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春一中 2017-2018 学年(上)高二年期初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 15 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 4 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 5000 万到 6000 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
2、力伐匈奴。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地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在公元 89 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因为对
3、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识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从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
4、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东汉- 2 -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的各种繁复问题。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
5、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 ,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炟的重申儒家宗旨。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一个国家的法制逾 400 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 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A. 从疆域及兵力威势所及、原始的重农政策、400 年的法制状况、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等方面来看,两汉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B.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C.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
6、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D. 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为西汉所无,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B. 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C. 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识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
7、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D. 两汉法制逾 400 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3 -B. 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 ,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C. 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D. 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
8、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答案】1. D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D 项, “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为西汉所无”不当,由原文“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个问题的棘手程度“为西汉所无” ,而非问题“为西汉所无” 。2. 试题分析:C 项, “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对文章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
9、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推断不成立, “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 ,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无法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房玄龄,生而为宰相水鹿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4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
10、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 “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 ”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 ,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 ,尤其是他身边还有
11、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 。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
12、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 643 人,房玄龄做了 22 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 5 -“度支司” ,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
13、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 ,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这 22 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 71 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
14、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 32 年。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 “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节选自读者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文中叙述一个口
15、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B. 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通达、睿智等性情。C. 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D. 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E. 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5. 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6 -【答案】
16、4. BD 5. 房玄龄虽然是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但将唐朝君臣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 。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以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成就了“贞观之治” 。这句话是对他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精神的高度概括。【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 “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不当,主要表现的不是“机智” ,而应该是大度。C 项, “没有做过大事”不准确,只是文本没有写其所做的大事。E 项, “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分析错误,应该是“以叙为主”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标
17、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所考查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处,是对全文的总结。本文是传记,这句话也就是对传主一生的评价。从文中“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 “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等信息来看, “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
18、声音”说的是房玄龄没有个性,没有激情,没有很大的政绩;“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则是指他为贞观之治做出的贡献,他的鞠躬尽瘁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
19、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7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
20、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
21、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 ,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
22、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 8 -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
23、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
24、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