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 T 0130.3-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部分 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pdf
《DZ T 0130.3-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部分 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Z T 0130.3-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部分 岩石矿物样品化学成分分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8 D 00 DZ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地质 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30.3-2006 代替 DZ 0130.13-1994 地 质 矿产 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 3部份:岩石矿 物样品 化学成分分析 The Specification of testing quality management For geological laboratories Part 3: Chemic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rock and mineral samples 2006-06-05 2006-09-01 实 施 中华人 民共 和国国土资源 部 发布 前 言 29
2、 DZ/T0130-2006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由 16部分组成。本部分是 DZ/T0130-2006的第 3部分。 本部分自然 实施之日起代替 DZ0130-19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3.0岩 矿 分析质量要 求和检查 办法。 本部分与 DZ0130.3-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部分 名称改为“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第 3部分: 岩石 矿物样品 化 学 成分分析” ; 增加了前言、术语和定义 及符号、规范性引用文件等内容; 在“4. 基本要求”章节中 涵盖了 DZ0130.3-1994中 3.23.6 的内容; 依据全国 矿产储 量委员会 制订的地质矿
3、产实验测试质量管理 暂 行 规定 ,在 DZ0130.3-1994中 3.5.2.2“岩 石矿物允许 相 对双差 计算公式” 的基础上 ,建立了 “岩石矿 物试样化学 成分重复 分析相对 偏差允许 限” 数 学模型 , 贵金属矿 物试样单 独建立 了重复分 析 相对偏差允许 限 的数 学模型; 应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 不再采 用“双差”这一概念 ; 不再使用 “岩石 矿物允许 相对双差 计算方式 ”。 本部分的附录 A和附录 B为 规范性附录 ,附录 C为资 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 华人民共 和国国土 资源部提出 。 本部分由全国国土资源 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 地质矿产实验测试分技 术委员
4、会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 地质实验测试中 心、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 心 和成都 岩矿测试中 心负责 起 草。 本部分主要起 草人: 尹明、王苏明、叶家喻、王祖荫 、周金生、 杨乐山、 熊及滉 本部分于 1994年 3月首次发布, 本 次为 第一次修订 。 30 地 质 矿产 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 3部分:岩石矿 物样品 化学成分分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 了地质矿产实验室 岩石矿物 样品化学 成分分 析 质量管理的基本要 求 。 本部分适用 于地质矿产实验室 岩石矿物 样品化学 成分分 析 的质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 过本部分的引用而 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 是注日
