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doc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含解析).doc(3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7 年辽宁省鞍山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从构思到成文的距离构思从何而来 刘勰认为在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主要运用想象,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又可以形成具有“珠玉之声” “风云之色” 的具体艺术形象,这正是现代文艺理论中形象思维概念的特点。刘勰所说的“神思” ,也就是我们现在创作中讲的灵感,主要从哪里而来呢?当然就是想象。然而想象并非凌空产生的,刘勰在论想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还提出了“神与物游”的构思理论。他认为在构思中想象不能凭空产生,也不是离开客观事物的主观空想,作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的一种互相渗透,物我
2、交融。 “神与物游”抓住了构思过程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精神始终与外物一起活动。构思中的“神思”活动和作家情感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当作家在“神思方运”之时,就会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不过,在有了构思之后,作家在进行的创作的时候,却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使得表达不能“言尽其意”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词不达意” 。刘勰也意识到了仅仅只有想象,亦即“神思” ,在文学创作中是远远不够的, “意空翻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无论思绪在脑海中怎样翻飞,波涛汹涌,但是要付诸笔端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万途竞萌”之时,却“难归于一” ,或者“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使心折”的
3、现象。下笔之前踌躇满志,作品出来之后觉得和心中所思的大打折扣。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思如泉涌,下笔却无神的境况。刘勰解释了其中的原因:“意“是处在观念里的形态,是虚的,所以容易出奇出新;但是语言表现而是将虚的东西变成实的,所以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是构思和传达之间的矛盾。这其中,意是由思产生的,言是由意产生的,但是他们之间是很有独立性的,这里的重点在于意和言之间的关系。疏密之间,大相径庭。密就是语言表现的自如贴切;疏则是言和意之间差之千里。刘勰强调了创作中语言表现功力的修养,而不在于临机的冥思苦想。范文澜先生注释文心雕龙时,说道“或理在方寸 ,以下指疏则千里而言,夫关键将塞,神有
4、遁心,虽穷搜力索何益。若能秉心养术,含章司契,则机- 2 -枢常通,万途竞萌,正将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又安见其不加经营运用之功耶。 ”就正是说的这种状况。从构思到创作成文,作家们要经历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层面的活动过程,还需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历练。任何思维活动都要借助媒介来将自己表达出来,艺术构思完成后,作者要寻找合适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独特的艺术意象传达出来,没有不依赖与语言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思想活动。作为艺术思维的想象活动本就是一种极复杂的心理现象,刘勰在列举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实例时指出:“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认为作家行文构思,或快或慢,一方面是基于个人才能禀赋和构思的
5、方式,另一方面也取决与作品的大小规模和体裁特点,对于这些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作家的写作会出现怎样的分歧,上面描述的“词不达意”等状况却仍然是存在的。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有赖于作家平时的磨练和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名师点悟,不如阅人无数” 。最后还是要落脚到作家个人自身的积累上来。作家个人的阅历再经过艺术的加工,合理运用想象,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游刃有余。刘勰也提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这四句,就是申明了这一要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刘勰所说的“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
6、契,不必劳情” ,并不是要人无所用心,轻易落笔,把写作当成一种游戏。相反,作家只有积年累月的辛勤努力,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从容不迫,直抒胸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学创作中,构思全部从想象中来,想象可以“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 ,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形成具有“珠玉之声” “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B想象并非凌空产生的,刘勰提出的“神与物游”的构思理论即可印证这一点。他认为作家主观精神世界和客观的物质世界需要互相渗透,无我交融。C在创作时,作家甚至很多时候会遇到“词不达意”的困难,刘勰也意识到了仅有“神思”是不够的,容易出现想象奇特表达难巧的困难。D刘勰强
7、调了创作中语言表现功力的修养,范文澜先生很赞成这一点,认为如果能够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方法,就能够“机枢常通”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A构思中“神思”活动和作家情感的波澜起伏紧密联系在一起, “神思方运”之时,作家想到登山,山色蕴含了他的情感,想到观海,海景洋溢着他的情感。B作家们构思创作成文要经历的不仅仅是一个思维层面的活动过程,还需要进行语言方面的历练,空有想象是不够的。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家平时的磨练和积累是解决写作时“词不达意”等状况的关键。D作家不能把写作当成一种游戏,需要用心,只要积年累月的辛勤努力,就能在写作的时候从容不
8、迫,直抒胸臆。(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作时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思如泉涌,下笔却无神的境况,所以将虚的东西变成实的有相当大的难度。B任何思维活动都要借助媒介来将自己表达出来,没有不依赖于语言而独立存在的所谓的思想活动。C最佳想要在创作的时候游刃有余,需要个人的阅历再经过艺术加工,合理运用想象。D创作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作家行文构思的速度,收到个人才能禀赋和构思的方式,及作品的大小规模和体裁特点的影响。2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夏利各题。飞向远方的“金孔雀”30 岁的她,青春靓丽,自信阳光。祖国的蓝天,记录下她五彩缤纷的梦想余旭,我国首位歼
9、10 战斗机女飞行员,人称“金孔雀” 。2005 年 9 月,她考入空军航空大学,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2009 年,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首都阅兵,驾机飞过天安门;2012 年,她率先驾驶歼10 战斗机直冲云霄,成为我国目前 4 位歼10 战斗机女飞行员之一;她 2 次驾机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向世界展示中国空军的风采不难想象,她的未来,或驾机捍卫祖国边疆,或成为宇航员遨游太空,注定成为世人瞩目的巾帼英雄。痛!永不退缩的“金孔雀”蓝天折翼“空军女飞行员余旭同志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我们失去了一名好战友”11月 12 日,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发布了这一消息。人们怎能相信,就在
