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春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科试卷一、选择题1. 克隆“多利”羊的培育成功证明了( )A. 动物细胞的再生能力 B. 动物细胞的分化能力C. 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D.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详解: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它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它的细胞核仍保持着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状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 “多利”羊就是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重组形成的一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
2、具有全能性故选 D。点睛:注意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与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是有区别的。2. 下列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DNA 复制发生在甲的 S 期或丙的 AB 段B.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 ab 段或 bc 段C. 放疗或化疗的原理是作用于 BA 段D. 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 M 或 b、d 或 AB 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 G1、S、G 2为分裂间期,M 为分裂期;图乙中 a 和 c 为分裂间期,b 和 d 为分裂期,a+b 或 c+d 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图丙中 AB 段表示分裂期,BA 段表示分裂间期。详解:有丝分裂间期要进
3、行 DNA 的复制,发生于甲的 S 期或丙的 BA 段,A 错误;图乙中a、c 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d 表示分裂期,所以 a+b 或 c+d 可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B 错误;放疗或化疗的原理是使细胞分裂间期不能顺利完成,所以放疗或化疗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 BA 段,C 正确;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时间段是分裂期,即 M 或 b、d 或 AB 段,但是染色单体只存在于分裂期的前、中期,D 错误。- 2 -点睛:区分三种图形中细胞周期过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 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器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 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 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
4、成纺锤体C. 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和 DNA 复制提供能量D. 在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纤维素【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特点是: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详解: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如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A 正确;
5、在前期,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缍体,高等植物的细胞中没有中心粒,B 错误;在间期,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为蛋白质的合成和 DNA 复制提供能量,C 正确;在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纤维素,D正确。点睛:熟悉有丝分裂各个分裂阶段的变化特征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 检测某些组织细胞,发现细胞中许多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则该细胞所处的阶段最可能的是( )A. 分裂 B. 衰老 C. 分化 D. 癌变【答案】B【解析】细胞衰老后,细细胞内水分减少,某些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故选
6、 B。5. 有关细胞分化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B. 生物个体发育与细胞分裂和分化有关C.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 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3 -【答案】D【解析】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因此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A 项正确;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需要经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即生物个体发育与细胞分裂和分化有关,B 项正确;细胞分化的意义之一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 项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
7、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 项错误。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 剪取 5 cm 根尖,用 15%盐酸和甲基绿分别解离和染色B. 持续观察细胞,能看到分裂成两个子细胞C. 细胞中 DNA 数是细胞中的二倍D. 观察装片时,时期的细胞数目最多【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片分析,细胞的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细胞的染色体集中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细胞中有清晰的细胞核,应属于分裂间期图。详解:剪取洋葱根尖 5cm,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 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8、 35min,然后把根尖放在盛有 0.01g/mL 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 35min,A 错误;在有丝分裂实验的解离步骤细胞已经被解离液固定杀死了,所以不可能看到一个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B 错误;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细胞中 DNA 数与细胞中的 DNA 数是相等的,C 错误;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持续的时间最长,细胞数目最多,D 正确。点睛:根据所给的细胞有丝分裂的装片图,结合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征,辨别图中三种指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关键。7. 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 X 为黄粒玉米,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系 Y
9、 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4 -A. 紫粒是显性性状 B. 黄粒是显性性状C. 品系 X 是杂种 D. 品系 Y 是纯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黄粒玉米接受另一紫粒玉米品系 Y 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说明紫粒是显性性状,A 正确,B 错误。品系 X 是纯种,C 错误。品系 Y 是杂种,D 错误。本题选 A。考点:基因分裂定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8.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 11 比例的是( )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
10、离比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纯种高杆豌豆纯种矮秆豌豆F 1代均表现为高杆,F 1自交,F 2有高杆,也有矮秆,且高杆:矮秆=3:1。为了验证假说正确与否,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即 F1代隐性个体杂交子代高杆:矮秆=1:1,这证明 F1代产生配子的分离比为 1:1。详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错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为杂合子,因此产生的配子类型比例为 1:1,正确;杂种 Aa 和 aa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正确;杂种
11、 Aa 自交子二代的基因型比为AA:Aa:aa=1:2:1,错误;杂种 Aa 和 aa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Aa:aa=1:1,正确故选 C。点睛:牢记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种群中,不同个体杂交、自交或测交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关键。9.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 F1是( )- 5 -A. 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B. 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C. 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 31D. 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答案】D【解析】豌豆在自然情
