,30(选择)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a 2016 浙江 4 月选考,9(判断)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无 考情分析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b 无 知识点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考点 1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含义 理解主体: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
2、对象:客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2观世界的物质活动观事物 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 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2)特点特点 理解 侧重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提醒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
3、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对点训练1(2017浙江 4 月选考)(判断)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 T。2(2016浙江 4 月选考)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之前已经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表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 )能动性 客观物质性 目的性 社会历史性A B C D答案 B3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 “在自己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强调了,应选 B。不符合题意。考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表现 理解 反
4、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把科学理论当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
5、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拓展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认识指导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点训练3(2017浙江 11 月选考)在发现土壤呈现流变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 ODI 约束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 ODI 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5
6、年后,所试验的 4 000 亩沙漠变成了良田。这样做是因为( )A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5B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科学实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答案 C解析 科学家发现 ODI 约束后,利用某种植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 ODI 约束,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使得沙漠变良田,这样做是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当选,D 错误;认识工具在题中未体现,A 排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B 表述不当。4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D坐而论道不如起
7、而行之答案 D解析 漫画过沟有两个人在思考怎么过沟,并写出了过沟方案,而另一个人则正在过沟,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其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D。A 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强调思考的重要性;C 体现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点拨 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项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5(2018浙江 11 月选考)为
8、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于 2018 年 6 月 2 日成功发射高分 6 号卫星。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6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解题思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设问指向: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获取信息材料信息为了满足
9、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高分 6 号卫星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调用知识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实践的发展整理答案(1)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我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对农业遥感监测提出的新要求,推动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农业卫星(2)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新型农业卫星的成功发射,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提高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认识水平易错点一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
10、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有效地指导实践。矫正训练1(判断)三位美国科学家使用果蝇作为示范生物,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揭示生物钟奥秘是三位科学家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 )答案 F。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2017 年 6 月 15 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 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主要任务是研究7黑洞和脉冲星。该卫星工程将填补我国空间 X 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这主要表明( )A获得认识是科学实验的主要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科学实验是获得关于黑洞和脉冲星的认识的唯一来源D实践为人们提
11、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答案 D解析 A 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不符合题意;C 错误,实践是获得关于黑洞和脉冲星的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易错点二 混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提示 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矫正训练3(判断)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和来源。( )答案 F。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4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A失败是成功之母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答案 B解析 从画面上看到,这是用一条一边非常深,而一
12、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多变,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 ,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选 B;A 与漫画没有关系;此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客8观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 不选;D 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点二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考点 1 真理的含义和客观性(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
13、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提醒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对点训练1(2016浙江 4 月选考)(判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对不对,就看大家的。( )答案 F。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要用实践去检验。2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
14、 “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的热议中走失”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都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D真理都是具体的答案 A考点 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9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提醒 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拓展 通
15、过“两个统一”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相对性(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对点训练3(判断)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答案 T。4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
16、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答案 A解析 材料表明认识是在不断发展的,真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选;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体现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错误,真理不是被推翻,而是不断发展;10错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 3
17、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含义 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版 2020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第十二 单元 探索 世界 追求 真理 第三 十一 求索 历程 讲义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