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第22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doc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第22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第22讲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2 讲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1.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b(201811 月,31 第二问)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1610 月,14)综合考查建国以来的农村工作措施(201510 月,14)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置(20184 月,12)新时期党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考试标准2.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 d(201510 月,15)漫画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20164 月,31 题第二问)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及影响(2016
2、10 月,15)漫画题考查十四届三中全会(20174 月,15)考查十四大(201711 月,16)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201711 月,17)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考点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梳理基础知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1.原因: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人民公社)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2.过程2(1)1978 年 12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2)安徽、四川等省农民开始试行包产到组。(3)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对农村做法肯定。(
3、4)到 1983 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3.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 ,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多劳多得。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4.意义(1)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二、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1.形成(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 年,海南省的海南岛设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设立沿海
4、开放城市:1984 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 年 4 月,开辟上海浦东为经济开放区,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特点: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作用史料一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
5、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 ;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读史用史 史料一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变”与“不变”是什么?提示:不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变。变: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3产品分配形式发生了变化。史料二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读史用史 史料二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仍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据此你如何理解该“不足”?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
6、模发展。史料三 2008 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2016 年 10 月中央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力发展。读史用史 图文史料体现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是什么?提示:“不变”:土地所有制(公有制)保持不变或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点二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史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识图解史 图示展现了对外开放“点、线、面”的渐进性开放过程。图示体现我国对外
7、开放格局怎样的特点?4提示: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历史解释新时期党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1.(2018浙江 4 月选考)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析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答案 B素养 2 历史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2.(2017浙江 11 月选考)如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B.经济体
8、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解析 根据图中“1984 年,承包”等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 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题意,承包荒山造林不属于第三产业;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D项错误。答案 A素养 3 时空观念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3.(2017江苏单科,13)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5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
9、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 材料中“外贸垄断体制,产品质量低,出口亏损”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有关,企业没有自主权,因此需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B 项正确;股份制是 1992 年之后企业改革的措施,A 项错误;中国 1986 年才提出“复关” ,1995 年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项错误;经济特区此时已经设立,D 项错误。答案 B素养 4 历史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 3 月联考)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
10、窗口。 ”下列不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广州C.珠海 D.海南岛解析 1984 年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不属于经济特区,B 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B考点二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梳理基础知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一、过程1.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年)(1)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关于改革开放的步伐、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关于发展问题。(2)意义: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提出目标中共十四大(1992 年)(1)内容
11、: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63.构框架、具体化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年)(1)主要内容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4.认识深化中共十五大(1997 年)(1)内容: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作了阐述,指出国
12、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意义:这些论断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5.形成:21 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图示解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图示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二、意义1.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
13、场体系。2.2007 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 1978 年增长了近 14 倍,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3.为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奠定了基础。突破核心要点7要点一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史料 (20164 月浙江选考)(节选)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识图解史 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提示: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要点二 从“粮票”到“股
14、票”的演进史料识图解史 图一代表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图二体现的是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种经济体制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提示: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以市场配置资源。精练核心素养素养 1 时空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重大会议决策1.(2017浙江 4 月选考)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解析 由题干可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是一
15、个重大突破,联系所学知识8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目标,因此 C 项正确。答案 C素养 2 历史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2017浙江 11 月选考)1993 年底, “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 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解析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
16、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 A 错误;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故 B 错误;题干未涉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答案 C素养 3 时空观念对新时期重大会议的认识3.(2016浙江 10 月选考)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下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出售彩电需要配售吊扇,这说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是根据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勾画出社会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22 新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