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河北武邑中学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Mg:24 K:39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 每题 2 分,21-25 每题 3 分,共 55 分。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应该印有的警示标记为 D。考点:警示标志2.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 、二氧化钛(TiO 2)中氧元素为2
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设 TiO2中 Ti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x+(-2)20,解得 x+4。答案选 D。3.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H2 B. 2H2 C. 2H D. 2H+【答案】C【解析】【分析】2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 1 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只能够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
3、字,只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离子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据此判断。【详解】A、H 2表示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1 个氢分子,1 个氢分子由 2 个氢原子构成,A 错误;B、2H 2表示 2 个氢分子,B 错误;C、2H 表示 2 个氢原子,C 正确;D、2H +表示 2 个氢离子,D 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注重基础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小。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向(NH 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Ba 2+SO42 BaSO 4B.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
4、化铝溶液 Al3+4OH AlO 2 +2 H2O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 3 + OH CO 32 + H2O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 +2NO3 Cu 2+2NO2+2H 2O【答案】A【解析】【详解】A.向(NH 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 Ba(OH)2时,铵根离子也会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A 错误;B.因为氯化铝的量少,故会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故 B 正确;C.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反应 HCO3 + OH CO 32 + H2O,故 C 正确;D. 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会发生反应:Cu+4H +2NO3 Cu 2+2NO2+2H
5、2O,故 D 正确;答案选 A。【点睛】本题主要从反应物的用量角度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但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与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一样。5.在某酸性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H4+、SO 42-、CO 32-、K + B. Na+、Ba 2+、Ca 2+、HCO 3-C. Ag+、SO 42-、K +、Cl - D. K+、Cl -、Na +、SO 42-【答案】D【解析】3【详解】A. CO 3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故 A 错误;B. HCO 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 Ag+与 Cl-不能大量共存,故
6、 C 错误;D. K+、Cl -、Na +、SO 42-四种离子和氢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 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中的离子共存问题主要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角度来进行考查的,同时隐藏了氢离子这个条件,需要熟知常见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复分解发生的四个条件。6.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食盐水 80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g 以下用游码),那么实际上他所配制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 8.5% B. 7.5% C. 14% D. 7.1%【答案】D【解析】【分析】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食盐水 80g,需要食盐 80g8%=
7、6.4g,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1g 以下用游码),则实际称量的食盐为 6-0.4g=5.6g.【详解】该同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食盐水 80g,需要食盐 80g8%=6.4g,水的质量为 80g-6.4g=73.6g,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他把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则实际称量的食盐为 6-0.4g=5.6g,所以实际上他所配制的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6g/(5.6g+73.6g)100%=7.1%,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明确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易错选 B,难点,物码倒置实际称量的食盐为 6g-0.4
8、g=5.6g。7.某学习小组辨析以下说法: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磷酸和醋酸都是多元酸;纯碱和烧碱都是碱。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有的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O;根据冰和干冰的成分考虑;金4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醋酸是一元酸;纯碱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详解】粗盐含有杂质,酸雨中溶有二氧化硫
9、,它们都是混合物,故正确;有的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O 不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冰和干冰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正确;金属钠和镁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故正确;醋酸是一元酸,故错误;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解题关键:熟悉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的概念,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易错点冰和干冰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到不同的结果。8.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
10、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 节日燃放焰火 B. 木炭烤熟食物 C. 西瓜榨成西瓜汁 D. 檀树皮制成宣纸【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A 错误;B、木炭烤熟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错误;C、西瓜榨成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正确;D、檀树皮制成宣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错误。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森林
