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第一卷)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公元 755 年安史乱前和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
2、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中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
3、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適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
4、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虽然那时写边塞的作品还很缺少爱情成分。2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开篇“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以假设关系句式表达,
5、隐含着作者对“高峰”说的质疑。B. 希企隐逸,爱好自然的隐士形象是出世的,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侠士形象是入世的,表象上是迥异的形象,背后是生活道路与态度的歧异。C. 就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而论,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堪为先声,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发扬光大之,韦应物、柳宗元妙手承传。D. 边塞诗虽然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的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但是对战争的讴歌是有度的,往往还反对开边。2.下列关于“盛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盛唐顾名思义就是唐王朝的昌盛时代,通常指的是从玄宗即位的 712 年到代宗登基的 762 年共半个世纪的时段。B.人们所说的“盛唐气象
6、”指的就是或高蹈的退守或热情的进取或因时变化而两者兼之的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C. 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甚至王维等人的大量边塞诗中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兼具,集中反映了盛唐的进取精神。D.盛唐诗歌题材广泛,隐逸自然的隐士与向往边塞的侠少而外,还有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等多样的内容。3. 下列关于“边塞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B.边塞诗中塑造了许多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C.边塞诗极尽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源出南北朝的鲍照、刘琨,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
7、。3D.王维常以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出现,有评论家把他和“高岑”等并提,就是因为他们都长于七古。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17 分)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
8、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
9、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注乃者:往日,上次。顜(jing):明确。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授予官职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以为兴趣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5. 下列各组中文化常识
10、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A.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B. 宰相是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C.说、劝、规、讽、讥、谤、谏都是表劝说的词。 D. 视事:在任,在职;办公。与文中“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中的“事事”意思相同6.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吏舍日饮歌呼 亦歌呼与相应和A. B. C. D.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11、。(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使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
12、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府符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5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
13、年,正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诛降逆贼杨异等 降:使投降B.闻贼规欲北度 规:谋划C.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雅:儒雅D.视事七年,正化大行 视事:任职9. 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C、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
14、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部署军队,带领冲锋陷阵的骑兵,消灭了敌人。B.当时萧广放纵士兵不法,百姓惶恐不安。杜诗立即向萧广晓喻利害,但他仍旧我行我素,于是杜诗上报朝廷而击杀了萧广。C.任南阳太守期间,杜诗生活节俭,廉洁公正,诛杀强暴,树立威信,并且还擅长计划谋略,爱惜民力,为民造福,因而百姓热情地讴歌他。D.杜诗虽身为地方官,但一心为朝廷着想,忠直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上奏。11.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出来。(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2)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13 题。夜泊牛渚怀古李 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
15、谢将军。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6注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谢将军:即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12.在“谢尚闻袁宏咏史”的古事中,寄托了诗人对人际关系怎样的理想?(5 分)13.尾联怎样描绘景物?有何作用?(5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
16、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4.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617 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碛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16.“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武威 第十八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模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