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七次周测试题(清北班)一、多选题(每题 4 分)1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 E0、动量的大小为 p0的小钢球 1 与静止小钢球 2 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 1 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 1 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 E1、p 1,球 2 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 E2、p 2则必有( )AE 1E 0 Bp 1p 0 CE 2E 0 Dp 2p 02如图 1,一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t=0 时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开始运动, F 随时间 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 2 所示,则( )A在 01.5 s 时间内,第 1 s 末质点
2、的动量最大B第 2 s 末,质点回到出发点C在 01 s 时间内, F 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D在 0.51.5 s 时间内, F 的冲量为 0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B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4如图所示,一条红色光线和一条紫色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同时沿不同的半径方向射入同一块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玻璃柱体,其透射光线都是由圆心 O 点沿
3、 OC 方向射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2 -AAO 光线是紫光,BO 光线是红光B若 AO 光线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 BO 光线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CAO 光线比 BO 光线穿过玻璃柱体所需时间长D将 AO 光线顺时针转动到 BO 光线与其重合,则 O 点的透射光线一定会变为两条5假定光子能量为 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 n=2 能级的氢原子,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 1、 2和 3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 E 等于:Ah( 3 1) Bh( 3 2) Ch 3 Dh 16将直流电阻不计线圈加上铁芯后与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 )A 闭合瞬间, 、 两灯同时发光B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 灯更亮一些C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 不亮, 灯亮,且亮度是从 刚闭合时开始逐渐增加的D 闭合并达到稳定后,再断开 , 、 均不会立刻熄灭7如图所示,一列振幅为 10cm 的简谐横波,其传播方向上有两个质点 P 和 Q,两者的平衡位置相距 3m。某时刻两质点均在平衡位置且二者之间只有一个波谷,再经过 0.3s,Q 第一次到达波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向右B波长可能为 2mC周期可能为 0.24s- 3 -D波速可能为 15m/s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 b、d 两个光滑斜面静止于水平面上,底边长度相等,b 斜面倾角为
5、 30,d 斜面倾角为 60。质量均为 m 的小物块 a 和 c 分别从两个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过程中两斜面始终静止。小物块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块所受重力冲量相同B两物块所受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C地面对两斜面的摩擦力均向左D两斜面对地面压力均小于(mM)g二、单选题(每题 3 分)9水平推力 F1和 F2分别作用于水平面上等质量的 a,b 两物体上,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a、b 两物体的 vt 图象分别如图中 OAB、OCD所示,图中 ABCD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F 1的冲量大于 F2的冲量BF 1的冲量等于 F2的冲量C
6、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小于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D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等于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冲量10如图,用与水方向成 角的拉力 F 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时间 t。木箱受到的重力 mg、拉力 F、支持力 N 和摩擦力 的冲量大小分别为- 4 -A拉力的冲量大小为B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0C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0D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并排放着物块 A、 B,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3:2,且在它们之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与物块 A、 B 并不拴接) 。某一时刻同时释放物块 A、 B,弹簧为原长时物块 A 的动能为 8 J,则从刚释放物块
7、A、 B 到其刚分离的过程中,弹簧对物块 B 做的功为A12 J B16 J C18 J D20 J12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用光强相同的黄光和蓝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 U1和 U2,产生的光电流 I 随光电管两端电压 U 的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e,黄光和蓝光的频率分别为 1和 2,且 1U2B图(b)中的乙线是对应黄光照射C根据题述条件无法算出阴极 K 金属的极限频率D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U213用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照射到同种金属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较小的入射
8、光,需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照射才能发生光电效应B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极限频率就越大C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遏止电压就越大- 5 -D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14用同一光电管研究 a、b、c 三束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 I 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 U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Aa、b、c 光的频率关系为 a b cBa、b、c 光的频率关系为 a= b cC用三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a 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D用三束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b 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15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