5、期 的引用文件 其随 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 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 版均不适 用 于 本部分 , 然而, 鼓励根 据本部 达 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 否可使用 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适 用 于 本部分。 ISO 5725 测量方法 与结果的 准确度( 正确度和 精密 度) ISO 指南 32 分析化 学中的校 准及有证 标准物质的 应用 ISO 指南 33 有证标准 物 质的 应用 GB/T 601 化 学试剂 标准滴定 溶液的制 备 GB/T 602 化 学试剂 杂质测定 用标准溶液 的制 备 GB/T 603 化 学试剂 试验方法 中所用制 剂及
6、制 品的制 备 GB/T 4091 常规控制 图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 格的试验 方法 GB/T 14505 岩石和矿 石化学分 析方法 总则及 一般 规定 JJF 1059 测量 不确定度 评 定 与表示 3 术语、定义及符号 3.1 检 出 限 detection limit 检出限(L) 是指某特 定方法在 给定的置 信度内可以 从试样中检出 待 测 物质的最小 浓度 或最小量。 3.2 测定限 determination limit 测 定 限 为定 量分析的 两端,分 别为测定 下限和测 定上限 。 测 定 下 限 是指在测定 误差能满足 预 定 要求 的前提 下,
7、用特定方法能 够 准确 地定量测 定待 测试样的最 小浓度或 量。 测定上限是 指在限定 误差能满足 预 定 要求 的前提 下, 用特定方法能 够 准确 地定量测 定待 测试样的最 大浓度和量。 注 1:有 效测量范 围亦 称量 佳测量范 围, 系指在限 定误 差能 满足 预定 要求 的前 提下 ,特 定方法 的测 定 下限 至测 定上限 之间 的浓 度范 围。 在此 范围 内能 够准确定 量测定 待测试 样的 浓度 或量。 注 2: 方法 适用范 围是 指某 一特 定方法 的测 定下限 至测 定上限 之间 的浓 度范 围。 显然 ,有 效测量范 围 应小 于方法 适用范 围。 3.3 空白试
8、验 blank test 空 白 试验又 叫空白测 定。 不加试 样, 使用与试 样相同 量的相同试 剂, 按照 相同的分 析步 骤进行试验。 3.4 基本效应 matrix effect 试 样 中 所有 共存组分 对待组分 干扰效应 的总和。 3.5 校正曲线 calibration curve 31 校正曲线是用 于 描 述待 测试样 中某组分的 浓 度 或量与相 应 的测量 仪器的响 应量或其他 指 示 量之间 的定量关 系的曲线 。 注 1: 校 准曲线 包括“工作 曲线 ”( 绘 制 工作 曲线 的标准 溶液 的分 析步骤 与样品 分析 步骤 完全 相同 )和 “标准 曲线 ”(
9、绘 制 曲线 制的 标准 溶液 的分 析步骤 与样品 分析 步骤 相比 有所 省略 ,如 省去 样品 的前 处理) 。 注 2:测量中 常用 校准 曲线 的直 线部分。 某一 方法 的标准 曲线 的直 线部分 所对应 的待 测试 样的 浓度 或 量的变化范 围, 称为 该方法 的线 性范 围。 3.6 加 标 回 收 率 recovery ratio of standard addition 在 测 定 试 样 的 同 时 ,于 同 一 试 样 的 子 样 中加入 一定量的 已 知 标准 进行测定,将 其 测 定 结 果 扣 除 样品 的测定值 ,计算回 收率。 回收率(%) =(加标 试样测
10、得 量-试样 测得量) /加 标量100% 3.7 平均值 average 平 均值( X )为 n次测量数据的 算平均值 。 = n i Xi n X 1 13.8 误 差 error 误 差(E)表示 测 定 结果 ( X)与 真 实 值( XT) 之 间 的差 值 。 单 次 测 定 结果的误差为 : Ei=Xi-XT(i=1, 2, , n) 注 1:由于真 值不能 确定,实 际上用的是 约 定 真值 。 注 2: 当有 必 要与相 对误差 相区别 时, 此 术语有时 称为 绝 对误差,注 意 不 要与 误差的绝 对值相混淆 ,后者为 误差的模 。 3.9 相 对误差 relative