11、着火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B.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林木可以随意砍伐C. 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D. 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答案】A【解析】【分析】5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B、根据要爱护植被,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解答; C、根据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手丢弃河道中,易造成白色污染解答; D、根据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旅游景区易引起火灾解答。【详解】A、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灭火,可以保护森林资源,故 A 正确; B、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水土流失,不能随意砍伐所需树木,故 B 错误; C、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随
12、手丢弃河道中,易造成白色污染,故 C 错误; D、随身携带打火机进入泰山旅游景区易引起火灾,故 D 错误。10.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A.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 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详解】A
13、、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 A 解释正确。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分子本身大小不变,故 B 解释错误。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 C 解释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 D 解释正确。11.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共存的是( )A. H+ Fe2+ Cl NO3 B. Na+ K+ OH CO32-C. NH4+ Na+ HCO3 OH D. Fe3+ H+
14、SO42 SCN【答案】B【解析】6【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离子反应分析解答。【详解】A. H+ 、Fe 2+、NO 3 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NO 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B. Na+ 、K + 、OH 、CO 32-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 正确;C. NH4+、HCO 3 与 OH 均反应分别生成一水合氨、碳酸根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D. Fe3+、SCN 在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答案选 B。1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 2SO3I 2H 2O2HIH 2SO
15、42FeCl 32HI2FeCl 22HClI 23FeCl 24HNO 3(稀2FeCl 3NO2H 2OFe(NO 3)3A. H2SO3I Fe 2 NO B. I Fe 2 H 2SO3 NOC. Fe2 I H 2SO3NO D. NOFe 2 H 2SO3I 【答案】A【解析】【详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反应H2SO3I 2H 2O2HIH 2SO4中亚硫酸是还原剂,碘被还原生成 HI,所以还原性是H2SO3I ;反应 2FeCl32HI2FeCl 22HClI 2中 HI 是还原剂,氯化铁被还原生成氯化亚铁,则还原性是 I Fe 2 ;反应 3F
16、eCl2+4HNO32FeCl 3+NO+2H 2O+Fe(NO3)3中氯化亚铁是还原剂,硝酸被还原生成 NO,则还原性是 Fe2+NO,所以还原性强弱顺序是H2SO3I Fe 2 NO。答案选 A。13.已知 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 X 能与 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 X 可能是( )A. N2 B. NO2C. NH3 D. NO【答案】C7【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均为 N 元素及其化合物,且 X 能与 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 X 可能是 NH3,发生反应:4 NH3+5O2 4
17、NO+6H2O,2NO+O 2=2 NO2,3NO2+H2O=2HNO3+NO;且 HNO3+NH3= NH4NO3。考点:氮及其化合物性质。14.实验室进行 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位置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进行 NaCl 溶液蒸发时,正确的操作过程为:放置酒精灯固定铁圈的位置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选 B。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5.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B. 冷
18、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 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 加热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答案】A【解析】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附近,A 项错误。16.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H2和 O2的反应B. 铁与 CuSO4溶液的反应C. Ba(OH)2溶液和 H2SO4溶液的反应D. Zn 和稀 H2SO4反应【答案】A【解析】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故不属于离子反应,A 项符合题意。817.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NA个 H 的质量为 1 gB. 2 L 0.5 mol/L N
19、a2SO4溶液中含 NA个 NaC. 32 g O2中含有 2NA个氧原子D. 标准状况下,1 mol H 2O 中含有 NA个分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N A个 H+的物质的量为 1mol,1mol 氢离子的质量为 1g,A 正确;B、2 L 0.5 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 1mol 硫酸钠,含有 2mol 钠离子,溶液中含 2NA个 Na+,B 错误;C、32g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 2mol 氧原子,含有 2NA个 O 原子,C 正确;D、1 mol H2O 中含有 NA个分子,D 正确。答案选 B。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18.在 0.1 L 由 NaCl
20、、MgCl 2、BaCl 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溶液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Cl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B. 该混合液中 BaCl2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C. 溶质 MgCl2的质量为 9.5 gD.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 1 L,稀释后溶液中的 Na+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0.1mol/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中 Na 有 NaCl 提供,因此根据钠元素守恒,即 n(NaCl)=0.11mol=0.1mol,故说法正确;B、根据电荷守恒,c(Na )2c(Mg 2 )2c(Ba 2 )=c(Cl ),代入数值,解得 c(Ba
21、2 )=(3120.5)/2molL 1 =0.5molL1 ,因此n(BaCl2)=0.10.5mol=0.05mol,故说法正确;C、m(MgCl 2)=0.10.595g=4.75g,故正9确;D、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 0.11/1molL1 =0.1molL1 ,故说法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知识。19.下列实验操作:过滤 溶解 蒸馏 取用药品 萃取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故正确;溶解固体时搅拌是加速溶解,故正确;蒸馏用蒸馏烧瓶,不用玻璃棒,故错误;取用药品用药匙,不用玻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