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肇庆市百花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丹心一片林徽因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候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 年 6 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
2、建筑学。1928 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当时,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二人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30 年代,林徽因经常与梁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丰,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林家有尽心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 72 烈士之列。她给 8 岁的女
3、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从1941 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上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 ,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了外国朋友的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
4、自己的同胞共命运。梁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 2 -需要一张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其三弟林恒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忠均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战场上。纵是佛经中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1949 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解放了。她和梁思成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 。这一年,林徽因被聘为
5、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林徽因曾决绝地表示,要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也不该选择这样的时机离开祖国的。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著,并以惊人的毅力参与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构想。为了挽救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林徽因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她据理力争,甚至指着对方
6、的鼻子大声斥责。而那时她肺病已重,以致激动时只能发出喉音。今日,牌楼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1955 年 3 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原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它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铭,纪念着它
7、的主人。(摘编自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 )相关链接林徽因(1904 -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有着倾城的貌,出众的才,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早在 30 年代就事有“一代才女”的美誉。(百度百科林徽因简介 )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萧乾才女林徽因 )母亲在融汇材料方面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
8、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 3 -(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他们将研究建筑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二人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B古建筑遗存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为了使奈良古建筑免遭战火,林徽因克制住内心对日寇的仇恨,为盟军绘制出了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奈良地图。C林氏后人传承了家族尽忠报国的门风,先后有多人为推翻封建帝制、为抗击日寇
9、侵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D战乱时期动荡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击垮了林徽因的身体,她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作为代价的。2.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 (6 分)3.林徽因有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1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4 点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 6 时 15 分,象征
11、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 4 -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 点 45 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2、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 “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 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
13、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B.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C.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
14、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 “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在这篇文章中,新闻背景材料和现实场景交叉出现,以空间顺序记叙新闻事件,在- 5 -相关
15、段落加入背景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使读者体会到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D文章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直接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6.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6 分)2、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肇庆市 百花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