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苏教版选修6.doc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苏教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过关检测(六)物质的定量分析苏教版选修6.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过关检测(六) 物质的定量分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0.10 molL1 NaOH 溶液,开始时仰视读数,读数为1.00 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读数,读数为 11.00 mL。该学生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 10.00 mL B小于 10.00 mLC等于 10.00 mL D等于 11.00 mL解析:选 A 放液前仰视,放液后俯视,读出体积比实际体积小。2下列操作一定会引起实验偏差的是( )A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后也无气泡B用盐酸滴定氢
2、氧化钠溶液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接近滴定终点,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但不足半分钟又转为黄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颜色又转变为橙色,持续半分钟后颜色不变C某学生要配制 0.1 molL1 的稀硫酸 100 mL,当加蒸馏水到离容量瓶刻度线 12 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结果不慎使液面稍稍超过刻度线一点,将多余部分吸出,使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D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L1 的 NaOH 标准溶液因与空气接触吸收了少量 CO2,用此标准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 溶液解析:选 C A、B 中操作正确;C 中操作减少了溶液中溶质,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D 中吸收 CO2后的
3、 NaOH 溶液混有的 Na2CO3在滴定过程中也与 HCl 溶液作用,此时若用酚酞作指示剂,两个作用是等效的,因此,此操作不一定引起实验偏差。3以下仪器,用蒸馏水洗净后便可立即使用而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误差的是( )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 中和滴定用的滴定管 容量瓶 配制一定量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用于称量的小烧杯 量筒(量浓硫酸用)A BC D解析:选 B 、有水存在不影响测量结果,因实验过程中还需加水。、有水影响实验结果。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B用甲基橙作
4、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橙色C用石蕊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紫色2D在滴定过程中,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涂抹在 pH 试纸上,至混合液 pH 为 8解析:选 A 滴定终点的判断直接取决于指示剂的选择。常见指示剂及变色范围有:甲基橙(3.14.4),酚酞(8.210.0),由于此实验是用标准碱滴定弱酸,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故用酚酞作指示剂最好。当滴有酚酞的醋酸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时,溶液由无色转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5在前一种分散系中慢慢滴加后一种试剂,能观察到先出现沉淀后变澄清的是( )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盐
5、酸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蛋白质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A BC D解析:选 A 首先生成 Al(OH)3沉淀,继续滴加 NaOH 溶液,则 Al(OH)3溶解;加少量盐酸时,生成 Al(OH)3沉淀,继续滴加盐酸,Al(OH) 3溶解;是氢氧化钠过量,一开始没有沉淀,发生反应:Zn 2 4OH =Zn(OH)42 ,继续滴加,会产生沉淀,Zn2 Zn(OH) 42 =2Zn(OH)2;蛋白质的变性,沉淀不溶解;反应生成 Al(OH)3沉淀,沉淀不溶于氨水;银氨溶液的制备,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于氨水,得到银氨溶液;首先是胶体的凝聚
6、,得到 Fe(OH)3的沉淀,然后沉淀溶于酸。6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某 CuCl2晶体试样的纯度,试样不含其他能与I 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已知:2Cu2 4I =2CuII 2, I22S 2O =S4O 2I 。取 m g 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23 26KI 固体,充分反应,用 0.100 0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部分实验仪器和读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样在甲中溶解,滴定管选乙B选用淀粉作指示剂,当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即达到滴定终点3C丁图中滴定前,滴定管的读数为 a0.50 mLD对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后读数方式如丁图所示,则
7、测得的结果偏小解析:选 D A 项,甲中盛装的是含有 I2的溶液,则滴定管中盛装的为 Na2S2O3标准溶液,该溶液显碱性,应选用碱式滴定管(丙),不正确;B 项,溶液变色且经过 30 s 左右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不正确;C 项,滴定管“0”刻度在上端,故滴定前的读数为 a0.50 mL,不正确;D 项,滴定后俯视读数,将导致读数偏小,故测得的结果偏小,正确。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 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 23 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
