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浠水实验高中 2018 年秋季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数:100 分 时间:60 分钟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
2、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故选 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 西周B. 秦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 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税收来自诸侯的进贡” “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分析,这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诸侯
3、国有向周天子定期上贡、保卫周王等义务,故答案选择 A项。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地方对中央是服从关系,以后唐朝和清朝地方与中央都是上下级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考点:本题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点评:关于分封制,高考的命题主要从以下角度:(1)分封制在西周以后,仍有一定的影响。西汉、西晋、明等朝代都曾经实行分封制,但是其权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考试题要求学生认识这些差异;(2)分封制对当今行政区划的名称仍有影响,比如,齐鲁、楚地、燕京等。 (3)以史地结合的形式考查分封制。如 2010 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第 24 题。3.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
4、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神权与王权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根据“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以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形成家国同构的局面,故选B 项;A 项材料无法体现,C 项说法太绝对,材料无法体现,D 项材料反映不出来,排除ACD。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
5、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特点分析解答。4.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 乐队 乐舞王 四面 八佾- 3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乐队和乐舞有严格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礼乐制的内容,礼乐制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制度,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度与宗法
6、体制互为表里,故 A 项错误;乐舞的差别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故 C 项错误;西周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内容,学生可以根据王、诸侯、卿大夫、士的乐队和乐舞的规定联系到礼乐制、分封制的内容,再结合礼乐制的特点和作用,即可进行正确判断。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其中论及的制度变化是A. 分封制郡县制B. 三公制三省制C. 世袭制禅让制D. 封国制行省制【答案】A【解析】根据“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7、,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 4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 A 正确;三省制是唐朝时期的,夏之前是禅让制之后是世袭制,行省制是元朝的,故 B、C、D 错误。点睛:根据关键信息“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联系秦朝的政治制度分析解答即可。6.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从分封制到郡国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秦
8、朝建立后,为加强对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故选B。A 属于经济,C 属于思想,排除 A、C。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 D。7.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 ,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9、,本题考查的是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由材料关键信息“决策机关” 、 “政务机关”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中外朝”制度的推行,其目的就是要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 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 错误,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官僚政治已经形成;C 项“避免”一词错误。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中外朝”- 5 -8.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 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
10、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 “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三公和三省六部制度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九卿主要是处理皇室事务。故 B 项正确。其他选型金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 公平竞争B. 以文治国C. 分科考试D. 学而优则仕【答案】A【解析】略10.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
11、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6 -D. 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从图片的具体内容来看内阁实际上不过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并没有实际权力,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错在“对抗皇权”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错在“中枢机关”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错在“决策机构”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11.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
12、,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其意是指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B.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答案】C【解析】军机处主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绕过中枢机构,体现出皇权的高度集中,故 C 正确;军机处属于中枢机构调整,故 A 错误;“南书房”是材料中比喻,不参与决策,故 B 错误;军机处是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故 D 错误。12.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 ,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A. 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为资本主义国
13、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鸦片战争英国提出的“协定关税” ,是为了满足其工业革命后对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19 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 ,是帝国主义国家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行资本输出,抢占世界资本市场的反映。两个不同的要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故B 项正确。 “协定关税”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在华设厂” 为资本主义国- 7 -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故 AD 不是共同点,可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 C 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国家需要广阔的原料产地与商品销售
14、市场,故“协定关税”有利于其倾销商品。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需要扩大其资本市场,因此,允许“在华设厂”便成为西方国家提出的要求。13.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A. 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 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 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沙市” 、 “重庆府、苏州府” “杭州府”可知这是马关条约中开放
15、的通商口岸,该条约签订之后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D 项;义和团运动爆发是民教冲突,不是马关条约 ,排除 A 项;B 项是指辛丑条约的影响,C 项中的“开始”表述错误,排除。14.“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
16、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结合所学,可知出自辛丑条约 。故选 D。- 8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1895 年 5 月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台湾军民的反应包括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爱国志士邱逢甲、徐骧组成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在大甲溪地痛击日军A. B. C. D. 【答案】D【解析】清政府甲午战败后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 ,爱国志士丘逢甲、徐骧组成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誓师抗日,在大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浠水县 实验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