10、前一天,她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人民空军!67 岁生日快乐!”可是,如今她却带着战机,带着挚爱的事业,把青春和梦想化作了永恒。- 4 -2005 年夏季,带着五彩的军营梦,带着振翅的飞行梦,余旭和 35 个女孩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体能训练是第一道坎,跑步是每天必须课,一跑就是 3000 米。回忆“飞之初”的训练过程,余旭曾说:“不管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从来没有。 ”2009 年,经过一轮轮考核,余旭最终和 15 名姐妹成为中国第一批战斗机女飞行员。毕业后,她参加的最为荣耀也最有挑战的任务,就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首都国庆阅兵。4 个月后,余旭以娴
11、熟的技术驾驶着教 8 梯队三中队右二僚机,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庄严检阅,并用彩烟把国庆盛典推向高潮。一次次高飞,记录着余旭的飒爽英姿;一次次任务,见证着余旭的永不退缩。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每个人的青春乐章中,总会留下动人的旋律和音符。女飞行员,是我在自己生命乐章中留下的一笔,我期待在飞翔之路上能多添几笔,把每一笔都当作书签,收藏在我生命的每一页中。 ”余旭在日记中写道。忆!激情四射的“金孔雀”蓝天翱翔由于会跳孔雀舞的缘故,余旭得了“金孔雀”的代号。军校报到时,她也曾带着五颜六色的布娃娃。但为了蓝天翱翔梦,她剪掉长发,把所有的
12、颜色换成了空军蓝。2014 年 11 月 11 日,广东珠海,在歼10 战机凌空而上的轰鸣声里, “八一”飞行表演队拉开了 2014 年第 10 届中国 (珠海)航展的帷幕。队员们驾驶战机在机距不过几十厘米的“魔鬼编队”中俯冲、转弯、跃升、翻滚,赢得了观众们的啧啧称赞。在这次航展中,余旭作为女飞行员首次编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我们看到的只是炫酷的动作,却不知道,她的身体要承受自身六七倍的载荷。今年 11 月,余旭再次亮相中国(珠海)航展,做出了更多花式动作:剪刀交叉、双机绕轴滚转观众席中,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撩一下短发,回头一笑;酷酷的样子,充满阳光。人们记住了你的模样,那是中国女军人最
13、美的风采。人们都在期待,下一届的航展上,依然有你熟悉的身影,看到你一飞冲天的自信余旭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时候也会去羡慕身边的同龄人,但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职业也不一样,我们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我觉得青春真的是无悔的。 ”盼!人们怀念的“金孔雀”何时归来- 5 -今年中国(珠海)航展,是余旭生前最后一次公开亮相。面对镜头,她自信地说:“我会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大家。 ” 那空中的伞花,怎会是你最后的身影?为了飞行,入伍最初的 4 年,余旭只回家过 3 次。过年时,母亲问她回不回家,她安慰母亲, “我迟早会回去的,我根在那里。 ”而如今,她突然离开了,再也无法回去。2014年中国(珠海)航
14、展,是母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现场看她的飞行表演。然而,她却很少有时间与母亲在一起,匆匆见一面,就又返回去训练了。更多时候,母女俩只能靠电话和微信联系。如今,天人永隔,怎能忍受失女之痛。余旭,你知道吗?有多少人在等着你平安着陆。余旭,你知道吗?你的战友,你的跑道,等待着你的返航。余旭,你知道吗?你的善良和美丽,成了朋友们永恒的记忆。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余旭曾说:“要想飞得更高,就要把地平线忘掉。 ”可是,这一次,她却忘掉了地平线,再也没有回来。金孔雀,天堂中的你,也许正在酝酿着凤凰般的涅槃,重整行装再出发。等着你,换羽归来(1)
1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2005 年的夏天,带着五彩的军营梦,余旭和 35 个女孩子成为中国第八批女飞行学员,不管训练多么辛苦,余旭好像没有真正退缩过。B “她带着永不退缩的精神,和心爱的战机一起拥抱蓝天,一起挥洒自如,让生命之花在蓝天绽放”作者以生动的文笔,真挚的情感写出了余旭为了祖国的飞行事业,献身蓝天,读来感人肺腑。C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叙事手法新颖,取材点面结合,行文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余旭的形象。D “有人说,生命的最后,余旭一定是微笑的,因为她不惧生死,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爱的飞行事业。 ”英雄为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而牺牲,以身殉职,令人肃然
16、起敬。(2)如何理解标题“飞向远方的金孔雀 ”?(3)文中多次引用飞行英雄余旭自己的话,有何作用?4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夏利各题没文化(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6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 ”妻子说, “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 “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 ”妻子也不甘示弱, “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
17、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丫子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 ”科利亚说, “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 小红帽 一个士兵
18、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
19、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7 -“儿子, ”科利亚恳求道, “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 “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 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20、“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 “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中的“
21、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B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对他们受折磨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D科利亚的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E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2)小说中,那些描写体现了科利亚
22、的“没文化”?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3)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8 -二、古代诗文阅读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刺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 ”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 ”盖尝掌
23、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何害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 太宗笑曰
24、: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兴,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 ”帝问韩家奴:“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鞍山 一中 2017 届高三 语文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