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昌十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10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战国以前, “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宗法制及其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D 项符合材料的描述,正确;A 项是政治
2、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B 项提及的是土地制度,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项是思想上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概况2.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这一制度的核心是A. 丞相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意思“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可知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制度中皇帝制度是核心,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3. 公元前 133 年,多次朝议后,汉武帝决定发兵 30 万征匈奴,企图诱敌深入、围而歼之。但终因汉朝官吏“具告单
3、于” ,匈奴全师而退,使汉军无功而返。据此推测,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有可能是- 2 -A. 实施推恩令B. 建立中朝C. 推行察举制D. 设置刺史【答案】B【解析】据材料“朝议汉朝官吏具告单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央机构的丞相等官员参与朝议,他们具告单于,说明相权对皇权有所制约,故汉武帝此后采取的针对措施建立内朝,以内朝制约外朝相权,故 B 项正确;推恩令是解决地方的王国问题,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设置刺史是为了监督地方官员,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B。4.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4、A. B. C. D. 【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历史又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与统一,分裂时地方势力崛起,但地方割据势力也在不断再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弱化,所以 D 项正确描述了这一过程,故答案为 D 项。A 项强调地方势力不断壮大,B 项说明地方势力没有变化,C 项强调地方势力先弱后强的变化趋势,均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不符,排除。- 3 -点睛:秦朝统一后通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总体来看,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在不断的加强之中,表现出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的发展趋势,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即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情况发生,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
5、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5.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够更直接参与城政治。 ”下面的雅典政治措施(制度)中,能体现直接民主的是A. 财产等级制度B. 公民陪审法庭C. 五百人议事会D. 公民大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的民主,其中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大会上都可以发言和表决,而且公民大会经常化,也最能体现直接的民主,所以正确的是 D,ABC不符合题意。6.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A. 判处奥赫死刑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C
6、.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D. 不予受理【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罗马法的实质,要清楚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是排除奴隶以外的群体,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所以材料中涉及奴隶的案件,法律规定不会进行受理,因此选项可以直接确定。7. 2009 年 5 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 65 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 4 -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 ”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A. 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B. 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C. 国王对内阁首相拥有实际任免权D. 议会
7、和内阁必须对国王负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 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结合备考应注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虽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政治模式下,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
8、,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同时,他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8. 1811 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 100 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A. 宪政制度确立B. 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C. 国王权力较大D.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宪政制度确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宪政制度已经确立,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是符合宪政制度规定的
9、,所以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宪政制度确立,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格兰银行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而非独立于政府,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国王权力不大,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 5 -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宪政制度确立9. 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首相可以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一种情境,实际是考
10、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的政府各个主要机构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英王是国家元首,但不掌握实权,内阁由议会选举中多数党组成,内阁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实权,内阁对外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要与首相共进退,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需全体辞职,或者首相呈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答案为 D。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之下政府各个主要机构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10.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代表国
11、家对外宣战、媾和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A. B. C. - 6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元首,能够作为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形式上任命首相,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选项英国的重大政策是由政府决定的,与国王无关;选项错误,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国王没有权力决定的。11. 近代历史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实行两院制。被称作“人民的双重代表制”的是A. 英国议会B. 美国议会C. 德国议会D. 法国议会【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议会是实行两院制,也就是议会分为两部分。A
12、选项英国议会只有一部分,故排除;B 选项美国议会分为参众两院,符合题意;C 选项德国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但是它不满足“人民的双重代表制” ;D 选项法国议会虽为两院制,但是两院权力有明显的差异,不能称为“人民的双重代表” 。点睛: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议会是否实行两院制,一个是是否满足“人民的双重代表制” 。首先根据“两院制”可以排除 A 选项;再根据“人民的双重代表制”可以排除C、D 选项。12. 2008 年 11 月 5 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在 4 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最终以 365 票对 173 票击败共和党对手约翰麦凯恩,当选第 56 届美国总统,成为美国
13、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由此说明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A. B. C. D. - 7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说法正确,说法错误,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 B。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 1787 年宪法两党制13. 1844 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 ,在美国最后生效需经A. 总统签署B. 众议院同意C. 外交部批准D. 参议院批准【
14、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对外战争、媾和与签约等属于美国总统的权力,但美国是三权分立国家,总统的权利受到国会的制约,签订此条约后,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美国宪法规定,对外条约在国会最后由参议院批准,这就是国会对总统的制约,答案为 D 选项。A、B、C 选项都不满足“最后”这一条件。14. 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所利用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经证实是虚假情报,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布什总统会被下列哪一机构批评A. 最高法院B. 国会C. 五角大楼D. 参谋长联席会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三权分立原则。美国总统出现了问题,有权弹劾他的是国会,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15、A 选项最高法院无权弹劾总统;C 选项和 D 选项都属于下属机构,没有这个权力。15. 1875 年 1 月 30 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 353352 票获得通过。该材料表明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 8 -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 ,这体现出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君主派的势力依旧很强大,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不是材料要体现的主要含义;
16、B 选项没有挖掘出材料的真实含义;D 选项说法错误,一票共和说明共和派势力不是很强。16.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A. 总统控制议会B. 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 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答案】C【解析】法国总统负责行政权,议会拥有立法权,材料体现出二者相互制约的特点,故 D 正确;总统由议会选举,不会控制议会,故 A 错误;二者权力分工不同,没有大小之分,故 B错误;二者相互制约,故 C 错误。17.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这突出表
17、现在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治制度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体现了不彻底和不完善性,故正确;宪法规定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也符合题意,故正确;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故排除;德国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符合题意,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 C- 9 -项正确,ABD 项都错误。故选 C。18.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
18、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 ”它揭示了德国A. 经济基础薄弱B. 军国主义根深蒂固C. 社会保障落后D. 不重视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体现出德意志的基础是军队,也就说明德意志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上的问题;C、D 选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保障和教育无关。19.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 ”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 南京条约B.
19、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虎门条约【答案】A【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进出口税收要和英国商量,体现出新的贸易规则,开辟通商口岸促使贸易组织发生变化,故 A 正确;B 主要是外国人在内地游历;C 主要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 是南京条约附件。20.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 10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文明迅速发展,要求拓展世界市场,故 B 正确。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工业革
20、命的产物,故 A 排除。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属于世界大势的表现,故 C 排除。西方列强加紧扩张,也属于工业革命的要求,故 D 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21. 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B. 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价格越来越低C.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D. 随着协定关税的制定,外商以条约哄抬白银的价格【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表格可以看出,从 1823 年到 1839 年,每一年一两白银兑换成铜钱的数目都在增多,也就说明白银的价值在上涨,而铜钱价格越来越低
21、,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强加因果,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C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给出的时间是1839 年,此时还没有开放通商口岸;D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协定关税还不存在。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类型的问题,材料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是时间。表格中列出的时间是到1839 年,没有到鸦片战争之后,所以由此可以排除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影响,所以排除 C、D选项。再根据内容来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22. 2009 年 2 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战争时期D.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十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DOC
