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6月联考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 6月联考历史一、单选题:共 32题1汉代皇帝秘书处有六尚:尚衣、尚事、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秘书处有东曹、西曹、户曹、法曹、尉曹、兵曹、金曹、仓曹等十三曹。由此可见A.汉代中央官僚体制成熟 B.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C.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加强的趋势 D.相权已凌驾于皇权之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分析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皇帝的秘书处的主要职能为皇帝一人服务,而宰相的秘书处主要服从于国家行政事务需要,且政出多门,可见皇权不断加强而相权不断削弱,表明秦汉以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C。古代中国官僚体系
2、成熟的标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故 A项错误;B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2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东方社会皇权主义的盛行B.小农经济封闭落后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C.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东方小农经济由于具有松散性、脆弱性,必然要求代表它们的只能是其“主宰”和高高在上的“权威”,可见此观点反映了专制主义
3、中央集权建立的必然性,从本质上说明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故选 C。A、D 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故 B项错误。- 2 -3易系辞下:“包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三国谯周古史考:“神农作市,高阳氏衰,市官不修,祝融修市。”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 B.神农时官府已开始垄断商业C.当时“市”被限制在固定区域 D.当时的“市”并无时间限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了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代就出现了“市”,古籍中有神农作市、
4、日中为市等说法,可见我国古代的“市”起源悠久,故选 A。神农氏所处的远古时代,中国尚未进入阶级社会,故 B项错误;C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D 项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4公元前 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中唐至两宋时,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A.政府管理逐渐松弛 B.中国古代以朝贡贸易为主C.私营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主体 D.经济交往的目的越来越明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将丝和丝织品由官方输往西
5、域及中亚诸国;到中唐至两宋时期,政府在沿海港口设市舶司管理外贸、征收税收,并发展以私营为主的市舶贸易,可见此时中国对外交往中以增加税收为主的经济目的愈加明显,故选 D。A、B 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战国时期以来各朝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C项错误。5(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学问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学问”一分为二。这表明- 3 -A.儒学强调先天的善性和后天的努力合二为一B.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C.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D.阳明心学继承了朱学的衣钵【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依据
6、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传统学说突出“尊德性”与“道学问”相结合;到了宋代程朱理学以“道学问”为主,而陆学以“尊德性”为本,这对宋朝后儒学“尊德性”与“道学问”分离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宋代儒学治学方法存在着不同,故选 B。A、C 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王阳明的心学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故 D项错误。6恩格斯指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近代“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
7、系,法律程序严谨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推动C.罗马法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D.罗马法中包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深远影响。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的“私有制及私法”规定及内容影响深远,适应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故 A项符合其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宣传罗马法的精神,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为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罗马法包含的私有制及私法精神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但并非指古罗马时代的罗马法的影响,故 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中平等、公正的法律理念适应了资本主义经
8、济发展的需要,故 D项为其原因之一,不符合题意。- 4 -7瓦拉在论作为真正幸福的享乐一书中,认为世俗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人必须享受尘世生活的一切乐趣。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也说:“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拉伯雷也说,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以上材料实质上是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A.倡导追求现世的幸福 B.要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统治地位C.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 D.揭露教会禁欲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由材料中的“世俗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人必须享受尘世生活的一切乐趣”、“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追求自由和财富就是幸福”可见,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要求摆脱天主教
9、会禁欲主义思想的束缚和反对封建势力的压迫,追求自由平等及现世生活的幸福享乐等,实质上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要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统治地位,故选 B。A 项属于早期资产阶级的具体主张,不符合“实质”的题意要求,故排除;早期资产阶级渴望扩大资本原始积累,热衷于勤俭朴素的生活,故 C项错误;D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8据资料统计:17 世纪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新教徒占 70%,他们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是对人类有益的工作,能够荣耀上帝、有益于人类。这表明A.信仰宗教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B.新教一度成为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C.新教是科学家们的思想源泉 D.新教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
10、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史料并评述的能力。A项中的“有助于”、C 项中的“思想源泉”、D 项中的“完全一致”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17 世纪英国的科学家认为通过认识自然,人们能够认识上帝,发展科技能够荣耀上帝”表明新教是 17世纪的英国科研活动的精神动力,故选 B。- 5 -916 世纪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那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漫长的 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以下不属于“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表现是A.直接的东西方贸易
11、B.早期的殖民扩张C.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传教士来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中西方关系。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前后,西欧国家迫切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交往,既有正常的直接的东西方贸易、传教士来华的文化交流等方式,也有骚扰中国沿海地区的早期殖民扩张的活动,故 A、B、D 三项均属于“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出西方,直到 19世纪工业革命发展后才改变了中西方力量的对比,西方国家才得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 C。10英国人麦考利 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
