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 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
2、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
3、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
4、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让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2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
5、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1. 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B.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C.传统社会的家
6、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D.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2. 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二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B.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 “深入浅出”。C.中国人有浓厚的家
7、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D.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日趋严重,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B.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可能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C.要让
8、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3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的;如果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911 题空鸟巢刘照进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鸟儿暂时栖身的村庄。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
9、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这成了鸟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鸟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鸟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小小
10、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拇指大的几枚鸟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慨。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哀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4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阳台
11、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围。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
12、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那么多的鸟儿已被死亡收藏。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衔着地球这枚鸟蛋一枚病变的鸟蛋,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的空度。4.下
13、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第一段以繁花绿叶的生机反衬被遗弃鸟巢的寂寞,又采用比喻手法突出农村茅屋的破败,表达出作者对农村落后现状的感慨。B.第四段将鸟巢比作警惕的眼睛,承接上文突出鸟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为下文写人对鸟巢的破坏给鸟带来的破坏做铺垫。C.文章写“我”惊叹家乡的新变化但故乡的鸟却越来越少,主要是为了表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传统乡村的巨大冲击。D.“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幼时行为的自责与反省。5E.本文语言朴实而灵动,如“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在朴素的叙述中用“挂”“滴”等词语将鸟鸣写
14、得具体可感。5.文中详细记叙了幼时“掏鸟蛋”的事情,有何用意?(4 分)6.试探究文章以“空鸟巢”为题目,有何好处?(6 分)二、文言文阅读(25 分)阅读下文,完成 13 -15 题(6 分,每小题 2 分)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
15、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7.下列句子,黑体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C.共其乏困 (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烦) 微夫人之
16、力不及此(微:略微)8.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 分)( )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A/ B/C/ D/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 分)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D.课外阅读,完成 18-21 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商南县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