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 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 1, “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 ,“宗“字形为图 2, “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 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 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D. 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答案】D【解析】据材料“捧酒献于祭台上尊祖祭祀的庙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祖先体现了血缘宗族的特点,这说明血缘
2、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周的统治集团是否实现高度集权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周王权充满神秘色彩,故 C 项错误。故选 D。2. 公元前 323 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A. 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 B. 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C. 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 D. 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答案】B【解析】据材料“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称王,说
3、明分封制瓦解,故 B 项正确;诸侯称王不是诸侯变法改革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王位世袭传统被动摇,故 D 项错误。故选 B。3.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反映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 -C. 垂直管理,互相监督 D. 国家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答案】D【解析】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
4、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既有国家政府的职能,又有皇帝宫廷事务职能,两者项混杂,故 D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彼此牵制的特点,故 A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垂直管理,互相监督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宗庙礼仪、宫殿警卫御用车马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这些职能体现了国家政府的职能和皇帝宫廷事务交叉,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进行正确判断。4. 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5、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故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正确;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度,不属于君主专制加强的方面,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再据选项关键信息进行逐一分析,注意区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的含义,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然而封
6、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A. 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 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 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答案】B【解析】据材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无叛郡”说明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故 B 项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国家统一,故 A 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王可能威胁王权,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故- 3 -D 项错误。故选 B。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
7、确的是A.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隋唐的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是三省六部制,其机构职能明确,但决策、审议、执行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牵制。B 不符合隋唐史实,C 表述错误,D 是清代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7. 宋代 134 位宰相,123 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反映了宋代A. 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B. 科举制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 人才
8、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答案】C【解析】据材料“134 位宰相,123 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出身的宰相文化素质高,说明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故 C 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重文轻武导致冗官现象严重,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层平等,故 B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人才选拔做到了公平和公正,故 D 项错误。故选 C。8.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C.
9、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 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据材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朝设行省和宣慰司管理地方,说明当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故 C 项正确;行省并不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行省拥有军政大权,故 B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省与前代的政治制度的关系,故 D 项错误。故- 4 -选 C。9.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明英宗时期
10、初设内阁 B.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B【解析】据材料“太皇太后委政内阁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故 B 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废丞相后政治腐败,故 C 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 D 项错误。故选 B。10.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A.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立嫡以长不以
11、贤”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A 是科举制;B 是九品中正制;C 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和方法,与题干选官制无关;D 也是九品中正制,只是到了后来不能选出真正的人才,而被世家大族垄断而已。所以 A 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1.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C. 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D. 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5
12、 -【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公到三省六部,再到内阁、军机处,这反映了君主专制逐渐加强,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三公属于秦朝、三省六部属于唐朝、内阁属于明朝、军机处属于清朝,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注意材料信息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发展,而不是中央集权的问题,据此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判断。12. “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
13、的改革,他为平民提供在政府的席位,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并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材料中的“他”是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从材料“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可知是与梭伦改革有关,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贵族统治,提高了平民尤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所以答案选 A;其他改革信息不符合。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14、考点:19 世纪以来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经济危机时期文学13. 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A. 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 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C. 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D. 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答案】D【解析】据材料“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
15、活,故 C 项错误。故选 D。14. 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 6 -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B. 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C. 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D. 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答案】D【解析】据材料“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局限性,容
16、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说明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故 D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是直接民主,没有遭到破坏,故 A 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是公民的民主,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 ,这说明柏拉图批判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局限性,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5.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A.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 古罗马对
17、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C. 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D【解析】据材料“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的目的,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故 C 项错误。故选 D。16.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 ”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 ”下列关
18、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A. 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B. 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C. 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 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7 -【答案】B【解析】据材料“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影响深远,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故 B 项正确;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范围较小,不能体现罗马法的世界影响,故 A 项错误;“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也不能准确体现罗马法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不属于世界影响,故 D项错误。故选 B。17. 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醴陵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联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