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惠南中学 2018年秋季期中考试卷高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草原文化精神无疑是其不断表现和深化的中心。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所以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就格外突出,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观念。活跃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草原民族生成了一种独特的多维度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
2、强烈的在依守自然基础上的对自然的追逐占有意识,其次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进取征服的精神,这一方面源于本身物质生产资料的匮乏,另一方面又是生产方式的游牧特性所致。游牧本身就是草原民族天下观念的宇宙意识所致,即有水草的地方就是游牧所在之处, 敕勒川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意识引发了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发生的游牧民族政权对农业政权的掠夺性战争,其手段的直接、凌厉体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征服特征。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更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
3、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正如盂子所谓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现实境遇愈是艰难,,精神世界愈是通达深幽。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特别是上升到哲理探求的境界,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别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专注于外在世界、生存环境对人的生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当个体身受自然和社会的挤压之时,他并非逆来顺受,自怨自艾,或者在自我精神世界中营造一块属于自我的美好园地,而是勇于冲破一切既成政治体制、社会习
4、俗的辖制,以个体的勇敢、智慧、意志重新建立人生存在的理想格局,使富于实践性和冒险性的英雄主义色彩愈发亮丽、夺目。蒙古民族的2英雄群体成长就是典型的例证。(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草原文化精神一直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学不断表现和深化的中心。B.引用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为了强调草原生活中具有忧患意识的重要性。C.草原民族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与适应农耕文化的能力都特别突出。D.作者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政权对农业政权的掠夺性战争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5、.对英雄的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精神风尚的重要内容,文章论证时用了例证法。B.作者对草原民族多维度的人生态度从两方面进行了诠释,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C文本通过与农业社会中产生的忧患意识的比较,重点阐述了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D.文本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草原文化精神的特征,体现了草原文化的优越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毋庸置疑,在草原民族文学中没有逆来顺受、自怨自艾、不敢抗争的个体。B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其忧患意识的产生都是在生存困扰下的自我拯救、自我飞扬。C.古代北方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对其文学精神风尚的形成有重要影响。D 敕勒川形象地说明了游牧
6、本身是草原民族天下观念的宇宙意识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挂在空中的菜篮子任启亮去年春天,侄子从老家带来一袋榆钱。妻子当天晚上就蒸上一锅。打开锅盖,一种特别的香气弥漫开来,妻子早就准备好了蒜泥、香油、辣椒、胡椒、山西老陈醋、生抽、精盐等,全家每人盛上一盘,接自己的口味添加佐料,吃得笑逐颜开。女婿是第一次吃蒸榆钱,直呼好吃。确实,榆钱的味道香甜不腻,润滑爽口,余味绵长,其他任何莱蔬都无法与其媲美。榆钱,让我想起了那挂在空中的菜篮子。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缺粮少米,更没有蔬菜,最难熬的是春季。青黄不3接,粮食所剩无几,储备一冬的大白菜、萝
7、早已吃光了,乍暖还寒,青菜还无法生长。再加上不允许保留自留地,大田种什么粮食都只能按统一要求,更甭说种菜了。有人在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头巴掌大的地方种上几棵青菜,也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铲掉。于是,每到春天,那些长着槐花、榆钱、葛花的材就成了老百姓挂在空中的菜篮子。最早采的便是榆钱。榆树开花大约在三月中下旬。它的花瓣薄如蝉翼,浅绿色,采起来不容易,采了大半天,放在篮子里,看似挺多,用手一抓,只是一小团。它的味道很独特,是春天的第一道美味。我们采榆钱时第一把总是迫不及待地塞进自己嘴里,甘甜如饴。榆钱的吃法多样,可凉拌、煮粥、做馅、做汤等等,用粗面拌榆钱蒸食是早年家乡最常见的吃法。第二道大菜是槐花。
8、槐花清明节前后盛开,洁白的花瓣如同蝴蝶轻盈的翅膀。槐花总是结成一簇簇的,花穗下垂,好像一串串白色的蝴蝶掩映在碧绿的树叶之间,画面清新生动。槐花的清香更让人难忘,深呼吸一口,从内到外神清气爽。越到夜深,清香越是浓郁,院子里只要有一树槐花,那香气可以给你带来一整夜的美梦。槐花吃法多样,凉热皆宜,汤馅均可,配肉搭菜,煎炸蒸炒无所不能。凉拌时先用开水焯一下,可单独拌,也可配上粉丝、豆皮一起拌,佐以姜丝、葱丝、红辣椒,淋上醋、香油。炒着吃,可单炒槐花,也可与辣椒、韭菜等一起搭配,如能配上猪肉、鸡蛋更是香味独特。还能与面粉搅匀挂糊油炸,做槐花粥、槐花汤。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树,是我们随吃随采的菜篮子。在
