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牡一中 2016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十月考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共 40 道。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A. 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 B.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C.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2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D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3毕士安是某朝抵抗派宰相。乾德四年考中进士,后为监察御史,出知乾州。淳化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咸平中,以目疾出知潞州,又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景德元年先后任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拜平章事。毕士安所处的朝代为A 秦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4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烦琐杂乱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A 反映出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加强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进一步遏制了专制皇权的膨
3、胀5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宰相制度的废除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君主专制的强化6科举后备队伍的积累使不少生员对科举感到绝望,以至明中期以后发生了科举以来首次颇具规模的“反科举”运动。大批的生员、监生纷纷“弃举业” 、 “裂秀才冠” ,往往自称“山人” ,以 自身学识与才华充当各衙门官员幕僚从而参与政治。这反映了当时- 2 -A 知识分子对八股文的痛恨 B 科举制已失去选拔公正性C 在野派幕后操纵国家政
4、权 D 明代政治体制已相当僵化7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 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A 盟旗制度的建立 B 明成祖迁都北京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8. 东汉班固著汉书 ,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9. 西汉政府在丝织业发达地区设置官营丝织作坊,如齐郡有“三服官”主管
5、制作“天子之服” ,所属“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 。长安有东、西织室,汉元帝时,每年花费五千.材料反映出汉代A. 丝织业的生产技术高超 B. 官营生产超过私营作坊C. 官营丝织业生产规模大 D. 丝织业为政府垄断专卖10.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11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
6、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婢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对地主官僚有利C 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D 加强了中央集权12.苏轼说:“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痔胰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制役。户无常赋,视地以为赋,人无常役,视赋以为役,是故贫者鬻田则赋轻,富者加地则役重。 ”苏轼认为两税法A 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 B 体现了税制公平原则C 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D 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13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户分九等,按户等征税。宋代则按土地权益划分主户、客户,其- 3 -中主户分五等,纳税当差,
7、客户则指的是佃户。造成这种纳税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 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土地政策的改变调整C 均田制实施遭遇困难 D 积贫积弱局面的发展1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 ,谓之墟市。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市场监管宽松C 岭南出现商业名镇 D “草市”刚出现15 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当年的开封城,天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举目望去,开封城里,到处是“青楼画阁,綉户珠簾” ,管弦之音与歌唱之声交响于酒店茶楼。四面八方的使者前来朝贡,世界各国商人互通有无。这主要反映了宋朝A 对外交往的空前兴盛 B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C 城市职能的
8、发展完善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1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 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A 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B 货币白银普遍流通C 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171782 年广州确立公行制度。公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缴纳外洋船货税饷、规礼、传达官府政令、代递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员等义务,在清政府与外商交涉中起中间人作用。另一方面,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所有进出口商货都要经它买卖。初为牙行性质,后也自营买卖。公行制度是:A 一种官营手工业形式 B 具有自由资本主义色彩C 阻断了古代中外经济贸易 D 体现了闭关锁国
9、的经济政策18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 。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4 -A 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 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C 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D 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19 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价一致的是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20.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
10、,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21.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 ”“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
11、民踊跃参军 D.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22.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 6 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理念 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C. 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 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23. 自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 5 -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 14、15 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
12、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24. 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幸福。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 伏尔泰 B. 洛克 C. 康德 D. 卢梭25. 1841 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这表明A. 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
13、心 B. 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 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D. 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26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 2 名。这一制度安排A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C 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D 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27.在 1870 年到 1913 年间,英国海外投资年均回报率为 5.72%,国内投资年均回报率为4.60%。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投资回报率要比英国国内高出 50%,在加拿大和美国投资的回报率则要高出 60%。这反
14、映出这一时期的英国A 率先开始了大规模资本输出 B 资本输出以欧美为主要场所C 工业制造业的步伐相对放缓 D 丧失了世界市场的垄断地位2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 友的信中写道,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 “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 ,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 结束了清延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29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1911 年 11
15、 月 3 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6 -A 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 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 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 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301926 年至 1927 年我国南方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农民报刊,其中尤以地方农民协会主办的农运报刊有影响力,如湖北、山东、湖南、四川等都有关于农民运动的定期刊物。这说明A 国民革命重视对农民的政治宣传 B 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形式C 农民已成为国民革命的领导力量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迅速传播31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高举“抗日反蒋
16、”的旗帜,转战湘黔川滇寻求新的落脚点,集中全力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1935 年 6 月转入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明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由此可知A 中共对蒋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 红军长征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趋于激化 D 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路线方针问题32 “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止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 ”材料反映的战役。A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B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第一 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