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规范”是指A. 分封制度B. 世袭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后历朝历代都沿用此制,并进行一定的完善。A 分封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 B 世袭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能选;D 宗法制度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不
2、能选。 故此题应选 C 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中央集权制度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 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 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可知,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A 项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任用亲信组成中朝,压制宰相为首的外朝;B 项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对皇帝负责,把宰相权力一分为三;C 项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所以
3、A、B、C 都体现了题干的观点,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一2度反弹,不能体现材料的观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演进3.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在传统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 ,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九品中正制D. 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极为重视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的民俗,与题干中的“供奉祖先牌位”珍惜亲情,尊宗敬祖密切相关,故 B 正确;分封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
4、封领地和相当的权力,与题干中的传统节日无直接关系,故 A 错误;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题干中“供奉祖先牌位”无关,故 C 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唐朝时期实行的削弱相权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中“供奉祖先牌位”无关,故 D 错误。点睛:宗法本身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抓住关键信息“家中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联系宗法制的内容特点解答即可。4.秦朝廷尉李斯在一次议政时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实施了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国并行
5、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分封制的弊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分封制的弊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项正确。分封制是材料废除制度,故 A 项错误;B 项是秦朝3中枢机构,排除;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5.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 ,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 君主专制得
6、以不断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 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反映了皇位的血缘世袭的特点,说明统治者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它并不是帝王治国思想的决定因素,故 B 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井田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 C 错误。皇位的血缘世袭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故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死后传位给子孙”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皇位血缘世袭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6.“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A. 强化了皇权B.
7、 限制了皇权C. 被历代沿用D. 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结合所学可知,明朝设立内阁,进一步强化了皇权,故 A 正确,B 错误;C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内阁的设立,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不是主要影响,排除 D。7.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 ”其中的“ 国家政体”指(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4【答案】B【解析】秦朝时期秦始皇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8、被以后历朝历代所沿用,B 正确;A 属于王位承袭制度;C 属于官员体制;D 属于监察体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8.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士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 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C. 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D. 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答案】A【解析】【详解】行省是流动的中书省,地方重大事情都需上报中央裁决,行省和宣慰司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故项正确。元朝除了设置行省,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
9、管理,故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的信息,故项错误。行省长官是由中央派往地方,材料并没有说明是汉人还是蒙古人,故 D 项错误。9.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这一做法A. 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B. 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 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D. 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答案】D【解析】根据“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可以看出,进士考试把策论、儒家经典、历史知识和文采能综合起来考查,有利于提升官员综合素质,故 D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抑武” ,A
10、错误;“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说明进士考试重视社会实际问题的策略,B“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的表述不恰当,排除;材料表明进士考试把策论、儒家经典、历史知识和文采能综合起来考查,5无法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C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 ,根据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分析解答。10.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的阁臣A. 实际上充当了宰相的职能
11、B. 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C. 听命和从属于皇帝的权力D. 完全没有处理朝政的权力【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其“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说明内阁只是皇帝的助手,听命和从属于皇帝的权力,故 C 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A 说法错误;B 表述太绝对,错误;D 项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联系所学内阁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1. 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氛围;也促进
12、了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建立,被西方誉为“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科举制。依据所学,科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B 是监察制度,排除;A选关的依据是“军功” ,D 选关的依据是门第,与题干中的“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公平、公正、合理”不符,排除;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打破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通过考试选官,相对公平、公正,故选 C。1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6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
13、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筑长城D. 统一度量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反映了秦始皇认识到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 ,推行郡县制,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3.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简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 军机大
14、臣获得宰相职位D.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乾隆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 A。根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C。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 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武威 第十八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