9、是( )A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B法拉第最早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现象,从而揭开了电磁学的序幕C爱因斯坦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法国学者库仑最先提出了电场概念,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16氢原了能级如图,一群氢原子处于 n=4 能级上。当氢原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 1884n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 4 种谱线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C氢原子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 1884nmD用从能级 n=2 跃迁
10、到 n=1 辐射的光照射 的铂,能发生光电效应17关于光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6 -A用光栅或棱镜的色散作用,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的纪录叫光谱B氢光谱证实了玻尔提出的“原子核的能级量子化的假说”C白炽灯和霓虹灯光的光谱是明线光谱,都能用来做光谱分析D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暗线说明太阳的内部存在着与这些暗线对相应的元素18图 1 中,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入图 2 所示的随时间 t 变化的正弦交变电压 u 时,规格为“10 V 45 W”的小灯泡 L 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压 u 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220 sin(0.04 t)VB原线圈的输入电流为 4.5
11、AC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n1 n2=22 :1D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 n1 n2=22:119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内分布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它的底边在 x 轴上且长为2L,高为 L.纸面内一边长为 L 的正方形导线框沿 x 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在 t0 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的位置以顺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位移( I x)关系的是A B C D- 7 -20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槽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内有半径为 R 的半圆形轨道,其左端紧靠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质量为 m 的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若
12、槽内光滑,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A B R C D三、解答题21 (8 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在 x 轴上有 P、 M、 Q 三点,从波传到 x5 m 的点时开始计时,已知 t10.5 s 时 x=7m 的 M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求: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从 t0 时刻起到 t20.85 s 止,质点 Q(x9 m)通过的路程(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22 (8 分)如图所示,与水面平行的单色细灯管 AB 在水面下方 h= m 处,灯管长度 L=1m。由 B 点发出的某条光线射到水面时入射角为 37,其折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也为 37,取sin37=0.6,cos37=0.8。求:
13、(i)水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 n;(ii)水面上有光线射出的区域面积 S。23.(16 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 MN、 PQ 的一端接有 R0=0.1 的电阻,直角坐标系 xOy,Ox 轴沿 PQ 方向,不计电阻的导体棒 ab 静置在导轨的左端( x=0 处),并与 MN 垂直。每根导轨每米的电阻为 0.1 。垂直于导轨平面的非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在y 轴方向不变,在 x 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为: B=0.1+0.2x,并且 x0。现在导体棒中点施加一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 F,使导体棒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4 m/s2。- 8 -设导体棒的质量为 1 k
14、g,两导轨间距为 0.5 m。导体棒的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棒与导轨间的摩擦,不计 y 轴左侧导轨的电阻及其他电阻。求:(1)t=1 s 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2)如果已知导体棒从 x=0 运动到 x0=0.2 m 的过程中,力 F 做的功为 3 J,求此过程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Q;(3)求导体棒从 x=0 运动到 x1=1 m 的过程中,通过电阻 R0的电荷量 q。- 9 -参考答案1ABD【解析】【详解】根据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加,必有 E 1E 0,E 2E 0,根据 可知,P 1P 0否则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 AB 正确,C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P 0=P2-P1,
15、得到P2=P0+P1,可见,P 2P 0故 D 正确。故选 ABD.2ACD【解析】【详解】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 1 s 内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块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第 1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动量最大,故 A正确;该物块在后半个周期内受到的力与前半个周期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反,前半个周期内做加速运动,后半个周期内做减速运动,所以物体在 02 s 内的位移为正,没有回到出发点,故 B 错误;01 s 内,速度在增大,力 F 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瞬时功率 P=Fv 得力 F 瞬时功率开始时为 0,1 s 末的瞬时功率为 0,所以在 01 s 时间
16、内, F 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 C 正确;在 Ft 图象中, F 与 t 之间的面积表示力 F 的冲量,由图可知,0.51 s 之间的面积与11.5 s 之间的面积大小相等,一正一负,所以和为 0,则在 0.51.5 s 时间内, F 的冲量为0,故 D 正确。所以 ACD 正确,B 错误。3AD【解析】【详解】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且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选项 A正确;卢瑟福在用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 B 错误;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2018 _2019 年高 物理 学期 第七 测试 清北班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