8、加热分解 NaHCO3固体解析:选 B A 选项,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能用水湿润,所以错误;B 选项,滴定管在用水洗后,应用待装液润洗 23 次,所以正确;C 选项,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所以错误;D 选项,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所以错误。8下列实验中,由于错误操作导致所测出的数据一定偏低的是( )A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俯视读出的读数B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C同一滴定实验,一般要做三次,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进行计算,但某同学只做了一次D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解析:选 D 用量
9、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数据偏大;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所测出的碱液的浓度值偏高;只做了一次滴定实验,实验结果不一定偏低;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一定使实验结果偏低。9用 pH 均为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V1和 V2,则 V1和 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1 V2 B V1 V24C V1 V2 D V1 V2解析:选 A 中和反应的本质是 H OH =H2O,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pH2 的醋酸中 c(醋酸)10 2 molL1 ,所以中和 NaOH 溶液所需醋酸的体积小于盐酸
10、的体积。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在酸碱中和滴定时,右手旋转滴定管的活塞,左手摇动锥形瓶,眼睛看滴定管的液面B用 200 mL 烧杯精确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0.100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00 mLC将硝酸银溶液放于棕色细口瓶中保存D用托盘天平称 1.06 g 碳酸钠固体配制 100 mL 0.01 molL1 碳酸钠溶液解析:选 C A 项,眼睛应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B 项,应使用 200 mL 容量瓶而非烧杯;D 项,托盘天平不能精确至 0.01 g。11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用标准
11、酸性 KMnO4溶液滴定 Na2SO3溶液以测量其浓度:KMnO 4紫红色B利用“Ag SCN =AgSCN”原理,可用标准 KSCN 溶液测量 AgNO3溶液浓度:Fe(NO3)3红色C利用“2Fe 3 2I =I22Fe 2 ”,用 FeCl3溶液测量 KI 样品中 KI 的百分含量:淀粉蓝色D利用 OH H =H2O 来测量某盐酸的浓度时:酚酞浅红色解析:选 C 此题是中和滴定的拓展题。A 项利用过量 KMnO4本身的颜色来确定终点;B 中利用 Fe3 能与 KSCN 结合成 Fe(SCN)3红色为终点;C 中只要反应一开始就有 I2生成,溶液就呈蓝色;D 中酚酞由无色滴定到浅红色为终点
12、。12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 a g 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固体(不含结晶水) b 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为( )A( b a)/48 g B( b a)/49 gC( b a)/98 g D无法计算解析:选 A 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 a g 最后得固体(不含结晶水) b g 即为相应金属的硫酸盐,( b a)g 为 SO 的质量,综合电荷守恒和电子守恒“SO 2H H 2”,24 24m(H2)( b a)/48 g。13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 NaOH 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
13、酸溶液润洗 23 次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5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D盛 NaOH 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 NaOH 溶液润洗 23 次解析:选 C A 项,所用的盐酸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故导致测定结果偏高;B 项,这种操作会导致盐酸读数偏大,测出 NaOH 溶液浓度偏高;C 项,由黄色变为橙色可能由于局部 c(H )变大引起的,振荡后可能还会恢复黄色,应在振荡后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才能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故所用盐酸的量比理论用量偏小,测出的 NaOH 溶液浓度偏低;D项,用 NaOH 溶液润洗,直接导致盐酸的用量偏大
14、,故测定 NaOH 浓度偏高。14一定体积的 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若用 0.100 0 molL1 的 NaOH 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所需 NaOH 溶液的体积恰好为 KMnO4溶液的 3 倍,则 KMnO4溶液的浓度(molL 1 )为( )提示:H 2C2O4是二元弱酸10KHC 2O4H2C2O48KMnO 417H 2SO4=8MnSO49K 2SO440CO 232H 2OA0.008 889 B0.080 00C0.120 0 D0.240 0解析:选 B 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 2C2O4为二元弱酸
