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小说的三重结构马笑泉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是小说作为一门艺术得以成立的基本元素。小说语言是否准确且有韵味?细节之选取是否必要、描写是否精到?人物无论写实还是变形都是否生动可感?或者人物虚化,但由某种心理状态而生发的氛围是否具有透骨的感染力?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败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上述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在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如果所有方面均能独具一格,则可称名家而无愧。以这样的标准来考量,当今华语文坛,小说名家虽不算太多,
2、但也绝不少。但如果止步于此,则每年的文学期刊虽不缺乏可看的小说,却很难出现杰作。欲成就杰作,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在小说的表层结构之下,有文化结构存焉。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难以精确定性但又确实存在的地域性文化,还是国族性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亦或是更大范围内的宗教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均可以内化为文本的深层结构。小说虽不负有阐释此种文化的责任,但小说的语言、细节、氛围,乃至人物的性格、心理,都是从这一文化传统中生发出来,不但洋溢着该种文化的浓郁气息,而且小说的逻辑也符合这一文化的逻辑。以白鹿原为例,无论是朱先生、白嘉轩还是冷先生,他们的性格、行为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关学”一脉的影
3、响。人物的命运背后隐含着文化的命运。 白鹿原的成功在于,小说并不是为某种文化做注脚,而是在文化内部自然展开。作者没有让人物意识到自己是受某种文化支配,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小说也因此具有了深沉的意蕴和广阔的气象。文化结构的建立并不足以确保小说的成功,因为一切文化都包含有集体性的感受和理念。这些感受和理念有可能使作品变得僵化。只有当小说家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时,文本才有可能健康成长,长成其来有自而又鲜活独特的自家面目。如果能够做到这点,则拥有文化结构的小说比只在表层结构上显功夫的小说要优胜,起码拥有更悠长的气息和更开阔的气象。如果还能够再推进一
4、层,进入精神结构,那么,产生杰作的可能性又会成倍增长。精神结构产生于小说家的主体精神和思维方式。主体精神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则决定了小说的切入角度和运行方式。主体精神是由小说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对自- 2 -身信念的践行程度所共同决定的。思维方式则由小说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观察、思考的深入程度决定的。当代汉语文坛不乏在第一个层面上表现精彩的小说家,也有在第二个层面上取得了大成就的小说家,但鲜见主体精神强大、思维方式独特的小说家,具备坚实完整的精神结构的小说更是凤毛麟角。这当是这一代有抱负的小说家应该努力突破的方向。(文艺报2016 年 8 月 5 日,有删节)1. 关于小说的基本元
5、素,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小说的语言、细节、人物乃至小说氛围,这些都是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表层结构。B. 一位名副其实的小说家,必然在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而其他方面也达到了专业水准。C. 当今华语文坛,有不少人做到了在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四方面均能独具一格,那就可称名家而无愧。D. 小说家如果止步于语言、细节、人物、小说氛围这一表层结构,则很难创造出杰作,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层东西,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即指往小说的文化结构用力,使小说中的基本元素都能从这一文
6、化传统中生发出来B. 小说的文化结构应包含千姿百态的行业文化、地域性文化、国族性文化,甚至也包括更大范围内的佛教文化等。C. 小说人物只是循着各自的性情活动,而人物的性情、行为、命运莫不透出文化的影响,这是白鹿原的成功点。D. 小说的文化结构一旦建立,就比只在表层结构上显功夫的小说更优胜,起码拥有更悠长的气息和更开阔的气象。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三重结构依次是浅层结构、文化结构、精神结构,而其中的精神结构是最为重要、最需要小说家努力突破的一层。B. 在小说的三个层次结构中,如果作家止步于浅层结构上努力,是很难创出杰作的,必须在后两个层次上努力才可能出杰作。C. 在
7、精神结构中,主体精神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思维方式决定了小说的切入角度和运行方式,因而前者等决定后者。- 3 -D. 当代汉语文坛不乏在主体精神上表现精彩的小说家,也有在思维方式上取得大成就的小说家,但鲜见两者兼具的小说家。【答案】1. A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小说的基本元素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 项,“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在文中有明确所指,与该项前面内容不对应。【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
