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 ,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
2、“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 ,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 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 ,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 , “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 。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
3、“拔萃” ,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 731 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
4、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 。礼部考试合格后,再- 2 -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B. 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C. 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D. 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
5、或入选的兼考科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 ,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 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 , 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C. 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 ,后世科举中的“秀才” “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D. 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
6、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B. 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C. 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D. 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 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答案】1. A 2. B 3. C【解析】- 3 -【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吻合的一
7、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 “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在文中没有根据。C 项, “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没有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 ,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D 项,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所以选 B 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
8、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中涉及的古代考试制度的分析。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内容,再仔细分析上下文语句的阐述,推理备选答案中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分析推理后可知:C 项错误。 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 。所以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原文,找到各个选项的相应的答题区间,仔细比对原文,找出备选答案的内容与原文不吻合的一项就是该题的答案。A 项, “跟后来的明清科
9、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所以 A 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奶奶的玉簪子王秋珍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 4 -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奶奶終日愁眉紧锁。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 “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
10、机灵了。 ”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回家了。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无不见,又长大了。 ”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
11、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說:“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
12、。老房子并不住人,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那里藏着什么?- 5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
13、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奶奶总是笑而不语。(节选自 2017 年 7 月日郑州月报)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丢了玉簪子的奶奶
14、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C. “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D. 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第一人称叙事显得真实可信。5. 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6. 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原因。【答案】4. C 5. (1)线索作用,小说是按照丢玉簪 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玉簪使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凑合理;(2)人物塑造上,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玉
15、簪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这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 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 6 -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这表现了奶奶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3)主旨揭示上,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父亲其实就是奶奶心中的“玉簪子” ,玉簪子被父亲找到,又回到奶奶手中,暗示了奶奶日思夜想的儿子又回到奶奶身边。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 6. (1)奶奶老了,眼睛花了,记性差,可能之前将玉簪放在樟木箱里又忘记了。(2)奶奶因思念在外地的父亲,经
16、常打开樟木箱翻看父亲儿时的物品,玉簪是不小心掉进去的。(3)玉簪也有可能是奶奶故意放进樟木箱的,目的是让爷爷催促父亲回来寻找,父亲回来了,奶奶就能见到她思念的儿子了;寻找玉簪其实就是让父亲回家的最好理由。【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题中,C 项, “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错误,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没有” ,没有“夸张” ,有“比喻” ,将“扁豆花”比喻成“小鸟一样的嘴巴” 。【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关键词“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
17、节作用题目,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答题。小说从题目到情节都是围绕“”展开, “”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发展紧凑合理;人物角度,结合原文“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可以看出,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主旨角度,结合原文“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可以知道,玉簪子暗示了奶奶
18、日思夜想的儿子又回到奶奶身边。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的原因。 ”答题关键词“玉簪以前找不到的原因” 。这是考查考生对于小说关键情节理解能力的题目。答题要结合小说主旨“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 ,筛选关键语句“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 7 -打电话”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
19、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 “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 “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概括形成答案。(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 ,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庄,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着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
20、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2013 年改造之初,力乍村就请来海南大学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制定规划,画“蓝图” ,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 “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客家农村” 。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客家民俗,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 “石雕一条街” “民宿旅店” “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
21、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过去的“贫瘠山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 ,从客家风情到田园风光,力乍村就像一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忘返。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 ) (人民日报2017 年 09 月 01 日)【注】:洛南村委会下辖力乍、塘坡、牛窝和江头 4 个自然村。材料二:群山含黛,龙狮劲舞。今天上午,永州市宁远县下灌村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迎来一场旅游盛会,2017 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旅游节在此启幕。开幕式上,永州市发布“寻根朝圣之旅、生态休闲之旅、永州之野体验、永州冬季美食养身之旅”四大精品旅游线路,邀请游客走进永州,领略秀美的自然
22、风光,体验浓郁的民俗- 8 -风情,品味独具风味的美食。开幕式后还举办了“永州之野,九嶷部落”多彩冬季系列活动。独具永州特色的绿色产品展销,浓浓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纷呈。下午举行了乡村旅游踩线活动,游客从全国第二大孔庙宁远文庙,经千年古村下灌村,穿行到禾亭镇琵琶岗村“地球仓” ,尽享一场从古到今的特别之旅。近年来,宁远县按照打造“湖南最美乡村”的目标,加快下灌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下灌景区乡村旅游风貌别具一格。(摘编自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宁远启幕 ) (湖南日报2017 年 11 月 22 日)材料三:近几年,中国乡村
23、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 ,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 ,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 32.0%和26.2%。2016 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 24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4.4%;营业总收入达 4800 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2.2%。预计到 2020 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 40 亿人次,实现总收入 2.3 万亿元。(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
24、正确的一项是( )A. 力乍村客家风格的民居和田园风格的景致吸引了不少城市人,人们在此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 9 -B. 力乍村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等产业发展,永州发布“冬季美食养身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凸显了人们立足于以乡村美食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C. 永州进行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展示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业。D. 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6 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一半以上。8.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三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