12、况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所以间行种植彼此之间互不影响,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 F1都是隐性个体;而玉米自然条件下既可进行同株的异花传粉,又可进行异株间的异花传粉,所以隐性个体上产生的 F1既有显性个体也有隐性个体,故选 D。10. 菜豆是一年生自花传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该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 31 B. 157 C. 97 D. 159【答案】C【解析】起点是 Cc,第一年后应该是 1/4CC、1/2Cc、1/4cc,第一年植物所结种子在第二年萌发后继续自交,其
13、结果是 3/8CC、2/8Cc、3/8cc,第二年植物所结种子在第三年萌发后继续自交,其结果是 7/16CC、2/16Cc、7/16cc,故三年之后三年之后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9:7,C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11. 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 对感病基因 r 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 rr 占 1/9,抗病植株 RR 和 Rr 各占 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A. 1/9 B. 1/16 C. 4/81 D. 1/8【答案】B【解析】根据基
14、因型频率 RR 和 Rr 各占 4/9,rr 占 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亲本中 RR:Rr=1:1,R 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 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 rr=1/41/4=1/16,B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交配【名师点睛】学生对自由交配理解不清两种自由交配(随交)类型的 3 个注意点- 6 -(1)自交自由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 AA、Aa 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 AA、Aa 群
15、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2)在连续随交不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均不变。(3)在连续随交,但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都发生改变。12. 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 鼠的黑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B. 后代黄鼠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 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D. 黄鼠与黑鼠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 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多对黄鼠交配,后代总出现 1/3 的黑鼠,说明黄色相对于黑
16、色是显性性状,A 错误;子代分离比为黄色:黑色=3:1,其中黑鼠占 1/4,而实际杂交后代中黑鼠约占1/3,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即后代黄鼠均为杂合子,B 错误;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由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C 错误;黄鼠(Aa)与黑鼠(aa)交配,后代中黄鼠约占 1/2,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中显性致死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3. 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
17、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 F1 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此亲本基因型可能有几种( )A. 1 B. 2 C. 3 D. 4【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如果 Fl 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此亲本- 7 -基因型可以是 AABB、AAbb、aaBB、aabb4 种基因型。故本题选 D。【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正常比值问题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型)(1)9331(31) (31)(AaAa) (BbBb) ;(2)1111(11) (11)(Aaaa) (Bbbb) ;(3)33
18、11(31) (11)(AaAa) (Bbbb)或(Aaaa) (BbBb) ;(4)31(31)1 (AaAa) (BBBB)或(AaAa) (BBBb)或(AaAa)(BBbb)或(AaAa)(bbbb) 。14. 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基因型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 TtSs比例 1 1 1 1 2 2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A. TTSSTTSs B. TtSsTtSsC. TtSsTTSs D. TtSSTtS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
19、中只有 TT 和 Tt 且比例为 1:1,说明亲本应该是 TT 和 Tt,子代中有SS,Ss 和 ss,且比例为 1:2:1,故亲本是 Ss 和 Ss,故亲本应是 TtSs 和 TTSs解:子代 TT:Tt=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 TTTt,子代SS:Ss:ss=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 SsSs,因此亲代基因型是TtSsTTSs故选: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5. 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 AaBBCcDDEeAaBbCCddEe 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 1/32 B. 1/16
20、C. 1/8 D. 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每对性状分开计算,运用乘法原理,只要是有一个亲本控制性状基因是- 8 -杂合的,则子代 杂合, 纯合,所以这两个个体交配,亲本控制性状的基因四对均有杂合,DD 与 dd 后代一定是杂合,所以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解:A、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 ,不是 ,A 错误;B、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 ,B 正确;C、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 ,不是 ,C 错误;D、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其余纯合的个体为 = ,不是 ,D 错误故选:B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21、及应用16. 某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 AbaBABab3322,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体的概率是( )A. 1/4 B. 1/16 C. 26/100 D. 1/100【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雌、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是 AbaBABab3322,因为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是 AABB=aaBB=9/100,AABB=aabb=4/100,因此后代所有纯合子的比例是 9/1002+4/1002=26/100故应选 C【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可以知道本题是根据雌、雄配子的基因型,推测后代的基因型比
22、例的题目,根据题干信息直接计算出相关比例,选出选项。17. 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 9 -组合定律。B、C、D 三项中有关的基因都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自由组合;而 A 项中的基因 A 与 D、a 与 d 分别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以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8. 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aBb AB、Ab、aB、ab 配子间 M 种结合
23、方式 子代:N 种基因型,P 种表现型(1231)A. 雌、雄配子在过程随机结合B. A 与 B、b 的自由组合发生在C. M、N 分别为 16、3D. 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211【答案】C【解析】A、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即受精作用,A 正确;B、A 与 B、b 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B 正确;C、过程形成 4 种配子,则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的方式是 44=16 种,基因型=33=9 种,表现型为 3 种,说明具备 A 或 B 基因的表现型相同,C 错误;D、该植株测交后代基因型以及比例为 1(A_B_):1(A_bb):1(aaB_):1(aabb) ,则表现
24、型的比例为 2:1:1,D 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9. 下图是精原细胞的增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过程均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B.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共有两种类型C. 图中过程细胞均会适度生长D. 图中过程都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表示精原细胞的增殖情况,其中表示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10 -详解: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因此过程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而过程不能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 错误;假设精原细胞内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生物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