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第38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第38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第38讲巩固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38 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1魏源海国图志与洋务运动 2西学东渐推动中国教育转型与近代化 3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 4严复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 5近代教科书中救亡图存的价值取向 6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近代民族危机推动救亡思潮 7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8近代中国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 9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10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1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推动个性解放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1.(2018湖北武汉调研)徐继畲在 1844 年瀛环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 2 429 字,使用了 21 个“夷
2、” 字;而 1849 年最后辑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 7 620 字,却没有使用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 )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 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 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解析:C 材料中没有使用一个“夷”字,不能体现崇洋,A 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B 项错误;材料中“夷”字使用情况的前后变化,说明这一时期传统的夷夏之辨观念受到近代观念的冲击,C 项正确;结合所学,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已经出现,但没有成为时代潮流,D 项错误。2.(2018广东惠州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
3、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解析:D 题干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提及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并没有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故 A 项错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是洋务派,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故 B 项错误;魏源书中只能看出学习西方技术,并不能看出他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故 C 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
4、志一书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 D 项正确。23.(2018天津和平区一模)恭亲王认为:“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方不受欺蒙。”1863年后,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相继成立。以上的主张及做法( )A.对外妥协退让损害国家利益B.为工业化提供了技术人才C.抵制外国入侵收回国家权益D.推动了教育转型与近代化解析:D 根据材料“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可知恭亲王认为与外国交往通悉语言文字是前提,因此洋务派建立了有关外语学习的学校
5、,这推动了中国教育转型与近代化,故 D 项正确。4.(2018山西太原二模)1868 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 1896 年前后,发行量高达 38 400 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 )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解析:B 从材料“到 1896 年前后,发行量高达 38 400 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可以看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通过
6、报刊渠道,了解西情,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故 B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普遍”过于绝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交流是双向性的,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学习西方制度,D 项错误。5.(2018云南昆明一模)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回来正及壮年,正好为国兴业;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这反映出晚年严复( )A.主张放弃实业救国思想 B.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 D.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解析:D 从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中可以分析出,严复告诫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准备
7、报效祖国挽救民族危亡,但嘱咐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这表明晚年严复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严复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而不是实业救国的思想,故 A 项排除;B 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近代科学的本质;C 项说法错误,严复害怕留学生“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不代表“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6.(2018湖南岳阳质检)中国第一套系统完整的新式教科书是 1904 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最新教科书。该教科书不仅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该教科书浓厚的“日本元素”表明( )A.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日本侵略势力力图控
8、制中国教育C.中国人希冀国家富强的愿望强烈D.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传统相近解析:C 材料“参考了日本教科书的经验,还聘请参加编写和审订日本教科书的日本人参与编写”反映了 1904 年中国教科书的编订出现了向日本学习的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走上了富强之路,而甲午战争后中国在教育上主张向日本学习,体现了中国人希望学习日本的富强之路,故选 C。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标志是3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 A;材料强调中方主动向日方学习,与日本侵略势力无关,排除 B;中国向日本学习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不是因为文化教育传统相近,排除 D。7.(2018河南安
9、阳一模)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 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 )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解析:C 材料中由“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的变化,与清末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大背景相符,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在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讳莫如深”,A 项错误;清末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并未改变,
10、仍是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出发点,B 项错误;题意强调对王安石改革家身份地位的重视所反映的时代变化,与史学研究方向无关,故 D 项错误。8.(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1912 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A.民主共和理念得到广泛传播B.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D.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解析:D
11、 根据材料,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文武智德各方面的教育都要开展,“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目的是通过这些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D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北京大学奉行“兼容并包”的观念,不仅仅是为培养资产阶级革命人才,B 项错误。9.(2018河北唐山一模)汪鸾翔先生创作于 1923 年前后的清华大学校歌中有一段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无问西东”一语也被用作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同名电影。“无问西东”主要体现了( )A.开放进取的文化精神B.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声C.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D.教育转型的创新引领解析:A 据材料,“无问西东”是指不管东方文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4 单元 现代 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理论 成果 新中国 科教 文化 38 巩固 解析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