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doc
《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蠡县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河北省蠡县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 9 月月考试题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第卷 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漫谈“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品格孔子在后世被尊为圣人,享有至上的尊荣,然而在其所生活的时代,他却是处处碰壁,甚至发出了“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论语记录了时人对孔子的评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晨门与论语中其他的隐士都是勇于避世、果于忘世的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对孔子的评价虽在一定程度上含有一些讥诮的意味,是对
2、孔子的否定,但对孔子的认识却十分深刻,非常准确地概括了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即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又具有悲剧美的意蕴。孔子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而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他的政治主张并不为各国当政者所采纳,因此这只能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伟业。但孔子并没有放弃,靠的就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孔子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原因之一也正是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它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先民时期,是对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些著名篇章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
3、天舞干戚”等可以看作这种文化品格的最早源头。这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反映的却是中国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可以说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先声。然而,这种文化品格的确立是由孔子完成的,是他为之注入更为深厚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孔子为匡人所困,他说,文王去世后,周代的文化不都体现在我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后来的人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若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可见,孔子是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的,这既为他提供了自信的力量,也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孔子而言,
4、他的一切行动不是建立在预判了结果的基础之上的,而是从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出发,去做他该做的事。当然在做之前,他可能已经预见了事情的结果,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应有的行动。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鲁哀公而请讨之。哀公命其告夫季孙、孟孙、仲孙三子。孔子又告夫三子,不可。两次“告”的结果,孔子是早就知道的,但“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子路也曾经说过,君子出仕,要尽其应尽之职责,而其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这种对于形势的认识,应来自孔子。为与不为,都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孔子所确立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朱熹论语精义曰:“夫可不可在天,而为不为在己。圣人畏天命,
5、故修其在己者,以听之天,未尝遗天下。圣人亦不敢忘天下。虽知其不可,得不为哉?”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七亦云:“知其不可而不为者,晨门之所以贤;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者,夫子之所以圣。晨门但知晨几,而不知夫子之为夫子者也。”他们都看到了这种文化品格的可贵之处与重大意义。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身上集中体现出来。屈原和文天祥便是其中尤为特出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是他们高洁品格、高尚人格的光辉写照。他们的言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突出表现,尤其在国家和民族面
6、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影响深远。今天,“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一生的主流精神,他编订六经、广收门徒、周游列国,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产生重大的影响,靠的就是这种精神。B孔子之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被众多优秀的代表人物继承,特别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亡的重大关头,起到了重大的精神支撑作用。C孔子确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化品格的内涵,在孔子身上,这种品格体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
7、命感,也是一种文化的自信。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等正是这种文化品格的前奏。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晨门讥诮孔子,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孔子;但他说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充分肯定了孔子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奋斗精神。B宋代钱时认为晨门“贤”在“知其不可而不为”,但晨门不了解也不可能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不可以不为”,因而晨门成不了“圣人”。C陈成子弑其君齐简公,孔子“告”鲁哀公,要求出兵讨伐,哀公也同意出兵,让他“告”季孙、孟孙、仲孙三子,结果不被三子许可。D“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反映
8、了上古时期原始先民的意志品质,是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文化品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一切行动都不计后果,只要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标准,即使在做之前明知会失败,他仍会毫不动摇,这也正是其人生悲剧所在。B对于“为”与“不为”,孔子不是站在个人得失上所作出的功利性选择,而是“听命于天”,“不敢忘天下”,因而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C孔子在其所生活的时代处处碰壁,主要原因是他总以文王、周公的继任者自居,他的自信使各国的当政者感到了威胁,从而不敢接纳他。D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品格,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直到今天,仍是我
9、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擢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
10、城,旨将筑之,州将日:“吾州据险,敌必不来。 ”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
11、】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鸷(zh)武:勇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
12、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 “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
13、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念奴娇赋雨岩 辛弃疾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廓。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作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丘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
14、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注 这是词人被弹劾去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雨岩是带湖附近博山的一处山崖胜景,词人在博山有书舍距此不远。藉:凭借,借助。北窗高卧:出自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太古时代在生活上无所系念的人)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形象。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1)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2) 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
15、场面的句子是: , 。(3)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4)题。(25 分)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朱 自 清 写 作 时 , 往 往 要 先 细 心 斟 酌 后 才 会 动 笔 , 往 往 写 完 无 须 修 改 。 但 因 为 注 重 质 量 ,他 每 天 最 多 写 500 字 。 所 以 , 他 的 清 贫 一 部 分 原 因 是 因 为 写 得 太 慢 。 荷 塘 月
16、 色 中 提 到 了 蝉鸣 。 有 人 写 信 给 朱 自 清 , 说 蝉 夜 晚 是 不 叫 的 。 朱 自 清 便 写 信 向 昆 虫 学 家 请 教 。 后 来 又 两 次 亲 耳听 到 月 夜 的 蝉 声 , 他 才 相 信 自 己 没 有 写 错 。 为 此 , 朱 自 清 专 门 写 了 一 篇 文 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
17、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 23 年,担任系主任 16 年,开了 16 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 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
18、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 ,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 ,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 1924 年 7 月 28 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
19、记录:1924 年 7 月 29 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 30 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 1942 到1943 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
20、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1945 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 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 1948 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 。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
21、48 年 8 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 38.8 公斤。1948年 8 月 12 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 6 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 (沈从文) 、 “最完整的人格” (李广田) 、 “完美的人格” (叶圣陶) 。相关链接: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
22、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 “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 23 年,担任系主任 16 年,开了 16 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C据友人回忆,47 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蠡县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