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重庆市綦江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选项在答题卡上涂黑。1. 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以宗族关系为基础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神权与王权结合 D. 权力的高度集中2.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A. 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宗法制 D. 世卿世禄制3.
2、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娰。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人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仍能较为有效运作4.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
3、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5.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 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 B. 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 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 D. 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6. 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无适:没嫡子) ,则择立长(就选择立年长的) 。年钧以德(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 ,德钧(钧:
4、均等)以卜。 ”这段记载反映出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 2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7. 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天子以下贵族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封国的大小 B. 军功的高下 C. 血缘的亲疏 D. 财产的多寡8. 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 ,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 。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A. 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 B. 贵族等级界限不复存在C. 王
5、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 D. 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9. “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记述的史实发生于下列哪一朝代A. 战国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10.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中无王爵,其最高一级为“公士” ;汉初则在二十级爵位之上增加了可以世袭的“王(侯)爵” 。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汉初A. 彻底否定了秦朝制度 B. 政治体制有所变化C. 王国膨胀,对抗中央 D. 察举制取代了军功爵制11.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 ,自称为“朕” ,命为“制” ,令为“诏” ;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
6、,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 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 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D. 体现皇权至上12. 有学者认为,秦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全国分为 36 郡,各郡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在于A. 神权与王权的高度结合 B.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1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3 -A. 统一度量衡 B. 嬴
7、政自称始皇帝C.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4.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的这一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的实践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实行“推恩令” C. 设置“中朝” D. 实行征辟制15.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 ,二是“得赋敛” 。下列对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A. 吸纳了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长处 B. 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C.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D. 保持了西汉统治的长治
8、久安16. 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禁止朝廷大臣交结诸侯以帮助其扩张权势、获得不正当的利益)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 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 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C. 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 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7.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时法,有书,有算。 ”这“贡士之法”是指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8.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
9、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举措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C.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19.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该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20. 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下列诗句与材料意思不相符合的是- 4 -A.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B. 上品
10、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21. 据统计,唐代 369 名宰相中有 132 人出身士族,占唐代宰相总数 358%;崔、卢、李、郑、王等五大士族在唐代共出宰相 83 人,占唐代宰相总数的 225%。这反映出唐代A. 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 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 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 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22. 687 年,有人告发宰相刘祎之受贿,武则天(690 年一 705 年在位)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查此事。 “本立宣敕(皇帝的诏令)示祎之” 。祎之辩驳道:“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 ,何名为敕?” 。据此推断A.
11、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位高权重 B. 敕书出台有悖于规制C. 唐代建立一套独特的法律体系 D. 女皇武则天独断专行23.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主要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 B. 御史台 C. 枢密院 D. 军机处24. 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 ”由此可见,元代A. 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 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 D. 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25. “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
12、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 重用亲信 B. 频换承相 C. 废除宰相 D. 分化事权 26.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27. “这种秉笔太监的制度及其有关限制,如果执行得当,皇帝可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挈,收相互制约之效。然而情况并不能经常如此冯保(宦官)与张居正(内阁首辅)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綦江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考试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