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永春一中高一年(下)期末考历史科试卷(201807)时间:90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60 分,每小题 15 分,40 题)1. 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已出现了曲辕犁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中“耕” 、 “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曲辕犁出现在唐朝。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小农经济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 开始使用铁器B. 注重精耕细作C. 尚未推广牛耕D. 雇佣关系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器,故 A 项排除。汉代已经推广牛耕,故 C 项错误。明朝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故 D 项排除。- 2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特点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上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 农具和
3、酒器B. 礼器和农具C. 礼器和兵器D. 兵器和农具【答案】C【解析】从“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可以判断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图片“四羊方尊” “人面纹方鼎” “乐府钟”指的是礼器, “三角援戈”指的是兵器。所以答案选 C。4.宋代的城市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A. 坊墙倒塌以后B. 汴河两岸C. 长安城的落日D. 宋代东京城的辉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 项内容只是宋代的内容,与唐代无关,所以不是最合适的书名。C 项内容只是唐代的内容,不符合宋代,所以排除 C 项。D 项也是只是宋代的内容,故答
4、案选择项。唐代时期市坊是分界的,而到了宋代市坊的界限不复存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发展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5.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3 -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发展状况。 “西家卖丝籴新谷”说明“丝”和 “新谷”都成了商品,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择 A 项。B 项明显错误;C 项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是在春秋时期;D 项说法错误,我国古达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经济形
5、态。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产品商品化6.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 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 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C. 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 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黄遵宪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是说清朝初年,为镇压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斗争,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6、,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 D。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7. 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这首歌谣反映的实质是( )A. 外国商品价廉物美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 民族经济发展艰难 D. 外商企业垄断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说明由于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故 B 项正确;其他选型均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商品入侵小农经济解体
7、- 4 -8.1861 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 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 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 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不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故 A 选项错误;南通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故 B 选项错误;安庆内军械所与南通大生纱厂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 C 选项正确;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企业,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点睛
8、: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洋务派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联系和区别,从两者都采用机器生产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近代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开平煤矿产的煤,除供应国内各局以外,还投放市场。煤的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很快打开销路,并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 ”材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A. 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 使中国实现了富强D. 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答案】B【解析】据材料“开平煤矿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故 B 项正
9、确;材料未涉及开平煤矿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故 C 项错误;“彻底打破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法过于绝对,故 D 项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开平煤矿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 ,学生应该联系所学知识,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民用工业,取代洋煤的地位,这说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0.鸦片战争前,买办之盛,以广东香山为最;五口通商后,早期活跃于上海的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5 -A. 粤商很善于把握商机B. 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C. 传统经济形态的瓦解D. 外贸重
10、心转移的趋势【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即主要反映了当时外贸重心转移的趋势,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外贸重心转移而非中国沦为列强的市场,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形态的瓦解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外贸重心从广东转移到了上海。11.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 千呼万唤始出来B. 小荷才露尖尖角C. 忽如一夜春风来D. 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1、生对中国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掌握。依据所学可知,A 应是指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 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符合题意;D 指的是“一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情况。所以应选 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12.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
12、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 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 18961911 年应是- 6 -A. 46 个B. 3 个C. 055 个D. 25 个【答案】D【解析】从 19 世纪 60、70 年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即 1875-1895 年) ,在外商企业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前(即 1896-1911 年)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到一战前(即 1912 1913 年),受民国建立鼓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即
13、 1914-1918 年)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据此可以推断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因此 A 项对应的是 19141918 这一时段,排除;B 项对应的是 19121913 这一时段,排除;C 项对应的是 18751895 这一时段,排除;D 项对应的是 1896191 这一时段,符合题意。13.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 外资企业出现 B. 洋务运动兴起C. 工人运动高涨 D. 实业救国热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为
14、了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倡导抵制外货,爱用国货的现象。AB 两项出现的时间与材料内容要求的时间不符合,所以排除这两项;C 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 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原因14.下面是 20 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7 -A.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时间是从 1915 年到 1919 年,大致是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开始于 1935 年,排除 A;B 项是在甲午战后,排除;一战期间,受群众性反
15、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等因素,20 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比较喜人,故 C 项正确;D 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表格中的时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5.1953 年 4 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老孙归社 (下图) ,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这里的“社”指的是A.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 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53 年 4 月” “老孙归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953 年我国对农- 8 -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因此这里的“社”是指农业合作社,故 A 项正确;
16、B 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排除;C 项是 1958 年实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排除;D 项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排除。点睛:首先从图片要素中抓住文字要素“老孙归社”这一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注释中抓住时间这一关键信息。16.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A. 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B. 红卫兵、走资派、伟大的舵手、造反派C. 身份证、包产到户、私营企业、发家致富D. 互联网、安居工程、股票、房地产【答案】A【解析】根据“建国初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新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
17、线、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等,因此 A 项符合题意;B 项中的“红卫兵”是文革时期出现的,排除;C 项中的包产到户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排除;D 项互联网在中国发展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建国初期” 。1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 B 点到 C 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答案】C- 9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出现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时间是从 1957 年开始直到 1960 年才开始回升,联系所学可知是“大
18、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破坏,是“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结果。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自然灾害不是造成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排除 B 项;七千人大会于 1962 年召开,不属于 B 点到 C 点的时间段,排除 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示反映的 B 点到 C 点农业生产大幅下滑的史实,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来确定与此有关的重大事件。联系所学可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重大破坏,然后作出正确选择。18.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的铁包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的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A. 20 世
19、纪的 20 年代末B. 20 世纪的 40 年代末C. 20 世纪的 50 年代末D. 20 世纪的 70 年代末【答案】C【解析】从材料“铁包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的干部来炼钢”中可以分析出材料和“大炼钢铁”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 1958 年,是 20 世纪五十年代,故 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题意。19.1958 年, 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
20、的国际形势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在社会主义- 10 -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大失误的探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之处指的是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主观地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这反映出当时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21、践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20.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 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 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 1958 年中央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60 年开始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到 196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21.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
22、乡,进厂不进城” 。这条道路是A.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 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 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答案】B【解析】乡镇企业属于农村改革的新思路,能够实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目的,所以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确立土地承包关系均属于不离土,所以选项 A、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属于城市改革,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中的这个“圈”是指A. 天津滨海新区B. 广东、福建的经济
23、特区C. 长江三角洲- 11 -D.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答案】B【解析】从材料“一九七九年” “在中国的南海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中的这个“圈”是指1980 年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故 B 项正确;A 项是 1994 年成立,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排除;C 项是 1984 年被开放的,排除;香港是 1997 年,澳门是1999 年,故 D 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一九七九年” “在中国的南海边” 。23.以下对中国加入 WTO 的比喻意义最为恰当的是A. 引狼入室,有百害而无一利B. 掉进金窝,有百利而无一害C. 隔靴搔痒,无多大意义D. 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你
24、如何应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只有积极面对才能发展经济,故 D 项正确;AC 项只看到了弊端,排除;B 项只看到了有利因素,排除。24.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到图二票证的变化反映了A.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 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答案】A【解析】图 1 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错误,公有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下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