11、 error 相 对误差(RE ) 表示误 差(E)在 真 实 值( XT) 中 所 占的 百 分 率 。 ) ,., 2 , 1 %( 100 n i Xr E RE = = 3.10 偏 差 deviation 偏 差(D)表示 在 多 次重复测定 中,单次 测定结果 ( Xi) 与 各 次 平均 结果( X )之间 的差值; Di=Xi-( X)(i=1,2, ,n) 注:JJF1001-1998 定 义为一个 值减去其 参考值。 3.11 相 对偏差 relative deviation 相 对 偏 差(RD ) 表示单 次 测 定结果的偏 差在平均值 中所 占 的 百 分率 。 )
12、,., 2 , 1 %( 100 % 100 n i X X X X D RD i = - = = 3.12 控制图 control chart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加 以 测 定、记录 , 并进行 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 计 方法 设计的图 。 图 32 上有中心线 (CL, control line) 、 上控制限 (UCL, upper control limit) 和下控制限 (LCL,lower control limit ), 并有按时间 顺序抽取 的 样 本统 计量数值 的描点序 列, UCL、 CL与 LCL统 称为控制 线(control limit) 。 3.13 允许限 允许限
13、(Y)为 规 定 的界 限值。 YB标准 物 质分 析结果相 对误差 允许限; YC岩 石矿物试 样化学成分 重复 分析相对 偏差允许 限; YG贵 金属试样 化学成分 重复分 析相对偏 差允许限 。 注:允许限 的确定方法 一 般 为统 计 方法或 主管部 门根 据需要制定 。 4 基本要求 4.1 实验室样品验收和制备 执行 DZ/T 0130.1和 DZ/T 0130.2的规 定。 4.2 分析方法选择 执行 DZ/T 0130.1中 5.2的规 定,还应 考虑: 1) 根据岩石矿 物种类和 特性选择 分析方法 。 2)同一组分 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 分析方法时 , 应根 据试 样 的基体
14、 组成和待 测组分含 量大 致范围选择 适宜的分 析方法。测量值应 在使用分 析方法 的 有 效 测量范围之 内。 3)物相分析 的分析方法 , 应根 据采样矿 区的具 体特 点,进行方法 试验后 确定。方法 确 认 执 行 DZ/T 0130.1中 5.2.5的规定。 4)在能确保分 析 质量和 客户要 求的前提 下,应 当使用 准确、快速 、 先 进的分析方法 。 5) 校 准 曲线 点数、各 点浓度水 平、空白 试验等 均应 合理、有效 。 6)对基体效 应和干扰 影响,应 采用有效 的消除 方法 。 4.3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4.3.1 控制原则 准确度控制与 精密度 控制并重 ;标
15、准物 质控制与 重复 分析控制及 空白试验控制相结 合。 4.3.2 控制 方法 试样的每个 分析批次, 均应插 人标准物 质、重复 试样, 同 时进行 空白试验。 4.3.2.1 准确度控制方法 4.3.2.1.1 标准物质 每分析批试 样数为 10个以下时 , 应插 入 12 个标准 物质控制; 10个以上时 , 插入 2 3个 标准物质 监控; 特殊 试样或质量要求 较高的试 样可 酌 情 增加加 标准物 质的监控数量。 插 入标准物质 应: 在每个 分析批试 样中的位置 随机或均 匀 分 布。 同一标准 物 质 不能 既 用 作校 准 曲线 又用于同 一测试 过程的质量 监 控。 选择
16、标准 物 质 应: 1)标准物质的 含 量 水平 与 预 期应 用的水 平相适 应; 2)标准物质的基体与 待测试样 的基体应 尽可能 接近 ; 3)标准物质 应以与待 测试样相 同的形态 使用; 4)标准物质的数量应 满足整个 实验计划 的使用; 5)标准物质的使用应 在其注明 的有效期限 之 内, 并符 合 贮 存 条件; 6)标准值的 不确定度 应满足客户对分析 质量的 预期 。 4.3.2.1.2 加标回收 如没有合适 的标准物 质时,应 采用加标 回收方法 。加 标回收就: 每次分 析 23 个 。 33 加标物 质和待测 浓度应控制 在 精密 度相等的范 围内 。 4.3.2.2
17、精密度控制方法 4.3.2.2.1 重复分析 数量应根 据客户对 质量的总 体要 求 来 确定,一般情况 下 为 : 采用随机 抽 样 方法 , 重复 分析数量 为每批次 试样 数的 20%30% ; 每批次 分析试样 数不超过 5个时, 重复分析 数为 100%; 光谱半 定量分析 ,随机抽取 试 样 的数量为每 批次 分析试样数的 5%10% ; 特殊试 样或质量要 求 较 高的试样可 酌情增加 抽取 试样的数量 直到 100%分析; 4.3.2.2.2 随机抽取 的重复分 析试样应编 成 密码 ,交 由 不 同 人员 进行分 析;试样 数量 少时,也可 由同一人 承担。 4.3.2.3
