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doc
《(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Ⅲ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01【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 面 是 战 国 水 利 工 程
2、 图 。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 孙 叔 敖 治 楚 , 西 门 豹 治 邺 , 颇 有 成 效 ; 秦 “渠 就 , 用 注 填 阏 之 水 , 溉 舄卤 之 地 四 万 余 顷 于 是 , 关 中 为 沃 野 , 无 凶 年 , 秦 以 富 强 , 卒 并 诸 侯 ”。 这 一 现 象 反 映 了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25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A皇权走向了衰落 B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C出现“垂帘听政”
3、 D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26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 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2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 D史家关于修史权利的维护27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 。材料说明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8魏源曾
4、经建议清政府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厂,聘请外国人当指导,仿造西洋船舰火器,以及火轮机、火轮车、自来火等各种民用器具。他还建议在科举考试中增加水师科,对于能制造西洋船舰、水雷、奇器的人,授予科甲出身。当时有人批评他的建议过于“失体” ,据此可知,这些建议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 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 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29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 ”五四那些新兴的知识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唤。这表明五四运动A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
5、改变 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301944 年春天,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中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A报纸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中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B美国中学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中国中学更注重政治导向和学生家国情怀培养D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报纸的影响极大31下图为 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 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B经济改革激发
6、市场活力3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32公元前 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能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A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B外事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C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D公民法没有涉及私法的相关内容33下表为西方一些思想家的主张。时间 人物 有关理性主义的观点公元前 5世纪苏格拉底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中,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13世纪 阿奎那 真理只在理智
7、之中,除了人类理智中的真理外,还需要有上帝理智中的真理17世纪 笛卡尔 相信只要运用人类的理性,就可以正确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不管是人、自由还是上帝18世纪 康德 人身上具有一种独立于感性冲动的强迫而自行规定自己的能力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A人对真理的探究结果产生理性B理性与宗教实现了并行不悖C理性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D人类能够利用理性认识自己34下面为 20世纪 20年代美国“分期付款使用比例柱状图” 。该数据说明美国4A大众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B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生产销售矛盾日益缓和 D经济运行风险不断增加3519531964 年期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年均达到 1.175亿吨,比
8、19451953年间的年均产量增长 62%。在农业技术改造方面,到 1960年初,耕地与谷物的播种和收获已实现全而机械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上述结果的取得主要因为A经济体制的转型 B农业政策的调整C垦荒运动的推行 D经济结构的重建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41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汉起,官僚政治逐渐兴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
9、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变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 ,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材料二 官邸制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官员住房制度。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官员提供的在任职期
10、间居住的住所,官员本人对官邸只有居住权而没有产权,任职期间入住,卸任后即迁出,不能出祖或过继给予女。官邸与私邸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官邸是国家给予某些官员在任取期间享有的特殊住房待遇;私邸则是公职人员和普通民众一样能够在市场上购买的私人财产,享有居住权和产权。官邸制一般由官邸的主体资格和使用条件,官邸的建造标准、资金来源、使用权和所有权关系、违规违法责任等各项规定组成。国外官邸制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官邸日常发生的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美国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用均包含在政府预算之内,居住者只需交纳象征性的 1美元租金。摘编自李文、王尘子官邸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
11、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背景和特点。 (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与西方官邸制的异同,并简述西方官邸制实行的意义。(15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材料 非零和博弈,指博弈中各方不再是你赢我输的关系,一方所得并不一定意味着另一方所失,其中蕴含着参与者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能够获得“双赢” “多赢”或“共赢”的结果。而零和博弈,一般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斗争或竞争中是一赢一输的格局,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为“零” 。零和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整个社会的利益不会因此而增加。在战争中,两方交战的关系往往是一
12、种零和博弈。孙子兵法中所说的,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实际点出了使用武力、发动战争的目标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所带来的结果是一死一活或一赢一输的格局。摘编自段培君从零和博弈到非零和博弈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45 (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圈地运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同样是一个生产集中化的过程。工业革命前的土地制度,使农民只能分别在许多分散的小块土地上进行耕作。圈地运动虽然对许多农民来说并不公平,但是土地集中后可以进行彻底的技术改良,生产更多的粮
13、食、供养更多的人口,尤其是可以为纺织工业生产大量的羊毛。不少失去土地的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成为工厂的工人,也为新产生的工人阶级埋下了伏笔。材料二 未来没有城中村一书通过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深度采写,萃取城中村列传配发的专家视线、南都深圳读本、南方评论周刊的观点精华,旨在全面扫描城中村拆迁中的阵痛与收获,探讨城中村改造之后,城是城、村是村的二元格局能否真正被打破?经济形态、利益分配、人文精神、社区关系,凡此种种,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大一统等多种社会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城中村,中国式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标本;深圳,急速城市化的典型。30 年超常规的城市化进程,让深圳成为城中村最多的城市,
14、同样也率先成为全国没有农民的城市,随着政府策动的超常规城市化步伐向纵深延伸,深圳或将成为全国最先消灭“城中村”的城市。(1)据材料一、二判断,能否把我国目前的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等同起来,并请简单说明理由。 (6 分)(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相关知识,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比二者的异同。(9 分)46 (15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50年 6月 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给半岛的南北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西方的习惯观念认为,在
15、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中国在这场战争爆发四个月后“以志愿军名义”派兵参战,确是迫不得已,不过最终还是达到了维护我国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的双重目标。斯大林等人在朝鲜战争前的决策虽有重大错误,毛泽东在战时的决策还是高明的。6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抗美援朝战争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近些年来国内出现一些否定抗美援朝的论调(不论是出于无知或是别有用心) ,都是十分荒谬的。朝鲜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朝鲜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论证“(朝鲜战争)改变
16、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的观点。 (6 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看法。 (9 分)47 (15 分)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在汉代,封建主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工商业的强大对封建统治的某种不利,而极力鼓吹农本商末。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就历数了工商业者对封建统治的种种破坏,主张把商人驱赶到土地上耕作而不许其从事工商业。该主张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固然暂时可以稳定汉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但其却会极大地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一主张,司马迁指出:“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岂所谓素封者邪?非也?”以此说明工商业者在财富上能
17、与封建主抗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他从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指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主张应允许人们从事工商业以致富。司马迁还屡屡指出发展工商业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他列举了太公济齐、管仲佐桓公、勾践复仇皆靠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有了物质基础才实现了理想,故工可兴国;他又以子贡经商致富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物质基础为例,来说明圣贤完成大业也有赖于工商业者提供的物质基础。由此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重视和发展工商业,而不可一味地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取“重农抑商”之政策。摘编自许碧晏从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经济主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9 年高 历史 押题 预测 01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