9、能够当作蔬菜吃的树花中,葛花最为鲜艳夺目。它有着跟丁香一样的颜色,比丁香更芬芳,是文人雅士的爱物。清代宫廷名点紫藤饼,便是以它为食材。在乡间,葛花树都是自然生长在堤边沟沿,或是土质不肥的泡沙地,没有高大挺拔的树干,只离地二三尺,藤状纏绕着四面展开。仲春时节,一大片绿色中,紫色的花穗坠得一嘟噜一嘟噜的,十分诱人,孩子们也能不费劲便采摘到。葛花与槐花一样有多种吃法。现在听说吃槐花、葛花好处多极了,清火润肺,降血压,降血脂,我们小时候还不知道这些,只知道是可口的佳肴。此外,可食用的还有构树(楮桃子)花、香椿等等。清明节前夕,我们回了趟老家,全家一同上山采榆钱。微风和煦,空气湿润,所有的树木花草都在舒
10、展筋骨,笑逐颜开。突然,一股清香飘来,抬眼望去,三棵洋槐树就在眼前,满头披银,花开正浓。不远处是一片榆树,足有六七棵,榆钱已经有点蔫儿了,但还没有到唐人施肩吾形容的“风吹榆钱落如雨”的地步。我们迎着山野的清风,采摘着这些鲜美的花儿,漫不经心,有说有笑。不禁想起小时候,常常因寻不着开花的树,或是花被先前赶来的人们采光了而沮丧,那时若是遇到眼前的景象该是何等惊喜。而今,早已是4另一个时代了。(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标题中的“菜篮子”指那些长着可食用的花和叶的树,这些树曾帮助老百姓渡过饥荒,使人难忘。B文章第段画线的句
11、子运用对偶和拟人手法,寓情于景,通过对微风、空气、树木花草的描述,表达欢快之情。C文章以“而今,早已是另一个时代了”结尾,简洁而又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昔日美味再难得到的惆怅之情。D本文作为一篇“忆苦思甜”类的文章,却没有落入以渲染辛酸和悲情来回忆苦难的窠臼,有其独特之处。5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答:6文章行文脉络清晰,请结合全文,分析第段的行文思路。 (6 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受到普遍欢迎。解决群众如厕问题,城乡之间、
12、地区之间有共性的东西,但也有很强的个性。比如,人口集中的地方尤其需要注意环境整洁,所以有必要把是否贴瓷砖、盥洗室要配备哪些东西、冲厕水量大小乃至每天擦洗地板几次都规定详细,并以此作为星级厕所建设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范。而在一些人口聚集度不高、生活污染问题并不突出、无地下配套管网,甚至不通水不通电的边远地区,使用方便则应放在第一位。(摘编自邓建胜厕所革命需务实推进材料二厕所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升,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建设城乡文明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推动“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就是从群
13、众身边的小事做起,提升品质意识,培养文明习惯。5厕所是真正体现技术和文明素质的地方。在德国,马桶的进出水部分是砌在墙内的,这是对制造技术的自信;在日本,有的马桶自动感应,发出水流声,从而掩盖人体便溺时发出的声响,消除尴尬;在美国,有的公共厕所设计了坐便和蹲立两种类型,供方便者根据习惯自行选择。可以说,厕所能够充分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人文关怀水平,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厕所革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厕所是供人使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如厕者感觉到舒服、方便,为此,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比如男女厕蹲位的比例合理设置问题;设计第三方厕所,供妈妈带小男孩或其他特殊群体使用;加强通风系统建
14、设,及时抽除异味;开发节水技术,增强冲水效果;推广安装脚踏接钮等,使每座厕所外观漂亮,内部环境优美,使用者感到便捷,维护者操作容易。(摘编自罗岳平、罗惠宁厕所体现技术和文明)材料三“厕所革命”需要各相关部委、各级政府联合行动,完善厕所建设管理的相关法规,出台鼓励非政府主体参与厕所建设管理的公共政策,拓宽各类主体的准入渠道。推进“厕所革命” ,企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厕所的建设管理涉及房地产开发、上下水管道、卫浴洁具、保洁服务、污水处理、有机农业等多个产业,相关企业应当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用市场配置的力量把“厕所革命”引向深入。作为非政府非营利机构,各类社会组织在理解公共需求、衔接各方资源、搭建交
15、流平台、促进利益平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深化“厕所革命”也具有重要作用。(摘编自傅昌波多元共治深化“厕所革命”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厕所革命”是从旅游风景区开始的,近年来逐步扩展延伸到城乡,受到普遍欢迎。B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厕所的差异基本上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技术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C从如厕者的需求出发,将厕所的一个个细节问题解决,是厕所维护者的职责。D某些马桶通过发出水流声掩盖人体便溺时发出的声响,从设计上体现了人文关怀。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群众如厕问题是各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按
16、照统一标准强力解决。B德国马桶的进出水部分砌在墙内,而美国的厕所都设计了坐便和蹲立两种类型。C.“厕所革命”关系到国民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意义重大。6,D振兴乡村,建设城乡文明,要从努力补齐厕所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开始。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进行“厕所革命”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6 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惠安 南中 2019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