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4章物态变化课件.ppt
《(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4章物态变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菏泽专版)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4章物态变化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第四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辨一辨 1.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都不可以拿出来读数( )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 ) 易错提示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不可以拿出来读数;但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以拿出来读数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才是0.,考点2 熔化与凝固,填一填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如图所示:1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甲所示:AB段是晶体 吸 热过程;B点处于 固 态,BC段是晶体 熔化 过程,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其所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 熔点 ;C点处于 液 态;CD段是 液体 吸热过程 2晶体的凝固图像如图乙所示:EF段是
2、液体 放 热过程;F点处于 液 态,FG段是晶体 凝固 过程,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其所对应的温度即为晶体的 凝固点 ;G点处于 固 态;GH段是 固体 放热过程 3晶体物质在熔点(或凝固点)时,可能是 固 态,也可能是 液 态,还可能是 固液共存 态,考点3 汽化与液化,1蒸发与沸腾是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辨一辨 1.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2.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且整个过程中温度不变( ),2.液化,考点4 升华和凝华,想一想 1.杨淼同学从衣柜里拿校服时,发现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樟脑球升华了 2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下霜”了,那么霜是
3、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霜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而是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教材重点图片】,重点难点突破,类型1 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例1】 2016乐山中考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思路点拨】 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小水珠(液态),属于液化;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草叶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小冰晶(固态),属于凝华;湖面上的冰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例2】 2017云南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B )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盛夏,旷
4、野里雾的形成 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 B C D,【思路点拨】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盛夏,旷野里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变式运用】 1、2017威海中考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2、2017
5、自贡中考深秋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A 滴水成冰,物质变化前为液态水,变化后为固态的冰,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判断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会放热,类型2 物态变化中的
6、“白气”,理解白气的实质:水蒸气白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看不到的气体,平常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例3】2017南京中考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思路点拨】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壶嘴处温度较高,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也就不会出现“白气”,所以a处较浓,【变式运用】
7、3、2017宿迁中考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 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正确;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D错误,重点实验聚焦,实验5: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命题点全梳理】 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物质缓慢受热且均匀,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 2烧杯中水量的规定:能够浸没试管中装有
8、的固体,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 3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不能接触到烧杯底和侧壁 4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确定晶体的熔点 5绘制熔化温度时间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问题分析 6实验方案的评估和改进,【例1】 2017益阳中考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80 ;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 液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写出一种即可),【思路点拨】 由图像可知:
9、(1)A点为开始加热时刻,萘开始计时时的温度是60,BC段为萘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则萘的熔点是80;(2)图中BC段表示萘的熔化过程,CD段熔化完成,处于液态;(3)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说明熔化过快,可能是因为没有用水浴加热而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命题挖掘(4)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5)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萘 均匀受热 ,为此需要采用 水浴 法加热 (6)应选用颗粒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萘做实验 (7)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 秒表 ,加热时需要不断观察萘的 状态 变化图乙中第7min
10、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 (8)由图像可知:萘属于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9)实验中,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中“适当”的含义是: 保证试管中的固体在水面以下,试管底部不能接触烧杯底和侧壁 .,实验6: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命题点全梳理】 1组装器材的顺序:自下而上 2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水的量尽可能少一些;三是烧杯上面加纸板 3气泡的变化情况:沸腾前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 4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水的沸点低于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菏泽 专版 2018 年中 物理 第一 部分 系统 复习 成绩 基石 物态 变化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