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南省怀化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怀化三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湖南省怀化三中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月亮与中国民俗节日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行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
2、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
3、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清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
4、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东京梦华录 ) 。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 2 -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梦梁录 ) ;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最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 “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 ,月饼在宋代已经
5、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民间拜月的情趣,以及有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可能都与月亮的运动规律有关联,其中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文化礼俗。B. 商代人、春秋战国时期人、汉代人对日月之神的称
6、呼大同小异,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古代先民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C.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秋分时期祭祀月亮都是皇家独有的礼制,这可能与神权控制有关,日月这样的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D.根据沂南发现的汉画像石,我们可以推测,古人认为地上的昆仑山和天上的月亮联系紧密,也能推测出嫦娥是由西王母演变而来。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中秋赏月是文人的时尚,吟咏的诗句较之以前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唐宋士人的精神气质不同,赏月的情趣大相径庭。B. 从文人赏月的雅趣,到民间拜月的情趣,再到有心吃月饼的俗趣,节俗形态的重大变化也体现了中国民众心态的不断调整与变化。C
7、. 宋代时月饼已经出现,由于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可以象征团圆,所以大约到了明朝,它逐渐成为中秋时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D. 从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等文献来看,南宋都城杭州,上自贵家如王子皇孙,下至民间如中小商户,都在中秋夜宴饮赏玩。-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祭祀日月的活动,只能由周天子及其各地的代表主持,在早晨祭祀太阳,在晚上祭祀月亮,而百姓应该没有祭祀日月的权利。B. 从商代到唐代,尽管随着人们时月亮理性认识的逐渐增强,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但是中秋赏月成为大众节日的契机还没有到来。C. 理学思想越深入人心,民间的乡族观念就会变得越强,人们对家庭
8、的依恋情绪就更为浓烈,中秋文人赏月的常俗意义也就会变得更大。D. 宋代人在中秋节赏玩月亮,他们把月饼作为中秋馈赠亲友的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这些节日活动也能展现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精神。(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酒”中的乾坤秦悦东家不像个东家。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 “李白斗酒诗百篇” “劝君更尽一杯酒” “桃李春风一杯酒” ,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 ,书圣王羲
9、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4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消息
10、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11、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还有,高粱,大豆,红薯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
12、来。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5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
13、事?!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 “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B.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C.文中将东家比作长长的竹竿, “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以生动的比喻表现出东家身材的单薄和处境的艰难。D.文中写小麦
14、、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高大的形象。5.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6 分)6.文章结尾“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结尾的用意。 (5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 8%,较 2015年上升了 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本,与 2014年相比增加了 0.02本,但对比 2013年的 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 54.7
15、6期和 4.91期,与- 6 -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35本、2.48 本、3.22 本和 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年的 58.1上升至64.0,提升了 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分钟,比 2014年的 33.
16、82分钟增加了 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小时。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 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后以 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OO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2014年,我国 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 2007年增加了 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 年 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 20
17、07年上升 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 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 年人均图书阅读量 4. 56本、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 、美国颁布
18、卓越阅读法 ,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 - 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7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 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 40本、20 本和 11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个
19、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 个国家平均值 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 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自2016 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根据材料一,2015 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 2014年增长了接近
20、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小时。B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 ) (5 分)A材料一显示 2013至 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B材料三
21、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8 -D材料一显示,2015 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9请你就如何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22、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 ”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怀化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