15、,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 反应的方程式:6NaOH2KHC 2O4H2C2O42H2O=3Na2C2O4K 2C2O48H 2O;10KHC2O4H2C2O48KMnO 417H 2SO4=8MnSO49K 2SO440CO 232H 2O。设需要 KMnO4溶液体积为 V L,则需要 NaOH 溶液为 3V L,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可得关系式10KHC2O4H2C2O48KMnO 430NaOH8 30cV 0.300 Vc0.080 00 molL 1 。15用 0.1 molL1 的 NaOH 溶液滴定 0.1 molL1 的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 1 滴
16、的 NaOH 溶液(1 滴溶液的体积约为 0.05 mL),继续加水至 50 mL,所得溶液的pH 是( )A4 B7.2C10 D11.3解析:选 C 滴定后溶液中c(OH )0.05 mL0.1 molL 150 mL1.010 4 molL1 ,pOHlg(1.010 4 )4,pH14410。616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 D 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A 正确。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酸性减弱,pH 增大,B 正确。醋酸中滴加氢氧
17、化钠溶液,相当于弱电解质溶液变成强电解质溶液,因此导电能力增强,C 正确。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即便醋酸完全反应,醋酸钠还是有微弱的水解,醋酸的浓度不可能为 0,D 错误。17人的血液里 Ca2 的浓度一般采用 gcm3 表示,今抽一血样 20.00 mL 加入适量的草酸铵(NH 4)2C2O4溶液,可析出 CaC2O4沉淀,将沉淀洗净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再用浓度为 0.02 molL1 的 KMnO4溶液滴定。当观察到溶液紫色褪尽时,共消耗 12.00 mL KMnO4溶液。则该血液样品中 Ca2 的浓度为( )A0.001 5 gcm 3 B0.001 2 gcm 3C0.002 4 gcm
18、 3 D0.002 gcm 3解析:选 B 根据关系式 5Ca2 5CaC 2O45H 2C2O42MnO 可计算出 n(Ca2 ): 4n(Ca2 )50.02 molL 10.012 L2610 4 mol,20 mL 血液中 Ca2 的浓度为:1.210 3 gcm3 。610 4 mol40 gmol 120 cm318(2016东阳中学期末考试)准确移取 20.00 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 pH 由小变大C
19、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解析:选 B A 项,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用待盛液润洗,错误;B 项,氢氧化7钠中和盐酸, c(H )减小,pH 增大,正确;C 项,酚酞在酸中显无色,因此开始时溶液无色,当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无变化,说明滴定到终点,错误;D 项,滴定到终点,尖嘴部分有悬滴,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增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19.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室欲用 480 mL 0.2 molL1 H2SO4溶液,可用 500 mL 容量瓶配制B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 NaOH 溶液的浓
20、度C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用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多余的气体D用 pH 试纸测得新制氯水的 pH 为 4解析:选 A 因为没有 480 mL 的容量瓶,故应用 500 mL 容量瓶,A 正确;NaOH 溶液应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不能用酸式滴定管,NaOH 溶液会腐蚀玻璃活塞,B 错;溴水中的溴有挥发性,使制得的 SO2气体不纯净且溴本身挥发到空气中也污染空气,C 错;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不能用 pH 试剂测其 pH,D 错。20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中,把从盐酸中析出的晶体进行抽滤,用乙醇洗涤晶体12 次,然后抽滤,将晶体转移到表面皿上,干燥后称其质量,计
21、算产率B制备摩尔盐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加热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溶液全部蒸干C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大D在“食醋总酸含量测定”实验中,将食醋稀释 10 倍后再滴定是为了减少食醋的浪费解析:选 B A 项,应用冷水洗涤晶体 12 次,A 错误;B 项,蒸发操作不能直接蒸干,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分解而变质,正确;C 项,溶质的溶解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错误;D 项,实验时,为减小误差,应降低溶液的浓度,与减少食醋的浪费无关,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9
22、 大题,共 60 分)21(6 分)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时,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偏低、偏高、不影响”填空。(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_;(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_;8(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后充满_;(4)取待测碱液时,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滴定后充满_;(5)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把水倒净,就直接用来盛放待测碱液_;(6)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_;(7)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溅出了一些待测的碱液_;(8)滴定刚达终点时立即读数_;(9)滴定完毕后,滴定管下端尖嘴处留有液滴_;(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2018 年高 化学 专题 过关 检测 物质 定量分析 苏教版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