12、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体现了 2010年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命题思想。B 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直至 19世纪中后期才形成;D 项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于 20世纪初;A 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C项。11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 年,世界出
13、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 6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答案】D【解析】公司制是一种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故 A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故 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为工厂,故 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投资需求提高,公司制应运而生,故 D项正确。12“英国近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
14、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下列英国的制度与“中世纪政治体制”有关的是A.责任内阁制 B.两党制 C.分权制衡体制 D.总统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仅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延续与发展,英国历史上就有国王召集贵族、亲信大臣召开内阁会议的传统,责任内阁制应是由国王的内阁发展为议会的内阁的新形式,故选 A。英国两党制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形成的,英国中世纪不存在分权制衡体制,故B、C 两项错误;D 项不符合英国
15、的实际,故排除。13“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B.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巴黎公社。由材料“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公社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可见,巴黎公社委员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掌- 7 -权与国家政治统一、掌握整个国家权力对立起来,表明巴黎公社领导人没有以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及专政理论作指导,仍停留在社会改良的思
16、想层次上,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故选 C。A、B 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是基于辛亥革命A.结束了封建帝制 B.废除了封建制度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历史 D.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由材料“辛亥革命为 2132年的历史打了句号”可见,1912 年辛亥革命的重大成就是结束了自公元前 221年开始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长达2132年的历史,即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故选 A
17、。辛亥革命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废除封建制度,故 B项错误;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结束近代中国被奴役的历史,故 C项错误;1905 年建立的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 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15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揭开了中
18、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由材料“中国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结合成一个整体”可知,由于中国山东主权被出卖的民族危机而促使中国人民全国性的民族意识高涨,可见材料反映的事件- 8 -为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选 C。A、B、D三项分别反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故排除。161935 年 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
19、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由材料中 1935年陈云所说的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提出新的任务”可知,此次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后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新任务;此会议应为遵义会议,成为中共开始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故选 A。B、C、D 项三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及史实,故排除。17抗战前,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
20、后来发现该广告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的表示道路畅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道不通,右道通。这表明A.日本重视对本国商品的宣传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C.中国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日本的侵华政策。材料反映了抗战前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出现在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道路等处,广告通过胡子的不同画法指明了道路畅通与否,宣扬了武力征服中国的论调,可见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故选 D。A、C 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9 -181878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新订的章程
21、中提出:“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一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这说明上海机器织布局A.具有脱离官方管理的商办性质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C.管理人员具有专利保护意识 D.官督商办的封建性色彩浓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根据“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可知上海织布局没有脱离开官方的管理,故排除 A。洋务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但不符合本题主旨,故排除 B;“实际情况是企业大权都掌握在官的手里”是企业的经营权掌握在“官”手里,与专利保护无关,所以 C不符合题意;根据“一
22、切惟总办之言是听,商股不得过问局务”可知上海织布局官督商办色彩浓厚,故选 D。19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题干“资政新篇一本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说明资政新篇中的内容有进步性,符合时代潮流,故选 C项。201865 年,赫德在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
23、:“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储备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应当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10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文化的弊端。赫德主要针对的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忽视实用性学问的社会问题,即考试制度、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故答案为 B。21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
24、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答案】C【解析】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主要是强调中国衣服独异,与工业社会不相适应;其次,明确设问方向,要求选出材料表达的思想;最后,结合排除法对本题进行分析。材料主要强调中国的服饰与生活节奏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属于社会风俗的范畴,据此可排除 A、B。“断发易服”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 D。必须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才可能使中国与近代世界相融合,C符合材料意思。22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协作 2016 _2017 年高 历史 联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