8、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A 项,“衡量小说成功的硬指标”在文中有明确所指,与该项前面内容不对应。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A “须往小说的深层用力” ,从文本看,应是王小说的文化结构和精神结构两
9、个层次用力,而不单指文化结构。B 项, “佛教文化”换为“宗教文化” ,两者不在一个层次。D 项,只是“建立”不行,重要的是“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佛教文化”换为“宗教文化” ,两
10、者不在一个层次。D 项,只是“建立”不行,重要的是“将文化处理成空气、水和土壤”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A 项, “最为重要,最需要错误” 。C 项,“因而前者等决定后者”错。D 项,把原文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理解错位了。【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 4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
11、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把原文的“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理解错位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属文。辞父荫擢第,调万年主簿。数摄邑,人以“明镜”称。历四县令。曾孝宽以才荐,神宗召见,问欲再举安南之师。光庭对曰:“愿陛下勿以人类畜之。盖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何益于广土辟地也?”又问治何经,对曰:“少从孙复学春秋 。 ”又问:“今中外有所闻乎?”对曰:“陛下更张法度,臣下奉行或非圣意,故有便有不便。诚能去其不便,
12、则天下受福矣。 ”从吕大防于长安幕府。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哲宗即位,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乞罢提举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论蔡确为山陵使,而乃先灵驾而行,为臣不恭。又言章悖欺罔肆辩,韩缜挟邪冒宠,言甚切。宣仁后嘉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迁左司谏,论“苏轼试馆职发策 注 云:今欲师仁祖之忠厚,而患有司不举其职,或至于偷。 臣谓仁宗难名之盛德,而不当以偷为议论,望正其罪,以戒人臣之不忠者。 ”未几,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列。宣仁后曰:“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遂止。河北饥,遣持节行视,即发廪
13、振民;而议者以耗先帝积年兵食之蓄,改左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徙潞州。邻境旱饥,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犹自力视事。卒,年五十八。光庭始学于胡瑗,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终身行之。(选自宋史朱光庭传 ,有删改)【注】发策:古代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 5 -B.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
14、防为之解C.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D. 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5.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等权利。B. 节,文中指符节。符节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兵遣将的一种凭证。C. 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D. 视事:文中指办事。也可以指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光庭有才能。他
15、十岁就能写文章;他因才能被人推荐给朝廷,皇帝向他问事,他一一予以回答,其中有些话还很尖锐。B. 朱光庭守正敢言。他请求废除保甲青苗等法令;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他还弹劾章悖等人,受到了宣仁太后的赞扬。C. 朱光庭忠于皇帝。他认为苏轼在拟考试试题时用词不当,有冒犯仁宗之嫌,并请求处罚苏轼,但宣仁太后不同意他的看法。D. 朱光庭关心百姓。河北闹饥荒,他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却被认为是耗费先帝积累的物资;在潞州任职时,邻境闹旱灾,他去救济而得病。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详览文意,是指今日有司言之,非所以讽祖宗也。 流民入境者踵接,光庭日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答案】4
16、. D 5. C 6. B 7. 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得分点:详览;所以;否定判断句式)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 (得分点:踵接;为食;不暇)【解析】 【宋史朱光庭传】作者:脱脱 朝代:元4.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解答, “光庭”是指朱光庭,在句中应做主语,据此可知- 6 -“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不恰当,应为“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 ,可排除 BC 两项;“雍”是地名,雍州, “雍为都会”意思是雍州是大都市,而“雍为都会事”则解释不通,据此可排除