18、空白试验控制方法 每次分析至少 插 入 2个 空 白 试验 , 与试 样同时分 析。 4.3.2.4 数据控制 执行 DZ/T0130.1中 5.4的规定 4.3.3 控制指标 4.3.3.1 准确度控制指标 4.3.3.1.1 标准物质 (或标准 物质中某 组分) 的分 析结果相对误 差 允许 限(Y B)为: ) 659 . 7 37 . 14 ( 2 1 2 1 1263 0 0 - = = - X C Y Y C B式 中: YC重复 分 析 试样 中 某 组分的相 对偏差允许 限 , %; XO标准 物 质 (或 标准物 质中某 组分)的 标准值; C某矿种 某组分重复 分 析 相对
19、 偏 差 允许 限 系数 ,见 附录 A。 当标准物质 (或标准 物质中某 组分)的分 析 结果与 标准 值 的相对误 差 小 于等 于 允许 限 (Y B)时 为合格; 大于允许 限(Y B)时为不合格。 4.3.3.1.2 试样中某组分的加标 回收率允许 限 见 表 1。 当 回收 率在 允许限以内 时 判 定合格, 超出允许 限为不合 格。 表 1 回收率允许限 被测组分 含量 10 -6 -10 -410 -4加 标 加 收 率 % 10110 95105 4.3.3.1.3 同一 分析批次样 中 插 入的 标准 物质 (或标准物 质中某组分 ) 的 合格 率 应达 到 100%;试
20、样 中 某 组分的加 标 回 收率 的 合 格率 应达 到 95%。 合格率计 算见附录 B。 合 格 率 未 达 到 要 求 时, 应 查 找原 因 , 妥善 处 理。 4.3.3.2 精密度控制指标 4.3.3.2.1 依据客户 要求或相 应规定执 行。 4.3.3.2.2 依据使用 标准方法 的重复性 限(r) 或再 现性限(R)作为精密 度的允许 限 (Y Cr或 YCR); 重复 (或 再 现) 分 析 结果之差 的绝对值 小于等于允许 限 (Y Cr或 YCR) 时 为合格; 大于允许限 (Y Cr或 YCR) 时 为不合格。 4.3.3.2.3 依据岩石 矿物试样 化学成分 重复
21、分 析相 对偏差允许 限的数学 模型作为 重复 分析结果精密 度 的 允许 限 ( YC) 。 重复 分 析 结果的相对 偏差小于等 于允许限 (Y C) 时为合 格; 大于允许限 (Y C) 时为不合 格。 注: 此数 学模 型不 包括 贵金 属矿 物, 贵金 属矿 物化 学成分 重复分 析相 对偏 差允许 限的数 学模 型见 下款。 岩石矿物试 样化学成分 重复分 析相对偏 差允许奶 的数 学模型为: ) 659 . 7 37 . 14 ( 1263 0 - = - X C Y C 34 式中: YC重复 分 析 试样 中 某 组分的相 对偏差允许 限 , %; X重复分 析试样中 某组分
22、平 均质量分数 , %; C某矿种 某组分重复 分 析 相对 偏 差 允许 限 系数 ,见 附录 A。 岩石矿 物中各种 重复分析 相对偏差 允许限系数 C值表,见附录 A。 注 :附录 A中 没有列 出的 岩石 矿物 种类 ,可 参照 相近 类型 或客户对 质量的要 求自 行确定 。 C=1 时重复 分 析相 对 偏 差允许限(Y C值)的计 算 表见附录 C。 当 YC的计 算值30% 时,一律 按 30%执 行。 矿石分 析中主要成矿元素 低于边界 品位以下 一般 不计偏差, 如客户有 要求, 由双方 协商确定。 痕量有 色金属、 稀有、稀 散元素相 对偏差允许 限的系数为 1。 含量低
23、 于 510 -6 相 对 偏 差 允许 限执行。 光谱半 定量重复 分析相对 偏差允许 限为小于 或等 于 30%。 物相对析 除 铁 外 , 其 余 矿 种的 各项重复 分 析 的相对 偏 差 允许 限可放宽 50%执行。 当 该元素物相分 析 总量 (X) 分 别大于 3%、 0.2%3% 和 小于 0.2%时, 其 分量总和与 单 独 分析 的 总量相对偏 差允许限 (Y C) 分别不 得超过 10%、20%和 30%。即 当 X3%时,Y C10%; 当 0.2%X3%时,Y C20%; 当 X0.2%时 ,Y C30%。 4.3.3.2.4 贵金属样品 化学成分 重复分析 相对偏差
24、 允许限的数 学模 型 为 : 3012 0 43 . 14 - = G C X C Y 式中: YG贵 金属矿物 重复分析 某组分的相对偏 差允许限 ,%; XG贵 金属矿物 重复分析 试样中 某组分某 次测定的质量分数,10 -6 ; C贵金属 矿物重复 分析相对 偏差允许 限系数 ,见 附录 A。 该数学 模型的适 用范围。 Au适用于( 0.2100 )10 -6 。 大 于 1010 -6 按 4.33%执 行 , 小于 0.210 -6 按 33.4%执 行。 Ag适用于(5 100) 10 -6 。 大 于 1010 -6 按 7.21%执行,小于 510 -6 按 33.4%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Z 0130.3 2006 地质矿产 实验室 测试 质量管理 规范 第三 部分 岩石 矿物 样品 化学成分 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