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会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动。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 168 平方千米产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对“西湖龙井的地理标志保护生产地域面积为 168 平方千米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 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C. 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 D. 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2. 快速地估计 2012 年西湖春茶的产量,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RS B. RSGPS C.
2、 RSGIS D. GISGPS【答案】1. A 2. C【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含义及地理信息技术。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产地,说明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但不等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茶的产地界线是模糊的;西湖龙井茶产地主要分布在西涌风景区周边,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西湖龙井茶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C 正确。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取春茶的长势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估算春茶的产量,即利用 RSGIS 快速地估计 2012 年西湖春茶的产量。【1 题详解】“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
3、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产地,说明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区有差异性,但不等于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茶的产地界线是模糊的,A 错、D 正确;西湖龙井茶产地主要分布在西涌风景区周边,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B 正确;西湖龙井茶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特色,C 正确。选 A 正确。【2 题详解】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取春茶的长势和,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估算春茶的产量,即利用RSGIS 快速地估计 2012 年西湖春茶的产量;GPS 是导航和定位功能,不能确定和估算产量。选 C 正确。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2素造
4、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下列荒漠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B. 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C.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D. 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4.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设置人工草方格沙障C. 扩大绿洲农业的面积 D. 退耕还草【答案】3. C 4. B【解析】【3 题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
5、漠逼近赤道地区主要是因为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4 题详解】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绿洲退化,该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宜植树造林,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读“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下列小题。35. 图中 A 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 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6. 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
6、不易下渗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 7. 图中 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4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 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造成破坏【答案】5. A 6. C 7. D【解析】【5 题详解】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 A 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6 题详解】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
7、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选 B 项。【7 题详解】图示 B 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自然植被为草原,但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破坏植被而导致了土地退化。考点:本题考查了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评:本题以我国西北某区域为载体考查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时要结合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果实质量高;环境问题除自然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8. A、B 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8、 )5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A. B. C. D. 9. C 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A. 人类不合理灌溉B. 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C. 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D. 夏季风强劲【答案】8. B 9. C【解析】【8 题详解】读图 A、B 两地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大风,蒸发旺盛;农业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绿洲或者河流附近,灌溉多以大水漫灌的方式为主,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故正确;该地区降水量少,水的淋溶作用弱,盐分随季节
9、变化小,故正确;B 地位于河流谷地,土壤肥沃,故错误;A、B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为发达,开发较早,故错误;所以该题选 B。【9 题详解】读图 C 地处于我国东部江苏沿海地区,以低洼的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低,沿海地区海水浸渍或者倒灌,导致地下水的含盐量较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形成盐碱地,故 C 正确;夏季风强劲,降水多而且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大,盐碱地应当较少,故 BD 错误;人类不合理灌溉属于人为原因,故 A 错误;所以该题选 C。【点睛】我国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和措施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 ;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
10、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610.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11.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 b 中分别对应的是( ) 。A. 、 B. 、 C. 、 D. 、【答案】10. C 11. C【解析】本题考查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会宁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地理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