17、 A 项。原文标点:五路出师讨西夏,雍为都会,事倚以办,调发期会甚急,光庭每执不从。使者怒,将加以乏兴罪,光庭求免去,大防为之解。点睛: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 ,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 ,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 ,找固定结构(如“是以” 、 “以故”等) ,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5. 试题分析:关于左、右尊卑和左、右官位的高低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尊卑和官位高低有变化。如秦汉尚右,三国尚左,隋唐宋尚左,元尚右,
18、明清尚左。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6. 试题分析:“批评蔡确不守臣礼,使蔡被贬新州”错,由原文“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可知,蔡确被贬新州不是因为朱光庭批评他不守臣礼,而是因为朱光庭弹劾他怨恨非议的罪行。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
19、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 “事件” “时间” “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 ,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 、 “地点” ,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
20、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逐一落实。本题尤其要注意下列实词虚词的翻译: (1)“是” ,这;“有司” ,有关官员;“所以”用来的。 (2)“踵接” ,连续不断;第二个“食” ,给吃;“不暇”没有时间,来不及。点睛: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 “删” “调” “换” “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 7 -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 ,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21、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参考译文:朱光庭,字公掞,十岁能写文章。推辞父亲的恩荫,考中进士,调任万年县主簿。几次代理县令,人们称他是“明镜” 。历任四个县的县令。曾孝宽因为朱光庭有才能而向朝廷推荐,神宗召见朱光庭,问到想再次出兵攻打安南。朱光庭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把安南当作人类来养。因为得到他们的土地不能居住,得到他们的百姓不能使用,对开拓疆土有什么好处?”皇帝又问朱光庭研究什么经书,朱光庭回答说:“年少时跟从孙复学习春秋 。 ”皇帝又问:“现在在朝廷内外听到些什么吗?”回答说:“陛下更改法度,臣下奉行命令有的不是圣上的旨意,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如果能去掉那些不好的,那天下就会
22、得到福分了。”跟随吕大防在长安幕府。朝廷五路出兵讨伐西夏,雍州是大都市,许多事情都靠这里去办,调发人员物资期限很紧,朱光庭常常坚持不答应。使者生气,将要施加军需物资缺乏之罪,朱光庭请求罢职离去,吕大防替他调解。哲宗继承皇位,司马光推荐朱光庭做左正言,朱光庭首先请求罢免提举常平官、废除保甲青苗等法律。认为蔡确身为山陵使,却走在先帝的灵柩之前,作为臣子不恭敬。又说章悖欺骗蒙蔽肆意狡辩,韩缜奸邪求宠,话很耿直。宣仁太后赞扬他能守正道,告诉他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畏惧、回避。升任左司谏,议论说“苏轼拟馆职考试题说:现在要效法仁宗的忠厚,而担心有关官员不能尽职,可能会玩忽职守。 我认为仁宗有难以形容的盛德
23、,而不应当用玩忽来议论,希望惩办他的罪行,来警戒大臣中不忠诚的人。 ”不久,中丞傅尧俞、侍御史王岩叟相继论述这件事。宣仁太后说:“详细地阅读了苏轼的文章的意思,这是针对现在的有关官员而说的,不是用来讽刺祖宗的。 ”于是议论停止。河北闹饥荒,朝廷派朱光庭拿着符节巡行视察,立即打开粮仓救济百姓;而议论的人认为他消耗先帝多年积累的军需物资,改任左司员外郎。升任太常少卿,授任侍御史。弹劾蔡确怨恨非议的罪行,蔡确被贬到新州。授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调任潞州。邻近州县境内发生旱灾闹饥荒,流亡的百姓进入潞州境内的连续不断,朱光庭每天准备食物给他们吃,常常忙到夜里,自己来不及吃饭,于是生病,还勉力办公事。去世
24、,享年五十八。朱光庭起初跟从胡瑗学习,胡瑗告诉他治学的根本在于忠诚守信,所以朱光庭终身践行。- 8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列小题。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 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 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 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 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 汉主山河锦锈中。春水春来洞庭阔, 白苹愁杀白头翁。注:偏枯:麻痹。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蹴鞠:踢球。紫塞:泛指北方。青枫: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 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春季当用柳,荆楚却用青枫。汉主:指唐皇。8. 下列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县 第一 中学 2016 _2017 年高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