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 年下期期中考试两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科考试试卷友情提示:1. 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 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
2、等, “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 ,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
3、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 2 -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
4、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1. 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
5、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 “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 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 无纸化自动办
6、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C. 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D. 解决“提笔忘字”问题的最实际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3 -B. 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 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 行
7、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答案】1. A 2. C 3. A【解析】试题分析:1. 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 A项“提笔忘字”的原因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或电脑打字。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
8、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C“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文中的表述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A项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的,而只
9、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且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日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2015 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据记者了解,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教育部希望通- 4 -过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教育交流合作。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我们最想做且开始启动的就是,推动我们的高考成绩让国外认可。 ”于继海在该论坛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已在进行中,但距离目
10、标尚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这一动态旋即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因为高考成绩“走出去” ,就意味着会对高中毕业生留学产生较大影响。记者为此第一时间了联系教育部国际司,希望就目前中国高考成绩获国外认可程度及教育部的后续举措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采访申请未获回应。不过,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中国高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早已初具效力。5月初,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菲茨杰拉德在北京宣布,中国高中生从 2015年起可以凭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无须再花时间准备托福、雅思等考试。更早前的 2012年,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并公布了面向我国各省市学生的分数线,基本与各地本科一批次录取线持平。过线学生不需要
11、再读预科,当然,除了高考成绩,学生还要具备语言成绩以及经济等其他条件。此外,中国高考成绩在申请许多国家的高校时都有用。“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外国高校认可高考成绩,应该说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可信度的认可。 ”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说。事实上,全球各国之间互认高考成绩的情况并不多,因为教育体制不同,有的国家甚至没有统一高考。刘彦青介绍,我国高校招收留学生也不要求学生在本国的高考成绩,通常只是要求提供在本国高中的学习成绩,然后通过入学考试或者试读等方式选拔。目前清华、北大等高校采用入学考试制度,北交大采取试读制度,试读一年修不够学分的学生会
12、被劝退。刘彦青说:“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比如我们招收 60个学生,可能来自 30个国家,没办法了解这 30个国家的高考。 ”“来我国留学的生源目前还没法和美国等国家相比,我们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 GDP中占很大比重,它要吸引更多中国留学生,同时要保证生源质量。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 ”刘彦青说。让更多海外高校“认识”高考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教授刘海峰认为,推动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 5 -“实际上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成绩基本对应着每个
13、学生的实际水平。但是国外对我国高考的了解不多。我国的学生留学主要去往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多数依据托福、雅思、SAT 等语言考试来选拔学生。“现在,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中国高考,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的大规模考试让他们很惊讶,他们无法忽视高考的水平和效果。高考对数理化等学科的考查水平完全不亚于外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这是语言考试没有的。 ”刘海峰说。菲茨杰拉德也说:“对于中国学生而言,高考能测试出学生是否精通一个指定的整体知识体系,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刻苦学习并坚持到底的品质。 ”这意味着高考的质量评价正在得到国外高校的认可。但也有人指出,需要现性、正确地看待这种认可。因为和我国以高考成绩
14、作为唯一的录取依据不同,国外高校普遍实行自主招生,入学评价的依据各不相同。即使认可高考成绩,也不会直接按照高考成绩录取,但是不可否认,这有助于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早前我们重视国外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所做的推动也比较多,也就是我们高等教育的出口处推动比较多,现在相当多的国家认可我们的本科、研究生学历,中国的本科生可以直接申请读国外学校的研究生。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处推动工作做得不够,加强这一方面很有必要。高考的一个巨大的功能是,以考促学,国外高校越来越认可高考成绩,意味着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越来越认可。 ”刘海峰说。(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5、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在 2015中国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透露,我国已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等建立起高层人文交流机制。B. 目前中国髙考成绩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如澳大利亚名校悉尼大学宣布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官布可凭髙考成绩直接申请入学。C. 刘彦青认为,不要求国际学生的高考成绩,主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的高考体系;而我国出去留学的生源相对来讲非常庞大,比如澳洲,留学市场在其 GDP中占很大比重,所以参考我们的高考是很好的选择。D. 刘海峰认为,我国的高考非常严格,难度很大;国外高校越来越多地知道我们这种严格组织的、上千万人同时参加
16、的大规模考试,并了解高考的水平和效果。E. 这篇新闻报道了中国高考在世界教育上的巨大作用,赞扬了中国高考对世界教育所做的巨大贡献。- 6 -5. 中国高考及成绩“走出去”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现状怎样?请简要概括。6. 我国高考成绩“走出去”意义重大,结合文本,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的。【答案】4. BD 5. 在留学中的作用初具效力。有的外国高校认可中国的高考成绩,这是国外高校对我国中等教育水平的认可和对高考及成绩可信度的认可。正在推动中国 高考逐渐被海外高校所“认识” 。 6. 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使中国高考成绩“走出去”很重要,既可以使中国基础教育
17、和高等教育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又可以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多的教育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让世界了解中国高考的质量评价,有助于中国高考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海外国家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质量认可。【解析】4. 试题分析:项,不合文意,选项中的后半句系“据记者了解到的内容” 。项,范围缩小,原文中“主要是?”之后还有“也不了解他们的成绩后面说明的东西”这一内容。 项,概括错误。这篇新闻报道了教育部正在推动我国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希望中国教育“走出去”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i型逆袭筛选的题目,题目是“中国高考及成绩走出去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现状怎样” 。全文三个部分
18、,均围绕这一轮提展开,三则材料均有小标题,因此通过小标题即可概括,由此得到答案。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6. 试题分析: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
19、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此题注意材料中的专家“刘彦青” “菲茨杰拉德” “刘海峰”的观点。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7 -鸿门宴(节选)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
20、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得兄事之 事:事情 B. 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C. 毋内诸侯 内:通 “纳”,接纳 D. 籍吏民,封府库 籍
21、:登记8. 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为之奈何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D. 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倶9. 下列加点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使使以闻大王C. 秦武阳色变震恐,群臣怪之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0. 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安与项伯有故(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7. A 8. D 9. C 10. (1)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2)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7. 试题分析:事,对待。- 8 -8.
22、试题分析:A 项,代词,这件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B 项,介词,替/介词,被;C 项,介词,和/介词,动词,亲附;D 项,表原因。9. 试题分析:C 项,意动用法。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10.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安”译为“怎么” 、 “故”译为“交情” 、 “出入”译为“进入”、 “非常”译为“意外事情” 。参考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
23、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
24、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刘文静字肇仁,倜傥有器略。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醴陵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联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