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龙海二中五校联考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课内相关知识点(本题 21 分)1 (本题 3 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修禊事(q) 流觞曲水(shn) 放浪形骸(hi) 桂棹(zho)B 临文嗟悼(do) 嫠妇(l) 愀然(qio) 匏樽(po)C渐(jn)车帷裳 椒丘(jio) 彭殇(shn) 枕藉(ji)D匪我愆(qin)期 王事靡盬(g) 朝谇(cu) 溘(k)死2
2、(本题 3 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A顺流而东也 B少长咸集C长余佩之陆离 D侣鱼虾而友麋鹿3 (本题 3 分)与“而又何羡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仰观宇宙之大 C何为其然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完全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咥其笑矣 芳菲菲其弥章 偭规矩而改错B 岁亦莫止 哀吾生之须臾 当其欣于所遇C将子无怒 悟言一室之内 山川相繆D 屈心而抑志兮 引以为流觞曲水 相与枕藉乎舟中5 (本题 3 分)下列各项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繆 繆:盘绕 修短随
3、化 化:变化B 渐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周:合C 其黄而陨 陨:落 其致一也 致:情趣- 2 -D纵一苇之所如 如:相似 偭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6 (本题 3 分)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信誓旦旦伏清白以死直兮亦将有感于斯文B宁溘死以流亡兮或取诸怀抱羡长江之无穷C徘徊于斗牛之间仰观宇宙之大哀吾生之须臾D怨灵修之浩荡兮虽体解吾犹未悔死生亦大矣7.(本题 3 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
4、5 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雅”又分“大雅”和“小雅” ,主要来自民间。其艺术手法主要为赋、比、兴,对后世影响很大。C 苏轼在散文写作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词作创作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在书法成就上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D “楚辞”是春秋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此外还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
5、面各题。乱世才子郁达夫唐宝民如果要在群星灿烂的中国现代文坛选择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来,恐怕非郁达夫莫属了。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使他的人生更具悲壮色彩。郁达夫出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在离乱中度过。在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的出生是“悲剧的出生” 。他的家庭,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乡绅家庭,但彼时早已家道中落。更为不幸的是,出生三年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从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多年以后,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儿时的回忆,谁也在说,是最完美的一章,- 3 -但我的回忆,却尽是些空洞。我所体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
6、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在紧逼着我。 ”童年的这种经历,无疑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风格,其作品的苍凉沉郁,那种与生俱来的忧伤,那种心灵深处的苦闷,无不带有童年时代的烙印。作为乱世才子,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黄仲则慨叹“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而郁达夫则抒发了“牵情儿女风前烛,草檄书生梦里功”这样的情怀。二人的经历和结局也相类似,黄仲则流落到山西运城,以三十岁的壮年客死他乡;郁达夫一袭青衫走马江湖,最终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命丧日本宪兵之手。他们是同样的清醒者,黄仲则生长于康乾盛世,但他却发出了盛世的哀音: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郁达夫则在暗夜中叹息: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
7、说帝秦。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有意去学他。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家们塑造了“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则是塑造了“零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零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这与鲁迅先生致力于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疗救的努力如出一辙。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胸怀家国天下,“河山两戒重光日,约取金门海上盟” 。罗素曾经提出过支撑人生活下去的三种动力,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郁达夫即是这样的作家,他
8、的创作是一个充满强烈悲悯意识的过程,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恰恰是一个优秀作家不可缺少的价值立场。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丝毫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他为她筑下了象征着爱之永恒的风雨茅庐,并发出了“死后神魂如有验,何妨同死化鸳鸯。百年人世多风雨,不及泉台岁月长”这样的感慨。然而,正所谓“浓情生爱,因爱生怖” ,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朝夕相处在一起,各自的矛盾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分手的无奈结局。1945 年 8 月 29 日 20 时许,在印尼苏门答腊家中与朋友聊天的郁达夫被一个
9、土著青年叫出去,从此神秘失踪。后有消息证实,郁达夫于 1945 年 9 月 17 日惨死于日本宪兵之手,彼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郁达夫也等到了祖国抗战的胜利,然而,尚未来得及欢呼,就以身殉国,令人扼腕叹息。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做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 4 -(摘自 2012 年 10 月 9 日福建日报)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郁达夫曾经历“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困窘,也因此感受过世人的白眼。B 郁达夫与王映
10、霞的惊世骇俗的婚恋,最终以分手告终,皆因“风雨茅庐”不能使爱永恒。C 本文仅围绕文风、婚恋、结局三个方面组织材料,写出郁达夫极其传奇的名士风采。D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悲剧,为郁达夫的传奇人生抹上了最后的悲壮。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 “乱世才子郁达夫”作为标题有总领全文的作用,既交代了郁达夫生活的背景,又点明了他的才情,正是因为乱世,才让他成为一位最具名士之风和传奇色彩的作家。B 郁达夫与清代诗人黄仲则十分相似,二人虽非都生于乱世,而且他们的情怀、经历和结局却都相类似,郭沫若曾说:“达夫似乎很喜欢清代诗人黄仲则。他不仅喜欢他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他似乎
11、有意去学他。 ”C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是塑造了“多余人”这一形象。在强调自己是无用的“多余人”的同时,表达的是内心希望自己有利于国家与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他的创作充满强烈悲悯意识和人道主义的情怀。D 郁达夫是一个性情中人,在爱情上更是如此,一旦爱了,便不顾一切地向温暖靠近,在与王映霞那场惊天动地的婚恋中,他表现出了火一样的激越之爱。两个原本属于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虽然走到了一起,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灼伤之痛。E. 本文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作者通过大量侧面描写,并通过对比的手法给读者介绍了郁达夫深沉忧郁的文风,惊世骇俗的婚恋,以及最后在异国他乡以身殉国的凄惨结局。10文章说郁达夫的人生
12、“更具悲壮色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4 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 2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 5 -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
13、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
14、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1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左徒”是楚国的官名, 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15、 B 古人的“名” ,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字退之。C “大夫”是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D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B 秦惠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齐国扫障碍。C 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
16、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D 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听从屈原的反对停止出行。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分)- 6 -(1)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4 分)(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4 分)(3) (课内文言文翻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5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12 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 。(3)
17、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4) 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 ”(5)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 ”(6)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 ”五、诗歌鉴赏(本题 11 分)立 春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注】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华安 一中 长泰 南靖 平和 龙海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试题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87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