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441_446).doc
《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441_4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441_446).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441-446)评卷人 得分一、单选题1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与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 、 “尊祖”与“敬宗” ,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 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疏远,甚至互相兼并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取足够税收D 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阻碍官僚体制发展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 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 生产
2、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 B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C 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 D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3汉语中“父子” “婆媳” “君臣” “将士” “男女” “父母” “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 , “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B 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C 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4 (题文) 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 ,端由于此循规蹈 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
3、”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A 维护家族团结和睦B 灌输儒家伦理道德C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 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2 -5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 朋党之争B 内阁的作用C 六部权利削弱D 军机处的设置6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民军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这表明元代A 行省制度最初是临时机构B 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皇权C 行省制度主要管理军事D 行省制度来源于唐代中书省7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
4、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 封建政府的提倡 B 小农经济的稳定 C 儒家思想的流传 D 宗法传统的影响8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D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A世卿世禄制取代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并行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的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
5、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3 -A 表明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B 加强了专制皇权C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1 (题文)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A 胡惟庸打压内阁B 胡惟庸家藏万金C 相权妨碍了皇权D 中央集权亟待加强12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会的盲目排外主义被鼓动起来,清政府同时对若干个世界一流国家宣战,将国家陷于劫难之中,中国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些代价不包括A 赔款白银 4.5 亿两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6、为“使馆界”C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3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第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划成拆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皆包括在划界线内。 ”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14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
7、治中国的工具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4 -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15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16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在抗日红军大学讲演时说:“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
8、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作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这里“正确的理论”是指A 土地革命理论B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持久抗战思想D 全面抗战路线171936 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B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 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D 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18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
9、,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5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19蒋介石曾在某战区作战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 ”该战役的历史作用是A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计划 B 扭转了抗战初期局势C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 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20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
10、国主义侵略的完全上胜利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标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1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崭新的阶段”是指A 全面抗战的爆发B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C 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D 民主革命全面开始22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中最大的变化是A 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B 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C 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D 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231853 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 ,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
11、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 ”这一政策A 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B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4 (题文)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A 更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B 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C 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6 -D 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25张鸣教授论道:“尽管破坏不那么大,但革命毕竟是一场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激烈变革。革命后,中国的国门上的招牌变了,从一个君主专制的政体,变成了最先进的美国体制但是,革命后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制度,落到实处,的确大有
12、困难。 ”革命后新制度的落实“大有困难”根本上是受制于A 革命造成的破坏程度B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C 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D 帝制思想根深蒂固26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27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 、 “满奴” 。这说明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 政治变革推动
13、民众习俗变化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28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各地行礼自为风气,或仍沿前清旧习,或滥用缛节繁文、新旧庞杂、漫无标准为由,准备核定颁布婚礼草案 ,其中心是:矫正奢侈,消弭诈伪,破除迷信,提倡质朴,并酌情采纳旧的礼仪制度中的可用部分。该婚礼草案 ( )A 表明婚姻关系纳入到法制轨道B 抛弃了旧式婚礼的程序C 消除了新旧婚制间的尖锐冲突D 是新旧婚俗调和的产物291949 年 1 月 15 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 ,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 ,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 ,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 7 -为“第三野战军” ,把原东北
14、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中央军委的这决定A 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 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 落实了七届二 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 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30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31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
15、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 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C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遭侵犯32 (题文)中共夺取政权的基础是在农村,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奋斗并取得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特征则是在中心城市发动游行、罢工和起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间比中国革命短得多。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 )A 革命斗争策略不同B 经济结构及水平不同C 城乡人口数量不同D 敌对势力的强弱不同33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总结部队工作经验,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三大纪律内容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 民一点东
16、西;打土豪要归公。由此可见新式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是( )A代表工 农利益 B战斗力强- 8 -C服从指挥 D注重战术34 (题文)1936 年 4 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指示,要求尚未分配土地的地区,今后应执行不没收富农的财产,以及富农有与贫下中农分得同等土地之权的新策略。这一新策略A 放弃了土地革命的要求B 有利于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 适应了民族革命的需要D 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局面3535 “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
17、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为新文化运动。 ”(梁实秋我参加了五四运动 )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A 在共产党领导下学生运动日益扩展B 中心最初在北京C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 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36建国伊始, “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 ,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A 中共领导成立了民主联合政府B 人民政协具有平等协商的精神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基本形成D 民主党派在建国时起决定作用37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A 使农民阶级
18、上升为领导阶级B 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大为提高C 工农的地位没有变化D 使工人不再需要参加体力劳动381954 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实际上是指- 9 -A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B 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C 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39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 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的出山与下列哪项制度相关联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一国两制”40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一般省份每 80 万人选 1 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这反映了( )A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发展B 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D 选举法案有待进一步完善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信息是宗法制不能长久维持封建秩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晚期,各诸侯国各自发展,与周王室的亲戚关系日益疏远,出现了诸侯争霸混战的局面,故 B 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D 不
20、符合西周的史实。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若干诸侯国不再分封血缘贵族,而是派遣行政官员管理,这表明原本分封制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组织体系正在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故 C 项正确。生产资料所有制包括土地制度等,而材料强调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排除 A。B 项“完全”的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春秋时仅仅出现了县和郡的形式,尚未确立系统的郡县制,排除 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 10 -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 ,结合分封制崩溃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称谓可知,虽然前后都是并列关系,但前尊后卑,体
21、现了古代等级森严的宗法观念,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而是强调该现象反映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排除 A。材料中的称谓有些不涉及性别,C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材料反映了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而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 D。4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孝悌”可知,族规是基于血缘关系,其直接作用是维护宗族关系及内部秩序,故 A 项正确;B、C 两项不属于直接作用;材料未体现“家国一体”仅涉及“家”的层面,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孝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5B【解析】根据材料“明代” “国
22、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可知,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了内阁,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成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故 B 项正确;朋党之争带来的是朝政混乱而不是题干中的“正常运转” ,故 A 项错误;明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故 C 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是在清朝雍正年间,故 D 项错误。点睛:解题时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明朝、正常运转、一班大臣等,从中可以得出是明朝的内阁。6A【解析】根据材料“有征伐之役” “因事设官”可知行省制度最初是临时机构,A 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排除 B。行省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管理军事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10 月月 考试题 441 _446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