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专题十八写作第二讲辩证立意试题.docx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专题十八写作第二讲辩证立意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专题十八写作第二讲辩证立意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二讲 辩证立意意高为胜,意高有道讲前引语 千古文章“意”为高,文以“意”胜,这是不争的事实。准确审题,做到文之有“意” ,写作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立意深刻、新颖,是一切优秀作文的核心条件。当然,要想做到恐非易事。其实,只要我们静而思之,思维深入,做到辩证立意,达到目标不是不可能。(2018浙江)题目见第一讲“精审真题”部分。满分佳作谈务虚初读标题,有离题之感。标题说“虚” ,开头却从“务实”的浙江精神谈起,总算让人有扣题之感。提到浙江,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说起浙江,人们总说浙江人务实、精明,浙江商人尤其是温商走遍天下,说话者往往言至于此,还会竖起大拇指以表赞叹。因为我们的经济,
2、我们的发展,我们出了马云和阿里巴巴,出了丁磊和网易,都足以让人击节称赞。可是,自鲁迅、郁达夫、艾青这一批民国文人后,浙江多久没出过在世界文坛站得住脚的文学家了?“可是” ,笔锋一转,对“务实”有话要说。不只浙江,全国皆如此。不只文学界,整个文艺界、思想界也皆如此。并非诟病我们历来的“务实精神” 。务实当然是好的,没有务实精神我们出不了马云和丁磊,可我想,也该有点务虚精神了吧?我们崇尚经世致用的思想,然而这种针对思想领域的实用主义哲学发展到过分的程度,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浓重的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即我今天所思考的,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服务。这就是所谓的过犹不及,这种倾向,虽然不会立刻露出其
3、獠牙,但会广泛地影响思想界、文艺界乃至教育界,好比每天吃地沟油,不知不觉就侵蚀腐坏了你的肌体。肯定务实精神,提倡务虚精神。此时,务虚作为一种中和剂就该登场了。务虚绝不是无所事事的小资情调,而是拒绝考虑其功利效益前提下的活动。早先雾霾严重时,3M 公司的口罩卖断货,但其实 3M 公司本身实力就足够强大。创立之初创始人威尔逊就设立了一个“无用实验室” ,提供资金支持研2究员们的古怪点子。这种不计投入产出比的做法无疑说不上务实,可正是这个“无用”的实验室,发明了透明胶、电影机等划时代的产品。按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郁喆隽的话说,“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单通道社会” 。每个人都不得不努力向上,不存在向下的
4、通道,向下就是失败,甚至直接被体制性地忽略掉。这种不得不努力的社会底色带着无奈和一丝悲壮,也让实用主义哲学甚至功利主义成为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最佳指南。于是学者们集体地停止了纯粹性的学术探讨,转而专心研究如何迎合大众的口味,出书、演讲、拿奖、赚取名声金钱地位,以成为“成功人士” 。这对学术界是致命性的。余秋雨在中国文脉中阐述他的观点:任何时代下文脉(这里可以解作思想)为任何力量服务,都会破坏文脉的纯洁性。我虽然不会如此极端,但也认为思想不应完全沦为工具,思想有必要保持自身的纯洁性。马克斯韦伯在宗教社会学里总结中国儒家学派是积极适应世界的。适应世界就不得不用各式“工具”来武装自己。但我想,我们浙江人
5、,也确实应当给自己改造世界的魄力,而务虚,也正是这种改造行为的创造力与驱动力来源。对“务虚”精神展开论述。“干在实处” “经世致用”都不能说是错误的,这样的传统也早已根深蒂固,但新时代,我们是否可以为我们的浙江精神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呢?也只有这样,浙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命力。结尾回扣材料,点明主旨。亮点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胡勤教授点评:这篇好文章,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第二、三、四段语意逻辑关系不一致,文气不连贯。满分作文可以是有缺陷的好作文。文章写到“此时,务虚作为一种中和剂就该登场了”这一段,功力非同一般。作者以哲学观念来看务实这一问题,提出“务虚”的概念。对“单通道社会”的
6、分析,对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所谓成功人士的批判,笔笔刺中社会的痛处。凭这一段笔力,可为专栏作家。编者注:应该说,2018 年浙江卷作文题颇有点“主题先行” “论点前置”的味道,对于“浙江精神”只有肯定,可立意的范围很小。可是,这位浙江考生就敢为人先,大胆提出“浙江精神”也应与时俱进,加入务虚元素。从立意之道看,这叫“正者反之” ,正向的题目,反向立意。这种立意固然新颖、深刻,可是要冒两大危险:一是观点能否服人,二是能否不脱离原材料主旨。本文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文章的灵魂在于立意。元代陈绎曾说过:“戴师初先生曰: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
7、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这段文字极其清楚地表明,写作不能满足于“陈言” “正语” ,而必须继续开掘,以求“精意” 。因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一般人最容易想到的,难免平庸肤浅,流于“陈言” 。再3经过分析思考,就有可能深入一步,达到“正语” 。 “正语”虽比“陈语”深入一层,但仍属一般化的认识。因此,还不能停留在“正语”阶段,而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直到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最精辟的见解,才能把文意确定下来。这三番步步深入思考,都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都伴随着辩证立意这一思维方法。一、大者小之,小者大之所谓“大” ,就是那些看似很宽泛的题目,如“时代与生活” ;那些很宏大、重大的
8、材料,如 2016 年浙江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材料。所谓“小” ,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具体很微小的题目,如“旧书” “窗”等;那些只提供一个小故事、小寓言、小场景的材料作文。对这两类或“大”或“小”的作文题,立意方法是不同的。1.大者小之,化大为小对于“大”的作文标题、作文材料,如果只是在“大”的领域中论述“大” ,容易导致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使文章程式化和空泛化。相反,如果选取小的角度、小的方面、小的材料,缩小凝练成内容具体充实、立意集中鲜明的文章,那么,文章写起来就会很顺手,表意就会既集中又深刻。从“小”的角度入手,借助“具体”的事与物,从而实现自己对“大”的思考,这就是常说的“大题小
9、做” 。我们常说的“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 “大题小做”就是靠具有典型意义的“一滴” “半瓣”之“小”来反映主题之“大”的。2018 年浙江卷作文“浙江精神”特别宏大,如写记叙文,最好能用这种“大者小之”的立意方法,如可以从一个水果店老板的创业故事来表现“实干”的浙江精神;可以到改革第一线参观,看到了一道令人感动的“务实争先”的风景线;也可以参观王阳明故居,认识“王阳明” ,感受先哲经世致用的浙江精神等。那么,如何化大为小呢?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主要方法:(1)设问追问法就是一旦审好题,得出大致的中心后,要针对中心进行一番审思,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并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
10、范围。如针对 2016 年全国卷那幅漫画作文题,可以围绕“奖与惩”进行设问追问:因何而奖惩?奖惩的标准是什么?奖惩的后果是什么?什么人、什么事上的奖与惩?除了分数的“奖与惩” ,还有哪些形式的“奖与惩”?这么一想,写作的切入点和生发点就容易被锁定,立意、思路自然就有了。(2)具体落实法将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文品与人品” , “文品”指哪篇作品的什么样的“品” , “人品”指哪位作者的什么样的“品” ,这样落实,立意自然容易出来,而且易出新意。将泛指类的概念、指代性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人或事上。如 2017 年江苏卷作文题的核心词是“车” , “车”是个类的概念,需要把它定格在哪一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20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四 部分 专题 十八 写作 第二 辩证 立意 试题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